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情緒控制(暢銷4版)
- 李娟娟
- 3799字
- 2019-11-29 21:23:16
瞬間的自我救贖——靈魂深處的頓悟
威廉·斯蒂隆是美國一名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蘇菲的抉擇》《納特·特納》獲得了普利策獎。但是斯蒂隆的榮譽并沒有結束,后來他又獲得了西諾·德·多卡獎。西諾·德·多卡獎代表著一種極高的榮譽,因為這是由巴黎頒布的世界范圍內的獎勵,而且西諾·德·多卡獎所頒發的對象都是用作品反映了特定的人文理念的藝術家或科學家。
按理說,斯蒂隆應該感到高興和自豪,畢竟這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肯定。但是上帝似乎想要考驗斯蒂隆,在這個時刻,斯蒂隆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抑郁所籠罩。
斯蒂隆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了他當時的感受:“我有一種很疼痛的感覺,是內心的一種疼痛。這種疼痛不僅與真正的疼痛不一樣,而且莫名其妙。這種疼痛的感覺就好像溺水和窒息一樣,非常難受?!?/p>
斯蒂隆在接受西諾·德·多卡獎的那一天,他的朋友為了慶祝,特意為斯蒂隆舉辦了一場慶祝晚宴。斯蒂隆是這場晚宴的主角,但是這個主角不僅不說話,而且連東西也不吃。整個人表現得十分冷淡,與晚宴那熱鬧的氣氛格格不入。
后來,斯蒂隆就不聲不響地離開了晚宴,在離開的時候他習慣性地把手伸進了衣袋里,卻發現那張2.5萬美元獎金的支票不見了。2.5萬美元在1985年的時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暫時拋下抑郁,趕快彌補損失。
但是,斯蒂隆卻認為這筆錢丟得理所當然,因為他根本不配獲得西諾·德·多卡獎,自然也不配享有獎金了。于是,斯蒂隆就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的樣子繼續往前走,在去往旅館的路上,斯蒂隆想了很多,想到了自殺的朋友還有那些悲壯的英雄人物,斯蒂隆突然覺得自己馬上就要面臨同樣的命運。
斯蒂隆曾經是個嗜酒成性的人,但是不知怎么的,他突然對酒提不起任何興趣,甚至產生了抗拒。只要斯蒂隆沾一點兒酒,他就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嚴重的時候還會感到頭暈目眩和神志不清,最后斯蒂隆竟然成了一個滴酒不沾的人。但是,這對斯蒂隆來說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隨之而來的是那無盡的抑郁情緒。
隨著時間的流逝,斯蒂隆的抑郁變得越來越嚴重。起初,斯蒂隆還能用寫作來打發抑郁,后來他只要一寫東西,就會全部撕毀。
有一天晚上,斯蒂隆等妻子熟睡之后準備把自己從抑郁的苦惱中解救出來,他想到了自殺,在斯蒂隆看來這或許是唯一的途徑了。所幸的是,斯蒂隆在準備自殺之前看了一部電影,正是這部電影中的一段音樂把他從死亡的懸崖邊拉了回來。
電影里演奏了一段勃拉姆斯的《中提琴狂想曲》,這首曲子喚醒了斯蒂隆那內心深處的求生欲望。后來,斯蒂隆回憶說:“這幾個月以來我對所有愉悅的事情都毫無感覺,而且總是被悲傷的氛圍所籠罩。但是,這首曲子就像一把匕首一樣插進了我的心臟,并喚醒了我的回憶。我突然想到了我在這所房子里所見證的快樂——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家里養的貓和狗等。我突然明白我對人世間還有眷戀,我無法拋棄這些。最后的理智讓我懸崖勒馬,于是我叫醒了妻子,并打了幾個電話,第二天我住院了?!?/p>
斯蒂隆住院接受了藥物與心理治療,在幾周之后成功出院。
抑郁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障礙,引發抑郁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三方面。斯蒂隆是一個成功戰勝抑郁癥的人,在他痊愈之后,斯蒂隆還專門研究了自己抑郁癥的起因。
斯蒂隆說,其實長期以來他一直有抑郁和焦慮的傾向,但是那個時候并不嚴重,還沒有達到抑郁癥的程度,所以就沒多注意。正是因為這種大意才讓抑郁情緒逐漸發展為抑郁癥這樣嚴重的精神疾病。
而且,斯蒂隆還專門研究了他們家族的精神病史,發現他的父親就曾經患有抑郁癥。這就說明,斯蒂隆本身就具有抑郁癥的潛在基因,這是一種生物基礎。
斯蒂隆還認為,年幼之時母親的過早離世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斯蒂隆以為自己已經遺忘了這種痛苦,但是事實上并沒有,這也成為他患上抑郁癥的原因之一。畢竟年幼之時的心理創傷總是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總會被無意識地擴大。
最后,斯蒂隆注意到了酒精對他的抑郁癥的影響,斯蒂隆曾經是一個嗜酒成性的人,而且飲酒的歷史十分長,足足有四十年。如果一個人飲酒過度,那么酒精就會對他的大腦神經產生不可思議的影響力。所以斯蒂隆認為,四十年的飲酒已經足夠改變他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系統的機能。
后來不知怎么的,斯蒂隆突然對酒產生了厭煩情緒,他被迫成功戒酒。斯蒂隆認為,正是因為沒有了酒精依賴,所以他的抑郁癥才被激發出來了。在斯蒂隆看來,這些年來他喝那么多酒,其實是一種身體需要,因為酒精抑制了他的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
酒的釀造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也是文人雅士聚會時經常飲用的東西。人們在表達自己喜悅的時候,會喝酒;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喝酒。因為酒能麻痹人的神經,所以人們在心情不好,特別是被抑郁情緒所困擾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借酒消愁,把醉酒作為一種解脫方式。
