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寫作,從基本功到實戰方法:邁出下班后賺錢的堅實一步!
- 余老詩
- 3967字
- 2019-12-06 14:13:09
1.3 寫出好段落,離好文章還會遠嗎
好的文章其實就是由好段落構成的。能寫好段落,組織篇章的能力也就初步具備了。
1.3.1 好段落的特征
對于寫作而言,寫好段落是走向寫好文章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我們先了解一下好段落有哪些特征(如圖1-11所示)?
第一個特征,圍繞一個中心點展開,由核心意思統領。第二個特征,具有合理的結構,讓讀者可以按照一定的認知順序來理解。第三個特征,具備一定的感染力或說服力,與全文和諧一致。
一個好段落,猶如我們人體的一個器官一樣,能夠相對獨立地實現某一種功能。我們的大腦是思維的器官,我們的四肢是運動器官……文章的段落也是如此。

圖1-11
接下來我們舉一個例子來看看。
這只是貧富的差距嗎?不,其中還有萬里江河只在我心的領會。佛不遠人,自心是佛。能舍了家中的池塘去追尋流水的蜿蜒,能撇開家中的如豆燈光去欣賞那滿天星輝,能邁出自家的院子,用腳步去丈量天下,這便是一顆心能達到的高度。也許你坐擁天下,你也可能一無所有。就算你一無所有,你也能夠坐擁天下,因為享受從來與擁有無關。
——《笑著荷衣不嘆窮》(http://wenshi.lcxw.cn/ycwx/2014-11-14/6303.html)
如果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它按照“設問—答問—展開—小結”來組織段落。從開頭一句話,這只是貧富的差距嗎?引出我們的思考,然后作答,其中還有萬里江河只在我心的領會,指出了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心領神會)上的差距。接著為展開這一層意思,舉了幾個比較具體的例子,第一個就是舍棄家中的池塘去追求流水的蜿蜒,第二個是撇開家中的如豆燈光去欣賞滿天的星輝,以及第三個就是出邁出自家的院子,用腳步去丈量天下。使核心意思更具體、更形象,便于讀者理解。
最后,作者作了小結,你擁有這樣一顆心的時候,你可以享受到更廣闊的世界和天地,而這種享受跟你所擁有的物質,也就是經濟上的富足是無關的。
這個段落的結構,符合上文所說的圍繞一個點展開成合理的段落組織,同時,也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從具體的事物,逐步抽象,最終提高到一個高度。
另外,它有一定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因為從具體的事物出發,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結論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理有據的。
1.3.2 寫出一個好段落的方法
寫出一個好段落的方法(如圖1-12所示)。

圖1-12
首先,要確立你內心要表達的那個核心意思是什么。通常,一個段落只要有一個核心點就可以了。
這里我們岔開去談一談,有些小伙伴可能會問,我腦海當中找不到這個點怎么辦?這就跟我們的思維能力,或者說你讀的書和見識有關了。
當你讀的書和見聞足夠多,足夠豐富的情況下,你通過感受和思維加工,可以逐步形成一個核心點。圍繞這個點來組織段落就比較輕松了。
其次,根據核心點,問一問自己分幾步,才能夠把這個核心意思說清楚。
這其實就是厘清思路,最重要的就是邏輯順序。然后,根據你確立的要表達的核心點和步驟寫出關鍵句子。寫完關鍵句子之后,段落的骨架就有了。
最后,為了使段落完善,要補充輔助性的句子。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抓住這兩天很多朋友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過洋節。很多中老年人說,我們不應該過洋節,而年輕的小伙子小姑娘卻更希望和同伴一起過洋節,因為這比較熱鬧。我的觀點是過洋節的心態很關鍵。我先確定這個點。
接下來,我就要問一問“過洋節的心態很關鍵”這一點,我分幾步能夠把它說清楚。經過思考,大概是這樣的三步。
- 第一步,單純崇拜式的心態,可能會導致為過洋節而過洋節。我梳理了我所遇到的過洋節的某些現象,只是覺得自己面子上很有品位。
- 第二步,相對比較可取的方式,就是體驗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心態。
- 第三步,分析、反思國人過洋節的形式,其實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對待兩種文化的交流和對話的。
為了使這個段落看起來更加通順、完整,我需要補充輔助性的句子。在開頭可以加“最近,朋友們都在談論過洋節,我也來說說我的觀點。”接下來我會怎么連接呢?“為什么過洋節的心態很關鍵,讓我來簡單談談吧。”這樣就使段落比較完整了。
1.3.3 寫出好段落的2個技巧
通過以上對寫段落方法的介紹,有一部分朋友可能已經有些明白了,接下來介紹一下關于寫出好段落的2個技巧(如圖1-13所示)。

