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工作:個人效能管理精進指南
- 張偉順
- 1156字
- 2019-11-29 20:05:55
神秘復雜的結構化思維
公司為了改進各部門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于是組織了多次針對部門的意見會議,今天輪到了人事部門。
人力總監讓大家發表對人事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會后給出一些解決方案。原本以為意見和建議會很少,結果一個會議下來,收集了很多問題。
有對待遇不滿的,轉正了也不加薪;有對招聘不滿的,招的人能力不達標;有對關鍵績效指標不滿的,很努力獎金卻很少;還有對培訓不滿的,認為培訓完全沒有效果,內容也都過時了;還有對崗位不滿的,認為崗位設置太混亂,有很多重復的;還有的說升職加薪制度不好,感覺在公司這么努力,卻看不到發展前景;還有的說加班制度不好,一定要加班到多少點以后才能打車,打車報銷還很麻煩;還有的說出差的費用標準過低;還有外出請假沒有考慮特殊情況,年假制度也不合理……
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怎么給出解決方案?怎么來答復?是不是感覺一時很混亂,完全摸不著頭腦?如果一個個去解決,費時又費力;如果從整體上解答,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改變一下固化的思維方式,使用結構化思維來解決。結構化思維能夠讓問題處理起來相對簡單且條理清晰。
什么叫結構化思維?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以下這10個數字,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按順序記住?
4,7,3,1,5,2,9,0,8,6
再來換一下,把這幾個數字改為:
1,2,3,4,5,6,7,8,9,0
這樣是不是看一秒鐘就能記住了?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第二組數字比第一組數字更有規律,所以比較容易記憶。大腦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喜歡有規律性的東西,面對零散而復雜的東西,則會陷入混亂,不知如何處理。這就是為什么在解決問題、進行決策時,我們常常覺得心亂如麻,無法給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那怎么來使用結構化思維呢?需要三個步驟:歸類、梳理、整理。
歸類
結構化思維首先要像上面的數字一樣,把這些零散的問題,找到一個規律,進行分類。
關于人事部門的這一堆問題,其實完全可以按職能劃分為招聘、培訓、薪酬績效、職業發展等。分好類,再把問題進行歸類,這樣看起來就沒有那么亂了。
再進行一下整理,把同類型的問題進行合并,把一些不屬于人事部門的問題進行轉移。
表3-2-1
梳理
接下來就需要針對每個問題按不同的維度來進行劃分,如現狀、影響度、解決方法。
表3-2-2
這里的解決方法只是簡單地建議每個問題如何解決,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看看這些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
整理
各個問題之間其實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因為人事部門對業務不熟悉,所以相應的職能劃分也就不清晰;職能劃分不清晰,崗位設置也就不合理;崗位設置不合理,對應的培訓也就無法進行;沒有培訓,員工會覺得沒有什么發展前景。
這樣理清楚后,你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兒,也就知道怎么解決了。
這就是使用結構化思維的三個步驟,當你遇到一些雜亂的問題時,這樣解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