但是實際上,正如李白詩句所說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酒其實并不能把抑郁趕走,反而會使一個人的抑郁情緒更加嚴重。
雖然斯蒂隆在回憶當中提到了酗酒和抑郁,乃至自殺之間的關系,認為酒精能夠抑制抑郁和焦慮,但是他的看法并不正確。因為酒精根本無法抑制一個人的抑郁情緒和自殺沖動,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項有關自殺的調查發現,在這些自殺的人當中有33%都有酗酒的經歷。這說明酗酒會使一個人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低落和抑郁,最后極有可能會導致自殺。所以,一個抑郁癥患者如果酗酒的話,他的抑郁癥不僅會越來越嚴重,而且自殺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酒精能麻痹一個人的神經,于是這個人就會喪失理智,使一個正常人失去了自控能力。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控能力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隨心所欲的,但是這種隨心所欲的舉動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一個患有抑郁癥或有抑郁情緒的人,本來就有類似于自殺的自毀傾向。但是由于還有理智的自控能力存在,這種自毀傾向也只是想想罷了,并不會被付諸實際行動。但是如果在這種狀況下酗酒的話,那么酒精就會促使你喪失這種理智的控制能力,于是你就很有可能在一時沖動之下,真的把頭腦中的幻想搬到現實生活中來,這樣你自殺或是做出其他的自毀行為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所以,一個人如果正處在抑郁的狀態中,千萬不要借酒消愁,因為這樣只會使你的抑郁情緒像脫韁的野馬似的,沒有了控制,最后受傷害的還是你自己。
另外,如果一個從來沒有酗酒習慣的人,突然出現了酗酒的行為,那就一定要注意,或許是因為他的大腦出了些異常狀況。
有一名男子,他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而且很少喝酒,和妻子的關系也非常不錯。但是最近,這個男子卻突然成了一個酒鬼?,F在的他離開了酒好像無法生存下去,而且他的脾氣也隨著酗酒變得暴躁起來。這些讓他的妻子覺得難以忍受,于是決定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首先對這名男子進行了身體檢查,讓這名男子做了一套動作。通過這套動作心理醫生發現,這名男子的左右肢體并不協調,他的左肢體的反應明顯過快。因為人的左右腦功能與肢體動作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既然這名男子的左肢體動作有問題,那么就說明他的右腦很可能出現了異常。于是,心理醫生就建議這名男子去做一個詳細的身體檢查。
檢查的結果與心理醫生的預料基本一致,這名男子的右腦部位出現了一個瘤子,體積不大,但是依然影響到了男子的正常生活。這名男子之所以會無故酗酒也是這個瘤子引起的,因為只有不斷地攝入酒精,他才不會感到痛苦,而這些痛苦正是這個瘤子所帶來的。
后來這名男子做手術把這個瘤子摘除了,他也因此漸漸擺脫了對酒精的依賴。如果不是這個摘除手術,他右腦中的那個瘤子只會越長越大,最后他就會變成一個神志不清的人。
所以,在面對抑郁的情緒時,千萬不能用喝酒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你的問題。而且,突然間出現酗酒習慣的時候,一定要警惕,認真檢查是不是身體出現了異常。
在緩解抑郁情緒的時候,可以試著聽一些音樂。但是不要聽過于傷感的音樂,那樣只會雪上加霜,讓你的情緒越發低落。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能激起你熱愛生命的激情的音樂,用音樂喚起求生的本能以及對生命的熱愛。
相傳列寧在病危之際,為了喚起自己求生的本能,還專門讓人為他朗讀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正是這篇文章支撐著列寧與病魔做斗爭,因為這篇文章能夠喚起一個人求生的本能。
在《熱愛生命》這篇文章中,描寫了一個美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發財夢,決定去西部淘金。但是這個人卻遭到了朋友的拋棄,他獨自一人行走在廣袤的荒原上。最要命的是,他沒有食物,沒有可以御寒的衣服,而且冬天就要到了。毫無疑問,死神已經瞄準了這個淘金者。后來這個淘金者的腿和腳都受了傷,但是他依然邁著蹣跚的步子繼續前進,因為他要活下去。
由于沒有充足的食物,這個淘金者的身體變得非常虛弱,后來一匹餓狼盯上了他,想要把這個虛弱得近乎死人的家伙變成它的午餐。于是,一場生命之爭即將展開。
在這場人與狼的斗爭中,這個人咬破了狼的脖子,一股溫熱的鮮血涌進了這個淘金者的喉嚨中。后來這個人就把狼吃了,補充了體力。這個淘金者繼續掙扎在這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最后被路過的人救起。
這個淘金者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盡管后來他雙腿殘疾了而且雙目失明,但是他留住了最珍貴的生命。這個淘金者回憶道,支撐著他活下去的是一些美好的回憶——他的母親,還有幸福的童年生活,等等。因為生命是那樣美好,他舍不得離開。
這個淘金者與斯蒂隆有相似之處,支撐他們活下去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回憶。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音樂,在一個人抑郁的時候往往能產生不錯的效果。所以,在你產生抑郁情緒的時候可以試試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