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提卡之夜(6-10卷)
- (古羅馬)奧盧斯·格利烏斯
- 1634字
- 2019-12-06 18:17:31
第16章
摘自馬爾庫斯·瓦羅題為《論食物(Περ? ?δεσμ?των)》的雜詠(satura)[1]中關于各種外國食物的章節;以及歐里庇得斯的一些詩行,其中斥責了奢靡之徒的暴食狂飲。
(1)馬爾庫斯·瓦羅在題為《論食物》的雜詠里,用寫得極其巧妙而優美的詩句,敘述了宴席和食物的精致華美。(2)他用六音步詩句描述與表現了老饕們從陸地和海洋所搜羅的大多數食物品種。
(3)至于這些詩句本身,有空閑者可閱讀我上面所提之原書;(4)以下便是我記憶所及的,超群絕倫的食物的種類和名稱、以及食物的出產地。貪得無厭的的饕餮四處搜羅到它們,而瓦羅則在敘述時予以譴責:(5)來自薩摩斯(Samos)[2]的孔雀,弗里吉亞(Phrygia)[3]的松雞,米底(Medicus)[4]的鶴,安布拉基亞(Ambracia)[5]的小山羊,卡爾西頓(Chalcedon)[6] 的金槍魚苗,塔特蘇斯(Tartessus)[7]的海鱔,佩西努斯(Pessinus)[8]的鱈魚,塔倫圖姆(Tarentum)[9]的牡蠣、小扇貝[10],羅得島的劍魚[11],西利西亞(Cilicia)[12]的隆頭魚,薩索斯(Thasos)[13]的堅果,埃及的棗椰,西班牙的橡果。
(6)然而這種因口腹之欲而到處品嘗、探尋風味的努力,這般對美味佳肴的四處搜覓,我們認為當受更多鄙視。只要我們回憶一下哲學家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14]所頻繁引用的歐里庇得斯的詩,大意是美味佳肴之被發明,并非是出于生存之需要,而是出于一種精神上的奢華,為了貪婪的食欲而不屑于唾手可得的東西。
(7)我認為該抄下歐里庇得斯的詩句:
除了兩樣東西,凡人還需要什么?
得墨忒耳(Demeter)[15]的谷物和一注泉水,
它們都近在身旁,滋養我們的生命,
這種富足并不夠,為了享受生活,
別的食物花樣,我們也要追求。
[1] 原意為“混合”,此處指內容駁雜,格律多樣的小詩。
[2] 薩摩斯(Samos)是希臘愛琴海中的島嶼,位于土耳其西海岸近海處,隔著薩摩斯海峽與大陸相望。
[3] 弗里吉亞(Phrygia)是小亞細亞中西部的古國,得名于被希臘人稱為弗里吉的民族,他們曾于公元前12世紀赫梯人衰敗之后控制小亞細亞,直到公元前7世紀呂底亞興起。
[4] 米底(Medicus)位于現伊朗西北部的一個古國,由伊朗人的一支米底人占領。公元前625年,基亞克薩里斯(Cyaxares)將該地區各部落統一為一個王國。公元前612年滅亞述帝國。公元前550年米底人臣屬波斯居魯士大帝的阿契美尼德帝國。公元前226年,整個米底轉歸薩珊王朝。
[5] 安布拉齊亞(Ambracia)是古希臘伊庇魯斯南部海邊的城市。
[6] 卡爾西頓(Chalcedon)是小亞細亞半島西北一古希臘城市,位于今伊斯坦布爾附近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建于公元前 685年,公元 74年轉歸羅馬管轄。
[7] 塔特蘇斯(Tartessus)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個商業城市。
[8] 佩西努斯(Pessinus)是小亞細亞加拉西亞的一座城市。
[9] 塔倫圖姆(Tarentum)是意大利東南部海港城市,即塔蘭托,位于普利亞地區,瀕臨多倫多灣。它由斯巴達人建于公元前8世紀,是意大利南部希臘殖民區的主要城市之一。公元前272年該城為羅馬人統治。
[10] 此處缺了一個形容詞,米提利尼(Mytilene)的,它是累斯博斯島(Lesbos)的首府。
[11] 也可能是一種鱘魚。此處某些動物和魚類的種類非常不確定。
[12] 西利西亞(Cilicia)是小亞細亞南部的古地區,位于托羅斯山脈(Taurus)南部,瀕臨地中海。在古代,它是從小亞細亞到敘利亞的必經之地,所以成為各國都重視的一塊領地。公元前14年—前13世紀為赫梯人的附庸。公元前1世紀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13] 薩索斯(Thasos)是一個希臘島嶼,位于馬其頓東北部地區,愛琴海北部。約公元前700年該島成為來自帕羅島希臘人的殖民地。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人占領該島,后該島又被雅典人控制并成為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的一部分。公元前202年成為馬其頓的附屬國,公元前196年又成為羅馬人的統治地。
[14] 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希臘文名Χρ?σιππο? ? Σολε??,約公元前280年—前207年),斯多葛派哲學家,約于公元前260年移居雅典,在學園聆聽講學,在克里安塞斯(Κλε?νθη?)的教誨下開始信奉斯多葛哲學,于公元前232年繼任為斯多葛學派領袖。
[15] 得墨忒耳(Demeter)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配偶,司掌農業的谷物女神。雖然荷馬很少提及她,她也不屬于奧林匹亞諸神,但她可能是古老的神祇。除了是農業女神外,她還被視為健康、生育和婚姻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