圖1-13
1.借助結構類型
常見的五種結構類型,第一種叫總分式結構,第二種叫并列式結構,第三種叫順承式結構,第四種叫因果式結構,第五種叫轉折式結構。這里一一為大家舉例。
我們先來看總分式結構的例子。
有時候,“努力”就像一件華麗的外衣,掩蓋了不思進取的事實。嘴上喊著所向無敵,心里卻常常不堪一擊。欺騙自己,甚至自欺欺人,找各種理由不斷安慰自己:這不是我的問題。不斷拖拉糊弄,虛于逶迤,不斷妥協現實,每天得過且過,寄希望于虛無縹緲的明天,最終一步步地迷失掉了自我。
——公眾號《讀者》,作者:獅小主,2017.10.29
開頭一句話說,有時候努力就像一件華麗的外衣,掩蓋了不思進取的事實,這是一個總的觀點。接下來的幾句話就是圍繞這個總觀點一步一步展開的。先說這種人嘴巴上喊著所向無敵,但內心卻不堪一擊。接下來說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然后每天得過且過,寄希望于虛無縹緲的明天,最終一步步失掉了自我。后面這幾句話都講了如何掩蓋不思進取的事實。
我們再來看并列式結構的例子。
20多歲,談結婚似乎有點早,初戀又太晚;跟小孩一起玩無聊,跟長輩待一起又沒共同話題;在家太閑,出門沒錢;啥都不想會被罵沒理想,想法多了又被指不踏實!孝順父母,想得很美好,實現起來很敷衍;闖蕩事業,社會太殘酷,身影太單薄;期待真愛,責任太重,肩膀太窄。
——公眾號人民日報,《20多歲的尷尬,你怕不怕?》,2017.11.03
這段話就采用了并列式結構,把無可奈何的現實狀態寫出來了。事實上,這段話是兩個長句子組成的,第一個長句子,從“20多歲”到“又被指不踏實”,后面一個句子是“孝順父母”到“肩膀太窄”。大家可以發現兩個句子又是由并列式的小句子構成。作者就這樣把這種種無可奈何,好像是一個多余人的狀態,寫出來了。我們把這種沒有前后之分,只是兩種或者說多種現象并列在一起的結構,稱為并列式結構。
接下來我們再看順承式結構的例子。
聽同事說了個故事,他的同學高中畢業的時候,跟父母說想去美國上學,父母就給了他20多萬,讓他去美國好好學習。他答應了。于是他把20多萬拿去跟女朋友在美國和加拿大玩了一大圈,驕奢淫逸,全花了。大家都說他不靠譜,太扯了,他說你們不懂,我這叫投資。
——《不要害怕浪費自己的努力》(2017.07.27 http://m.yiqig.com/zhichanglizhi/lizhiwenzhang/0HG5H32017.html)
我們把這種按照一定的時間,或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邏輯順序寫下來的結構稱為順承式結構。
上文這個例子里面第一句話寫聽同事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誰?是他的一個同學。發生了什么?高中的時候為了去美國,從父母那邊拿了一筆錢。接下來是怎么發展?是他把20多萬拿著跟女朋友去美國和加拿大玩了一大圈,結果錢花光了。大家都說他不靠譜,他還反過來說你們不懂,我這叫投資。
我們再來看轉折式結構的例子。
還有更多人想努力,卻放棄了。因為他們太害怕失敗。他們說,自己“害怕失敗遠遠超過對成功的渴望”了。如果說,他們害怕失敗,是基于現實的負累、經濟的壓力,我可以理解。但很多人不是,他們是害怕事情太難,害怕自己做不到,害怕丟臉,害怕被別人當成傻子。簡單地說,他們的偶像包袱太重了。總覺得全世界都在關注自己的失敗。恕我直言,你在別人的世界里沒有那么重要,至少沒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錢》(2016.11.28微信公眾號《咪蒙》)
這個段落,作者先說認為他們害怕失敗是基于現實的負累,經濟的壓力,等等。但是后面呢?作者突然筆鋒一轉,說他們并不是因為現實的負累和經濟的壓力,而是因為害怕事情太難、害怕丟臉、害怕別人嘲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轉折式結構。特別適合用于寫你提出自己的獨特觀點和見解的文章。
最后,我們再來看因果式結構的例子。
很多人說,努力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其實,努力只需要執行力,不努力才需要勇氣。因為不努力,你就要坦然接受別人比你強,比你牛;因為不努力,你就要承認各種風險,比如家人生病,你無能為力;因為不努力,你就要容忍將來的自己可能會罵現在的自己是傻子。什么都不做,當然是最安全的。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錢》(2016.11.28微信公眾號《咪蒙》)
這段話,作者就用因果式結構把很多人不努力的情況概括出來了。前面很多人說努力需要很大勇氣,其實努力只需要執行力,不努力才需要勇氣,這是一個結果。接下來用了三個“因為……”把原因給找出來了,是從果到因。
2.借助問題
一個好段落,無論是表情達意,還是闡明觀點,都具有一定的結構,能達成一定的寫作意圖。因此,反過來說,可以用幾個問題來引出某段話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比如,我要寫一段話,向讀者解說什么叫“深度工作”。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如圖1-14所示)。

圖1-14
- 與之相反的工作模式有沒有?(或大家常見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 可以舉個例子加以說明嗎?
- 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什么叫深度工作?
- 能舉個例子嗎?
根據以上問題,結合自己的素材,就可以寫出如下段落。
要深入理解深度工作,先要了解什么是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而且容易復制。舉個例子,打印文件就屬于浮淺工作。因為打印文件不需要你具備高超的認知能力。你可以一邊打印文件,一邊回復手機微信。正因為這樣,你能輕易完成打印文件這樣的工作,張三和李四也能。所以你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我們的問題是,面對需要深度工作的任務,我們卻用浮淺工作的模式來完成,那么結果就會大打折扣。深度工作是指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為什么你每天忙著“精進”,卻還是個“低品質勤奮者”?》(簡書余老詩2017.11.06)
我們簡單小結一下,好段落的標準是什么。好段落要圍繞一個中心點去展開,具有合理的結構,有符合認知的邏輯順序。同時,好段落還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夠為主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