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情商、智商、逆商(增訂3版)
- 劉麗娜
- 2768字
- 2019-11-29 20:21:52
消除情緒按鈕,間接改變性格
既然情緒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波動,那么,我們自然會根據情緒的具體提示去行動。但是,情緒有時候也會出現問題,給人們制造麻煩。此時,人們需要做的就不是遵循內心的指引——在情緒波動的情況下,繼續遵循情緒的指引只會讓你變成情緒的奴隸,而改變自我情緒的反應模式,才是正確的做法。
就如同人們在開車時要看交通指示燈一樣,我們必須要根據燈的提示決定停或者行。可是,有一天當你發現四面路口一直都是紅燈,那么,你需要做的,便不能是一直等待——或許,慢慢地開過去,然后打電話報修,請人來修理紅綠燈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明杰曾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到美國出差。剛到美國時,他去店里買東西,店里的店員竟然聽不懂他在說什么。這讓明杰覺得憤怒:這簡直是奇恥大辱!他是不是在歧視我?
但是,明杰心里也很清楚,如果對方說的是別的問題,比如,他的身材,他就一點也不會緊張,因為他身材高大,他對此感覺非常安全。
這讓明杰想起一件事情。一日,他與朋友小聚以后回到了家,他太太詢問道:“你們聚會的時候聊了什么?”
一向對太太溫柔的他突然感覺有一股無名火從心底躥了出來:“關你什么事?”
隨后,兩人發生了爭吵,他感覺太太打聽得太多,給自己的空間太少;而太太則感覺他莫名其妙,自己明明是關心他,反而被無端訓斥,心中自然委屈。
其實,明杰之所以會突然發火,是因為他與朋友的聚會并不愉快:朋友談起了大學時期的一件事,而這件事情恰恰是明杰最丟臉、最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情。
其實,兩件事情都是因為明杰的情緒按鈕被人觸碰到了:情緒按鈕是個人內心的某個防御機制,它就如同人身上的情緒電源的開關一般,一旦被觸碰到,便會立即有相應的感受被喚醒,人們便會體驗到相應的情緒。一旦他人觸碰到那一按鈕,就是啟動了防御機制,而在防御機制下,個人會調動起內心的反抗、挑戰、自責、抱怨或者憤怒,嚴重時則會出現失控情況。而這種情況也說明,所有在他人看起來仿佛是“無名之火”的憤怒,其實多數都是事出有因的。
情緒按鈕多與成長經歷相關
情緒按鈕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與過往經歷相關,特別是兒時的經歷。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心理還很脆弱,經歷一些大事件便有可能留下強烈的情緒體驗。在發生了一些能夠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刺激的事件以后,潛意識牢牢地記住了這些事件的場景與當時的感受,成年以后,一旦遇到類似的場景,大腦鈴聲立即喚醒當時的情緒來提示自己,從而起到防御與保護的作用。
比如,有些人兒時被狗咬傷過,便會在大腦中形成對狗的恐懼,這種恐懼情緒會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看到狗就躲得遠遠的,從而有效地保護自己。在這期間,他會形成一定的情緒按鈕:看到狗就聯想到被狗咬的經歷,就會害怕,于是想要躲開。
長大后,雖然個人已經有能力保護自己了,但兒時對狗的恐懼并不會完全消失,雖然有些人會表現得克制,但有些人在看到了狗以后,還是會因為恐懼而立即躲開。但事實上,需要保護的只是當年幼小的自己,而不是成年以后的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講述的也是這一道理:因為被蛇咬傷而恐懼與蛇形態相近的井繩,其中的防御保護機制已經形成,類似的事情重復發生時,不會經過理性的思考與分析,而是本能地起了情緒。
情緒按鈕一旦形成,便會類似本能
