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功成事遂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最高明的統治者,民眾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民眾尊重他贊頌他;再次一等的,民眾害怕他;更次一等的,民眾輕蔑他、侮辱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民眾自然不信任他,最好的統治者非常悠閑,不隨意發號施令,事情自然而然會圓滿成功,讓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做好的。

解析

這一章老子主要論述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問題,他主張無為而治,無為的真正內涵是無不為,只有達到了這一境界,國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富足。那么統治者怎樣才能做到無為而治呢?

老子說大道無言而長存,大道無為而長能,真正是無為而無不為。我們也常說“強扭的瓜不甜”,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人之所以強扭,是因為沒等到瓜熟蒂落,此時的瓜怎么會甜呢?這是人們沒有順應自然規律,必然會自食苦果。這里的自然規律也可稱之為道。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我們違背大道就會受其懲罰,為了不受大道的懲罰,我們就必須合乎大道。一旦我們合乎了大道,就會自由自在。推而言之,統治者要想不受大道的懲罰就要順應大道,做到無為而治。

老子在這一章里將統治者分為四個等級,他們分別是:太上、其次、其次、其次。

“太上”有兩個意思:一是最高明的統治者;二是遙遠的上古時代。這里指最高明的統治者。最高明的統治者實行無為而治,對國家和人民的治理采取了一種自然主義的放任政策,這種政策的特點是盡量減少自己對國家和人民施加強有力的影響,不增加人民的經濟負擔,不對外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因而民眾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最高明的統治者采用的是順應自然規律的方法,不對人民的生活進行干涉,人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所以生活得自在安樂,因為生活得富足、安樂,所以民眾無怨尤的對象,也就感覺不到統治者的存在了。

“其次親而譽之”,這是次一等的統治者。這種統治者的特點是給人民以恩惠,人民親近他贊譽他;他施惠于民,但不高高在上,不讓人民感覺到他的特殊性;他可親可敬,和人民相處融洽。

“其次畏之”,這種統治者聲色俱厲,經常擺出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態,讓百姓見了就害怕;他制定出苛刻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直接威脅到了人民的生命財產。老百姓對其又恨又氣又懼怕,常常處于暗無天日的悲慘境地。

“其次侮之”,這是最下等的統治者。這種統治者專橫跋扈,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甚至不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民,而是當作奴隸橫加奴役、剝奪、辱罵。老百姓對此非人的待遇很是惱怒,他們背后咒罵統治者,侮辱其人格,惱怒至極,他們會揭竿而起,舉起推翻統治者的大旗。

真正做到對人民實行無為而治的統治者,不會輕易向人民發號施令,他們慎言謹行,決不破壞老百姓的生活規律,老百姓遵循自然規律生活,自然會國富民強。統治者不費任何精力國家就得到了治理,百姓得到了安寧,生活富足安定,感覺不到統治者的治理,覺得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本來就是這樣的。百姓有了這種感覺,自然心中沒有感激,沒有感激也就無所謂仇恨,沒有仇恨國家自然太平。

智慧典例

從政之道

李渾失信慘遭殺身之禍

李渾,字金才,隴西成紀(甘肅秦安)人。隋初李穆的第十子。

北周時,他在楊堅手下做官。楊堅建立隋朝后,考慮到李穆手握重兵,擔心他反叛,就派李渾去招降,李渾對父親反復陳述利害關系,李穆才歸降。楊堅封李穆為申國公,李渾也因此升官,授上儀同三司(相當于宰相),封安武郡公,到隋煬帝時,李渾升為大將軍,權勢顯赫。

不久,李穆的孫子李筠去世。隋文帝和群臣商議為李穆重新立嗣。李渾很想繼承嗣位,就親自找妻兄宇文述幫忙。宇文述當時官居右衛大將軍,封爵上柱國,在朝中地位尊寵顯貴,聚財無數,但仍不滿足。

李渾知道宇文述十分貪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宇文述,并以巨額金錢引誘他:“如果你能幫我取得襲封之位,我一定將國家賦稅收入的一半進奉給您。”宇文述利欲熏心,為之心動,便欣然同意。

宇文述與當時的皇太子楊勇關系很好,并統領保衛楊勇的軍隊。他知道楊勇忠實厚道,很受皇上寵愛,只要他向皇上建議定會準奏。于是他進宮對楊勇說:“立嗣按禮法以長為先,長子死了,就應選立諸子中賢良有才能的人。現在申國公的長孫死了,我看申國公的子孫多數貪慕聲色,整日游樂狎妓,根本不配繼承申國公的封號爵位,只有李渾素來有功于國,除了他沒有人可襲封申國公的嗣位。”楊勇認為他說得有理,就勸說文帝讓李渾入嗣。文帝沒有反對,就下詔讓李渾承襲李穆的嗣位,轉封他為申國公,李渾因此獲得大批資財。在宇文述的幫助下,后來李渾又升官至右驍衛將軍。隋煬帝時,追贈李穆為郕國公,李渾依然襲封,官職又進一級,為右驍衛大將軍,俸祿和權力大為提升。

李渾襲封李穆的所有封爵,變得日益放縱貪婪,根本無心兌現自己對宇文述的承諾。宇文述等了很久,仍不見李渾給自己送錢來,心中憤恨不已。一次喝醉了,他對友人于豪亮說:“我為官這么多年,圣恩隆重,百官敬畏,卻被李渾戲弄了一把,我至死都不會忘記!”李渾聽說,也不以為意。從此兩人就結下了很深的矛盾。

