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唐音擷潤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無一筆正面描繪景物,但吟詠體會,仍能想見幽州臺前遼闊古老的北中國原野及其蕭瑟荒涼的氣氛。此種景物氣氛究竟從何而來?中國舊戲舞臺沒有背景,全靠演員動作表演,讓觀眾據以想象出各種景物環境,如《三岔口》。中國傳統繪畫,背景往往不甚著色。齊白石畫蝦,留下的空白即讓人感到是水。此詩亦有類似情況。“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兩個“不見”有如畫面的空白,暗示了環境,令人想見古老的幽州臺周圍,除茫茫的古原野外,一片虛曠寂寞。“念天地之悠悠”,盡管是“念”,但是身在幽州臺上,決非低頭默想,而必然是一邊縱目遙看、一邊沉思,“念”包含了“看”。所以此處“念”能在讀者腦海中產生視覺形象。“悠悠”則既包括空間之廣闊,亦包括時間之久遠。這樣,詩人雖未用文字去描繪背景,幽州臺前古老的北中國,從天到地那種廣闊而又蕭瑟的環境、悲壯蒼涼的氣氛卻出現了。這種環境氣氛,跟立于畫圖中心的詩人心事浩茫而又孤單寂寞的精神面貌完全統一,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原載《百家唐宋詩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