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學校管理

學校產生以后,就有了對學校進行管理的問題。學校管理是學校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學校管理的含義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和制度,運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學校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等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要而言之,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活動。

學校管理是以學校為管理對象的活動,與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等社會組織機構的管理不同,它有自身的獨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7]

(1)教育性。學校是一個育人的場所,其基本功能就是根據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把受教育者培養成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實現學校的育人職能,學校管理過程應該與學校教育過程相結合,使學校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朝著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體現其教育性,實現管理育人。

(2)服務性。學校管理正在從傳統的管制走向現代的服務,“學校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也日益被接受。學校管理的實質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的有效運行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也就是為師生服務。只有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進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創造力,才能全面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

(3)文化性。“管理不只是一門學問,還應是一種‘文化’,它有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工具和語言。”[38]可見,學校管理具有文化性。學校管理的文化性,意味著學校管理一方面要考慮社會文化對學校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要重視學校管理文化的建設,用學校文化來打造學校的品牌,提高學校辦學的質量和效益。

(4)創造性。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它既有規律可循,又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千變萬化,是一種充滿創造性的活動。學校管理是對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等資源的合理組合,是一種動態的開放性系統。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具備權變管理的理念,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學校管理同其他領域的管理一樣,也是由管理者、管理對象和管理手段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學校管理者是在學校管理活動中處于領導地位的人,主要是指學校的正副校長以及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員。學校管理者是學校管理的主體,在學校管理中處于主導地位。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學校的管理者,因為他們都是學校的主人,不僅接受管理,而且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學校的管理對象是學校管理者認識和實踐的對象,主要包括學校的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等。這里的“人”主要是指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財”主要指學校辦學所需經費的籌措與有效使用,包括國家撥款、學生繳費、自籌資金和勤工儉學等方面的辦學經費;“物”主要指學校辦學所必需的物質設備,包括校舍、教具、儀器、圖書資料等;“時間”“空間”和“信息”是學校管理的特殊資源,學校管理者必須科學地支配時間,合理地利用學校空間,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這樣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學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學校組織機構是根據一定的組織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來的,中小學校的管理機構一般設有教導處、總務處、校長辦公室、教研室(組)、年級組、教育科學研究室等。規章制度是學校全體成員日常工作的基本行為規范、規定,一般包括學校領導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校園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二、學校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

學校管理體制是學校管理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的結合體,包括學校組織機構體制和學校領導體制兩個方面。前者規定了學校管理機構的設置、各機構的職、責、權劃分及相互關系,后者規定了學校由誰領導和負責。學校領導體制是辦學、管校的根本制度,是使學校管理活動有序運行和實現學校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學領導體制發生了多次變革。1985年至今,中小學校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

校長負責制即學校工作由校長全面負責的一種制度,校長全面領導學校的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有權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學校,有權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有權聘任教師及其他教育人員,有權管理本校的設施和經費,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師生負責。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39]

1.理順各方面的關系

一是與學校外部系統的關系,重點是與教育行政部門的關系。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應發揮的作用、應下放的權力、應承擔的責任,對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學校的管理自主權。教育行政部門要承擔起為辦學提供條件的全部責任和宏觀管理的職能,把具體辦學的權力還給學校。二是校內各種關系,主要是學校行政與教代會、黨支部、校務委員會的關系。要明確各自的地位、職能,特別是黨組織的保證監督與政治核心的關系問題、校長與書記的關系問題,教代會的性質與權力問題、教代會的領導權問題,黨支部與教代會對校長的支持與監督問題。

2.保證校長的責、權、利

校長負責制強調負責,責是職務上所對應的應承擔的義務,是分內應做的事情。校長負責制是學校工作由校長全面負責的制度,校長不僅要對委托人負責,也要對工作對象負責,還要對教師負責。有責必有權,責任靠權力來履行和落實,權力靠責任來制約,權力是實現職責的必要手段,實現職責是行使權力的目的。不承擔任何責任或者權力大于責任,就會導致特權或權力濫用;同樣不賦予任何權力或權力賦予不適當,也會導致責任消減或責任推諉。負有什么樣的責任,就應該擁有相應的權力,并取得相對稱的利益。利益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是校長付出努力取得成就之后應得的報酬。責任者既是責任的承擔者,也是權力的擁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責、權、利對等,才能調動校長工作積極性。

