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檢查,是我們每個人認識自己的開端。
7.自省讓我們的心靈更有力
羅伯·懷特——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在他的一本名叫《進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長的研究》的書中就談到在我們身邊流行的一種觀念,他說:“每個人都要調整自己來適應周邊的環境,這種觀念使人們錯誤地認為,得體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來適應外界固有的生活方式、規則以及限制,或者屈從于成熟感的壓力。然而這樣做的后果只會讓人迷失方向,喪失成長、自身的創造力和發展的潛力。”
對于懷特博士的觀點我很贊同。現實生活中很少人有標新立異的勇氣,很少人知道自己能代表什么。整個社會和經濟群體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使得我們必須和周圍的人有著相似的生活和思想,否則的話就患得患失,周身不舒服,甚至茫然,不再喜歡自己。
我們的一個女學員在幾年前就曾經有類似的困惑。她的丈夫是位律師,野心勃勃,是個積極進取、獨斷專行的人,他們的社交圈子是那些社會地位很高的名流人士。這位太太看上去文靜、謙虛,然而她生活圈子里的人并不欣賞她所具有的優點。為此她開始變得憂郁,慢慢地失去了自信,她覺得壓抑、卑微,總覺得自己達不到別人的要求,也因此越來越不喜歡自己了。
其實她根本沒有必要為此而苦惱,她應該愉快地接受自己,而不是努力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她應該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她應該明白人應當按著自己的性格做事,而不是照搬別人。
如果她想重塑自己,首先她就不能以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然后她要學會獨自,少做自我批評。
不喜歡自己的人往往喜歡挑自己身上的毛病。雖然說適度地檢討自己能使身心健康,而且能夠提升自我,但決不能讓它成為一種強制性的觀念,否則的話那只能打消我們的積極性,阻礙我們的行動。
心靈處方問&答
問:我的女兒快要上初中了,我們全家都在為她的學習發愁,她的學習態度很好,但仍和很多女同學一樣在數學這門科目上有困難。不光我們著急,她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怎么才能讓她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
答:如果孩子無法認同自己,那就需要家長來幫忙,可以多提醒孩子一下,讓她更注意自己擅長的科目。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適度的自省可以促使我們進步,但“自省”過度就會打擊到自己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