不久,隋煬帝出兵討伐遼東。有個方士安伽陀善于占卜預測未來之事,他對隋煬帝說:“將來肯定是姓李的人當天子!”并勸說隋煬帝殺盡天下姓李的人。宇文述探知此事,大為高興,認為自己報仇的時刻已到,于是誣陷李渾,他對煬帝說:“伽陀的話,現在有了征兆。我與李渾本是親戚,最近聽說他舉動反常,為了陛下的江山,也不能徇私不報。”隋煬帝驚問其故。他說:“李渾經常和其親信李敏、李善衡等人日夜聚會,密謀大事,有時連晚上都不睡覺。李渾是朝中大臣,家世隆盛,自己手握禁兵,不應該這樣辜負陛下的恩寵,望陛下明察。”隋煬帝說:“你說得很對,就請查實。”

宇文述非常高興。他派大將裴仁基領兵包圍李渾府邸,把李渾等人拘捕到案。又派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蘊合審謀反罪狀。元、裴二人多次審問,毫無收獲,據實上報隋煬帝。隋煬帝令宇文述想辦法審出奸謀。

宇文述暗自著急。他想只能從李敏的妻子宇文氏下手了。于是他親自到牢獄中,召出李敏的妻子,勸誘她說:“夫人您是天子的外甥女,不愁找不到賢良的夫君。李敏、李渾的姓剛好與預言相合,天子準備誅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夫人你應當保全自身,如果你出來作證,我擔保你不會受到牽連。”

宇文氏驚懼不已,說:“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希望尊長教我。”宇文述說:“你說李家圖謀造反,并說李渾曾對李敏講:‘現在皇上喜歡對外用兵,騷擾百姓,隋朝滅亡的時刻到了,我倆應共同謀取皇位。假如皇上去征遼,我倆必定出朝為大將,每人有2萬多兵馬,合則為5萬之眾;再發動諸房子弟一起隨軍出征,他們必將分領兵馬,到時候機會一到,首尾響應,殺向皇上的御營,那么一日之間,天下就是我們的了。’”宇文述一邊說,一邊讓宇文氏寫下來。寫完后在封口處寫上“上密”二字。

宇文述進宮向隋煬帝呈上宇文氏所錄,說:“我已經得到李渾等人的反狀,現在有李敏的妻子的表述為證據。”隋煬帝看后,流著眼淚說:“我楊氏江山差點被傾覆,幸虧依靠你的辛勞,才使奸佞之謀昭然若揭。”

隋煬帝于是下詔誅殺李渾、李敏等人,家族被牽連者達32人。

經商之道

仗義守信:精于此道,方能成長遠之事

胡雪巖常說:“做人無非是講個信義。”做生意與做人,本質上是一致的。一個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是一個講求信義之人。胡雪巖正是仗義守信,才獲得成功。

胡雪巖的錢莊開業不久,接待了一位特殊客戶。此人名叫羅尚德,是駐杭州綠營兵的千總,他存入阜康一萬兩銀子,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原來他在老家時,是個賭徒,定下婚約不提婚期,卻因好賭,用去岳父家一萬多兩銀子,最后岳父家提出只要羅尚德同意退婚,寧可不要銀子。這下刺激了羅尚德,他不僅同意退婚,并發誓做牛做馬也要還上銀子。

羅尚德后來投軍,辛辛苦苦十多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又省吃儉用,積蓄了這一萬兩銀子。前幾天接到命令,要到江蘇與太平軍打仗,因為沒有親眷相托,因而存入阜康錢莊。他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因為既相信阜康錢莊的信譽,也因自己打仗生死未卜,存折帶在身上是個麻煩。

得知這一情況后,胡雪巖當即決定:雖然對方不要利息,自己也仍以三年定期的利息照算;雖然對方不要字據,也仍立字據交由劉慶生代管。

羅尚德后來在戰場上陣亡。臨死之前,他委托兩位老鄉將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轉給老家的親戚。兩位同鄉沒有任何憑據就來到阜康錢莊,辦理轉移手續,原以為會遇到一些刁難或麻煩,甚至阜康會賴賬。他們卻沒想到除為證實他們確是羅尚德的同鄉,請人出面作證外,沒費半點周折,就連本帶利為他們辦了手續。

其實,羅尚德手上沒有任何字據,幫他來辦理這筆存款的人,也同他沒有很大關系,倘若否認這筆存款,當然無可厚非,在商場上也并不是沒有前例。但阜康卻不肯這樣做,從這一點上,我們能夠看出胡雪巖仗義而守信的人品。

阜康付出了羅尚德的那筆存款,兩個幫羅尚德辦理取兌的同鄉回到軍營,講了他們的經歷,使阜康的聲譽一下子在軍營傳開了。許多官兵甘愿把自己的積蓄長期無息地存在阜康錢莊,從而引來了大批的存款。

信用是一個人立身行事之本。孟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全無誠信可言的人,一定會為眾人所不齒;一個講信用的人,一定會有人與你一起打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抚顺县| 新干县| 布尔津县| 四平市| 山阳县| 惠水县| 洪江市| 庆安县| 湾仔区| 兴山县| 浦江县| 滕州市| 宁夏| 江川县| 勐海县| 北海市| 无棣县| 德庆县| 普洱| 沧州市| 井研县| 三台县| 襄樊市| 湘潭县| 华阴市| 宜宾市| 如皋市| 秦皇岛市| 农安县| 股票| 基隆市| 临湘市| 余干县| 柳州市| 昂仁县| 象州县| 长垣县| 双牌县| 砀山县|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