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那些事兒(全5冊)
- 哈佛商業評論
- 2123字
- 2019-10-31 14:41:27
眾說 | Interaction

對企業領導者最常見的指責是缺乏長遠眼光,只顧眼前目標。但應如何衡量CEO的長期表現?我們并未受CEO的名聲或傳聞影響,而是采用科學方法,根據CEO整個任期內的客觀業績數據制作了這份榜單。下面是一些讀者反饋。
——《哈佛商業評論》2014年11月刊,《全球上市公司卓越100人》一文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技術化,在此背景下,關于工科領導者優勢的分析很有啟發性。此外我認為,可以用CEO上任到離任5年后這段時間的公司市值變化,來衡量企業在團隊建設、戰略視野、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軟實力。以這個指標看,西南航空董事長赫伯·凱萊赫(Herb Kelleher)表現不錯,杰克·韋爾奇則表現不佳。這個方法可以更好地量化那些對企業成功非常重要的隱形因素。
——比爾·弗奇
Open-Book Coaching創始人、總裁
我很希望看到喬布斯和韋爾奇等過世或退休CEO的排名。
——古斯·卡拉布里斯
編輯回應:我們并未計算韋爾奇的數據,不過喬布斯在2010年和2013年的榜單中都排名首位。本次排名僅包括在職CEO。
對CEO表現的評價應包括工作環境安全度、環境影響、員工福利、社區關系、客戶體驗,還應考察薪酬最高5%的員工與其余員工的收入差。
——迪恩·格羅斯
Cardinal Solutions首席咨詢師
編輯回應:同意你的看法。正因為如此,我們特別請國際聲譽研究院根據企業的綜合聲譽,對CEO進行了重新排名。
醫療機構、大學和政府機構的高管是否也應進入排名?我認識的幾位管理者能力足以進入榜單,他們因持長期主義觀點受到批評,但都取得了長期成功。
——羅伯特·格倫寧
Hackensack大學醫學中心CFO
越來越多的網絡襲擊涉及未經授權進入系統的人員,例如供應商、承包商和內部職員等。作者討論了加劇的內部威脅,并提供了應對之道。
——大衛·阿普頓、賽迪·克里斯,《哈佛商業評論》2014年10月,《阻擊“內賊”》一文
本文涉及內部風險和員工所犯的錯誤,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則完全不同。內賊很難防范,文中建議的背景調查無法推廣,因此幫助不大。高級監管技術和大數據開始展露頭角,但其成本對于大多數公司依然太過高昂。
發性事件能夠防范,但大多數公司的舉措也僅限于30分鐘的計算機培訓和在墻上貼幾張海報。我給出的三個有用建議是:(1)將培訓融入本職工作流程;(2)盡可能簡化安全措施;(3)設立獎勵制度保障安全。
——杰里米·伯格斯曼
CEB實務經理

物聯網、傳感器和大數據的發展,帶動了流程、設備及服務運營的數字化,并使之與網絡相連。此外,云計算提供了價格低廉且沒有上限的強大計算能力。所有這些形成合力,促使每個行業的老牌公司和初創公司都必須以新方式競爭。
——馬可·伊恩斯、卡里姆·拉哈尼,《哈佛商業評論》2014年11月,《數字物聯顛覆商業》一文
發達國家正積極謀劃部署,對高端制造業進行再調整再布局,根本出發點都是為了打造國家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經過國際對比,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證,我們認識到,智能制造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標,是建立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的關鍵。
——苗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新技術是新產業的靈魂,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產業,發展每一項新產業由研制、設計到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由釋放到推廣產學研用相結合,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要經歷較長的路,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對照德國工業4.0的愿景,中國在精心謀劃4.0的時候還須著力打造工業3.0,甚至不得不去補2.0的欠賬,這是中國的國情。因此,中國在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同時,也要使中低端優化升級。
——李毅中
中國工經聯會長、工信部原部長
中國已經擁有超過6億的網民,但單純依靠網民數量的增加,已經無法繼續擴大市場和獲取利潤,網民紅利正在消失,產業互聯時代正在來臨。企業只有通過海外擴張和向傳統制造領域進發才能夠獲得新的發展。
——何寶宏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標準所副所長
物聯網目前的行業應用仍聚集在成本節約而非業務轉型,但長期來看商業轉變將引領物聯網的應用。物聯網本身對企業來講是新興事物,也是一個全新挑戰。企業應該多思考以業務驅動來促進企業數字轉型、以及相關運營管理能力等問題,才能在今后如何構建物聯網平臺中獲益。
——王平
Forrester Research副總裁、首席分析師、中國區總經理
構建一個“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系統,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大趨勢。另一趨勢則是認知計算。我們傾向于相信數據是有價值的,但很多時候,在數據量極大的情況下,我們并不知道該問什么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知計算技術為物聯網發展做出突破。
——沈曉衛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
無數據不互聯,在萬物互聯時代,數據是所有連接的核心基礎。但簡單的數據并不能直接帶來價值。整合與創造才是多源異構數據的真正價值呈現。未來大數據產業鏈將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這個國家的企業對于數據的掌控能力,對于數據的應用能力和數據變現能力。
——蘇萌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研究教授、百分點創始人
物聯網真正的精髓是讓生活更方便有效,連接物件其實只是第一步,真正物聯網最后的爆發點是讓物件變成人們思維的一部分。我預估,到2020年,物聯網將達到7.1萬億美元的市場。
——王孝
InnoSpring(創源)硅谷公司CEO
智能互聯產品品牌的營銷除了從流量上去積累用戶,同時還需要很多渠道布局線下體驗。其中,供應鏈是智能硬件營銷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供應鏈風險;而成本影響營銷戰略,物流影響客戶體驗,現金流決定團隊生死。
——甘濤
丁盯智能門磁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