3.校長權力需要有效制約

作為一種制度設計,任何權力都需得到制約。制約是為了防止權力失控而采取的一種措施。一是對權力進行制約是建立權力運行機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是校長權力沒有到位的現象的確存在,但濫用權力的現象也同樣存在。合理的做法是既要采取措施保證校長權力到位,也要采取措施保證權力不被濫用,不能因為權力不到位就不加以制約。三是對校長權力的制約事實上普遍存在,甚至有過濫的傾向。明確提出權力制約問題,不僅可以使暗制約變為明制約,還可以減少不正當制約,使制約規范化。四是權力大小不同,制約力度也不一樣,大權力大制約,小權力小制約,不能因為權力小而不制約。五是合理的權力制約可以消除教職工對校長濫用權力的擔心以及對推行校長負責制的抵觸情緒。

三、學校管理目標:學校效能

學校管理目標是學校管理者對管理活動的要求和期望,也就是通過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狀態、標準和結果。學校管理目標有向量性、集合量性和預計量性等特性。向量性是指目標方向正確,有具體的描述和評價的數量指標及對管理活動結果的判定。集合量性是指目標不是單個孤立的量,而是由多個子目標構成的體系,可進行分解和綜合。預計量性指目標是一種期望值,是未來達到的期望成果,計劃達到的預計量。[40]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其目標也是復雜多樣的。但是,學校管理目標無論多么復雜多樣,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科學而規范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的效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要而言之,學校效能是現代學校管理的目標。

知識小卡片2-2

學校效能分析模式

我們如何來評價一所小學的效能呢?國內外學者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理論觀點。

1.目標模式。這是一種分析學校績效的較普遍和傳統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機關制定一套學校績效的指標體系,通過學校工作的最后結果來檢驗學校的績效,達到標準就是績效高,反之就是績效低。

2.投入產出模式。這種模式注重效率,認為績效應以較少的資源投入培養數量較多、質量較好的人才為標志。因此把社會各方對學校的投入(包括資金、師資水平、學生原有水平、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學校領導能力和作風等)進行統計學的處理后作為基礎,預測學生未來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并把它與學生的實際成績相比較,其結果就是學校績效的標度。

3.需求滿足模式。這種模式注重需求的滿足程度,認為學校績效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各主要的相關群體的正當需求,如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因為學校的活動要受到這些群體的支配或影響。

4.環境適應模式。它強調學校應不斷變換自己,適應環境,主動迎接環境的挑戰,獲得外界的認可,并求得功能的有效發揮。這一模式注重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要求,注重學校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并以此為依據來衡量學校的績效。

5.學校內質優化模式。它側重學校本身的因素對于學校績效的影響,認為學校功能的發揮取決于學校的辦學思想、組織的健全程度、制度的完備程度以及領導機構的決策領導能力等。

以上幾種不同的模式代表了對于學校績效的不同價值取向,各有各的優點和不足。把這些模式的合理方面加以綜合,就能對學校績效產生更全面的理解。

資料來源: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18—319.

發揮學校效能,促進學生發展,是學校管理的目標追求。為了實現這一追求,學校管理者應該做好如下工作[41]

1.保持各種目標的協調一致

學校管理目標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結構、多序列的復雜系統,一所學校要健康有序的運轉,必須使各種目標保持和諧一致。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學校管理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的一致;第二,學校管理總目標和部門管理具體目標一致;第三,學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目標一致。

2.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組織系統

從靜態上看,一個高效率的管理組織系統應該機構健全、職責明確、權責對稱,學校的各管理部門既要明確上下層次的關系,又要清楚平行部門之間的關系,還要理順本部門的內部關系,從而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從動態上看,學校的各種組織結構在活動過程中應該運轉有序,各管理部門不僅要能夠按照常規解決日常性管理工作,還要能夠根據變化創造性地解決各種管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最佳的整體效能。

3.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學校管理隊伍

在干部的選拔方面,應考慮管理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學歷結構配置是否合理,是否適合學校的長遠發展;在干部的任用方面,要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不要強迫一些干部去做自己不擅長或不喜歡的工作;在干部的培養方面,要注重年輕干部的選拔與培養,“吐故納新”,永葆組織的勃勃生機。