不同的人由于接受程度與處理能力上的差異,也會導致在經歷同樣的事情時,形成不同的情緒按鈕。被蛇咬、被狗傷到,這樣的事情對某些人是一生的恐懼,但對某些人而言可能就是一時的恐懼而已。但是一旦形成固定的防御機制,在此后的成長過程中,此類情緒便不會經過大腦皮層加工而直接產生:它們已經變成了一種類似于本能的反應。
在這種類似本能的反應中,情緒開始形成“觸動—情緒—行動”的反應原理。它們產生的速度要比那些經過大腦加工而產生的情緒快得多,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使自己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不同的經歷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情緒按鈕,比如,有些人害怕吵架,有些人怕受委屈,有些人怕被拒絕,有些人害怕被否定。可以說,兒時受到傷害越多的人,情緒按鈕也就越多,這樣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特別是情感關系中,情緒便會越多,進而影響到個人人際交往能力的穩定與人格魅力的發揮。
一個人若想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平衡,管理好情緒,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就需要穿越這些情緒按鈕,擺脫它對自己、對人生的控制。
弱化情緒按鈕,讓自我得到成長
情緒按鈕一旦被觸發,大腦潛意識便會認為,曾經給自己帶來危險的場景又一次出現了。情緒的出現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實際上,雖然類似的場景出現了,但人們并沒有受到傷害的話,原來的記憶便會被一點點改寫。在這一過程中,讓自己不要逃避,直面情緒,便等于是在告訴潛意識:我已經看到了你的提示,你的任務已經完成,這種情緒可以消失了。
具體實施可以按以下方法來進行。
一旦覺察到情緒按鈕被觸動而產生了情緒,首先誠實地感受它,不要轉移注意力,更不要逃避內心的痛苦:將你的注意力只放在情緒上,直到情緒慢慢地消退。
同時做深呼吸,將氣吸到腹部,將胸腔下方的橫膈膜下降,腹部鼓起,使肺部底端肺泡的廢氣能夠與氧氣充分地進行交換。
腹式深呼吸可以激活人體副交感神經系統,令被喚醒的潛意識開始恢復常態,使快速跳動的心臟慢慢平靜下來,恢復到正常的心跳,使整個人的身心趨于平靜。
腹式呼吸法,讓你徹底放松的呼吸法
·試著雙腳張開至與肩部同寬,上半身挺直的同時,與大腿呈直角,想象你的脊椎正在逐漸地拉長,從頭頂一直向上方延伸。
·最開始時,由于個人可能無法知道動作是否規范,可先輕輕吸一口氣,將雙手分別放在胸前與腹部上,緩慢而深沉地、逐漸收起肚子,一邊由嘴巴吐氣,盡量將腹內的氣徹底地吐干凈。
·接著,從鼻子緩緩地吸氣,吸氣的同時,將注意力放在腹部,使腹部隨著空氣吸入的節奏慢慢地擴張。
在具體行為上,在不傷害他人與自己的前提下挑戰自己,做一些從前做不到的事情。
挑戰自己,做一些從前自己不會做、不常做的事情,可以使內在記憶被更快地否定,從而更快地戰勝負面情緒,減少情緒按鈕觸發概率。
比如,對于由于男朋友不接電話便拼命地接著打甚至瘋狂地尋找男朋友的親朋好友幫忙查崗的女孩,現在可以不再打男友的電話,而是深呼吸以后,去一些不常去的地方逛逛街,等男友主動來電話。
人總是需要做一些之前做不到、不會做的事情,才會真正地成長。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一些傷痛。成長本身就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鍛煉身體,也只有真正地感覺到肌肉略有疼痛,才會逐漸地適應現在的運動強度,并且在運動量相同的情況下,不再產生酸痛感,人的力量才有可能會成長,而內心也是一樣。唯有痛才能成長。
只有直面自我情緒,挑戰自己的慣有情緒按鈕,采取和以往情緒化方式不一樣的理性方法去處理問題,才能夠讓自己的情緒管理做得越來越好,使自己整個人越來越溫和。在情緒改變的情況下,性格也將間接改變。一旦性格改變,人的命運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