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708字
- 2019-11-15 21:03:24
七、物有所值定性評價程序的合規性
“若程序不正義,則實質無正義。”在PPP項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評價中,同樣需要遵循評價程序的合規性。具體如下:
第一步,整理定性評價資料。PPP項目本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須根據新建類、改建類、存量類PPP項目,準備不同的評價資料,以供專家予以評價,否則使專家難為無米之炊。
第二步,組建定性評價專家組。PPP項目本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應按照前述對專家的相關合規性要求,組建滿足8個行業范圍的專家。
第三步,將定性評價資料發給專家組。PPP項目本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應提前將定性評價資料交給專家組的每一位專家,讓他們提前了解,而不是在會議現場才發放。
第四步,召開專家組會議。在召開專家組會議的時候,也有特定的程序合規性要求:
1.專家之間先進行充分的討論。此項評價,與評標不完全相同,專家之間可以就該PPP項目,進行充分的交流、發言、討論,以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該PPP項目。
2.專家各自獨立打分。經過充分討論后,專家之間是獨立打分,而不能由專家之間協商討論打一個統一的分數。
3.匯總各位專家評分結果。專家各自獨立打分完畢后,匯總各位專家的評分結果,按照權重的劃分,得出最終的評分結果。
4.形成專家組意見。一般來說,專家組意見為各位專家的主觀評價,綜合各位專家對該PPP項目的評價認識而得,并需要以文字的形式予以表述。
第五步,做出定性評價結論。定性評價結論不是專家組做出的,專家組只做出評分結果和專家組意見。PPP項目物有所值定性評價結論由PPP項目本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做出。原則上,評分結果在60分(含)以上的,通過定性評價;否則,未通過定性評價。
如上程序,圖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