4.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對人而言,學校管理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充分尊重腦力勞動者的特點,為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工作中有一種愉悅、幸福與成就體驗。對財、物而言,要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系統管理,當然,也要考慮學校自身的特殊性。

四、我國小學管理的基本內容

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對于小學而言,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學工作管理、教務行政管理和總務工作管理等幾個方面。[42]

(一)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務是加強和改善對品德教育工作的領導,組織和提高品德教育師資隊伍,強化和規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證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

小學應成立思想品德教育領導小組,健全德育工作的職能機構和少先隊組織,分析研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形勢和問題,統一布置、統一指揮、協調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德育工作,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做好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小學應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制定德育標準,提高德育質量。學校應按照《小學德育綱要》(1993),《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1998),《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2002),《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04)等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規章制度,如《小學生一日生活常規》《課堂常規》《愛護公物規則》《班隊活動制度》《三好學生評選與表彰辦法》《優秀學生干部評選與表彰辦法》等。應使德育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和評比。

(二)教學工作管理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學為主是辦好學校的基本規律,學校領導必須以主要精力和時間抓好教學。

教學工作管理應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向,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小學的培養目標,促進兒童在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小學管理應嚴格教學常規、教學程序、教學環節和教學評價的管理,應建立權責分明的規章制度,強化備課、授課、實驗、作業,以至于批改、輔導、考試考核、課外活動等各環節的管理。重視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組織好課外活動。重視教學評價,建立完善的包括評價模式、評價方法以及評價結果處理的教學評價管理體系。

(三)教務行政管理

小學的教務行政包括招生、編班、報到注冊、填報有關報表、制定與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檢查各部門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檢查各科教學進度、組織期中和期末考試、統計師生出勤和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的情況、組織教學評價工作、組織教材的預訂和發放、協助校長安排和落實教學任務、安排調課、代課、聽課、檢查學生課業負擔、管理和充實教學儀器設備、辦理學生轉學、休學手續、整理和保管教學檔案和學籍檔案等。

(四)總務工作管理

小學的總務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而又具體的工作,對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校工作效率,創造和諧有序的學校工作環境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總務工作管理包括財務管理、生活管理、校產管理和環境管理等方面。財務管理就是對資金的籌措、計劃、使用、分配、調節、監督以及由此而發生的各種財務關系的管理;生活管理包括伙食管理、水電煤氣管理、住房管理、醫療保健等方面;校產管理就是計劃購置、妥善保管、有效使用各種教學設備、實驗儀器、生活服務設施和音響圖書資料等學校資產;環境管理包括校園規劃、建筑設計、道路建設、環境改造、衛生整治等方面的工作。總務工作管理應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生活服務,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提供必要的教學條件和生活設施。

知識小卡片2-3

我國小學管理的基本方法

為了實現學校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學校管理必須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方法是管理理論轉化為管理活動的必要中介和橋梁。管理方法是指各種能夠實現管理職能,達到管理目標,確保管理活動順利進行的手段、途徑和措施。一般來說,學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行政方法。這是指依靠行政組織和領導者的權力,通過強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對管理對象施加影響,按行政系統進行管理的方法。

2.法律方法。這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并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3.教育方法。這是指通過對正確的精神觀念的宣傳教育,從真理性方面啟發人們的理想,使之成為人們行動的動機,從而為實現學校目標而自覺努力的方法。

4.經濟方法。即物質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質作為激勵動力,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運用經濟手段來實施管理。

5.學術方法。這是對學校中的教學研究等學術工作進行管理時運用的方法。對這類工作的管理不應使用簡單的行政命令手段,而應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資料來源:黃濟,勞凱聲,檀傳寶.小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大同市| 浙江省| 壤塘县| 贵溪市| 墨江| 新乡市| 维西| 固阳县| 茶陵县| 额敏县| 沽源县| 汉沽区| 宜章县| 高唐县| 筠连县| 连平县| 峨眉山市| 项城市| 桦南县| 云安县| 达拉特旗| 恩施市| 衡东县| 固镇县| 准格尔旗| 金秀| 盐池县| 兰考县| 高雄市| 垦利县| 大同县| 遂平县| 江城| 舟山市| 眉山市| 满洲里市| 东兴市| 沂源县| 永胜县|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