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孔子當CEO:好領導必上的36堂課
- 張博棟
- 2910字
- 2019-10-24 20:21:07
第2堂課 企業長青以人為本
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生存并永續發展,必須創造價值、賺取利潤。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最低限度除了必須第一時間滿足顧客需求、承擔服務顧客的責任之外,必須做好培育員工、善待員工、回饋社會、關懷自然、守護地球的相關工作。若從企業終極發展的需求而言,企業需要實實在在地善盡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任何想要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如何才能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服務流程上取得一致?一方面是有形的經營活動,企業生產產品、提供服務,以滿足顧客需求,創造顧客體驗的高價值;另一方面是無形的領導思維,企業贏得顧客滿意、員工認同、股東支持,從企業出發,與社區共同營造安樂富足的生活圈,實現顧客、企業、環境三贏的愿景目標。
經營離不開管理,領導源自激勵。經營的目的在于通過一連串有機的組織行為,達成組織目標;而管理的實踐在于依據績效指標、工作標準,以有限的工作資源創造超乎組織目標的最大價值。
日本京都陶瓷創始人稻盛和夫,同時也是2010年成功再造、重整日本航空業的領軍人物。他在長期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一直都秉持著“敬天愛人”的理念。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是發乎內心的一種專一謙和的精神,可以使人不自大、自滿,懂得虛心學習、追求卓越;敬天,以天為榜樣,有遠大清明的志向、切己體察的關懷,盡一己之力,自然有為、日新有功,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愛是有對象性的無限溫情,無論是對自己、對他人或對萬物,通過愛,可以創造出彼此感覺舒服的共生關系,成為命運的共同體。稻盛和夫相信“敬天愛人”必須融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創新精神、服務意志的活水。企業文化具有巨大的力量,是全體員工共同的愿景、追求與夢想,企業文化激勵全體員工在追求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愿意以一己之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承諾、做出貢獻。
CEO會遇到的挑戰
如何獲得好人才、好組織、好文化,使企業永續發展?
2000年聯想集團迎來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創始人柳傳志57歲,選擇退居二線,將聯想一分為二,分別交棒給了楊元慶與郭為。正當外界普遍認為從此以后聯想的“柳傳志時代”已正式謝幕之時,又有誰想得到,老干發了新枝,甚至著花,柳傳志退到了聯想控股,繼續發光發熱,以一身之力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打造出多個“新聯想”,并且使自己完成了從實業家到投資家的華麗轉身。如此成就,其實源于柳傳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奮斗志向,以及創新求變的膽識,加上數十年如一日從未改變的恒心毅力。
“我很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退出聯想的管理一線以后,繼續培養人,通過我選的人把聯想的基礎管理思想,特別是‘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三要素等內容傳承下去。”柳傳志如此訴說自己的交棒心情與未來想要扮演的角色。人確實是企業永續經營的根本,領導者最有貢獻的工作即選對人、培養人。
“聯想賴以成功的‘屋頂圖’——屋頂的部分包括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是不同的,但是底下的基礎(機制、體制、管理理念、方法論)卻是一樣的。”柳傳志深切體會到,企業可以長久永續發展的動因來自:創業的根基保持不變,經由好的領導者去一代傳一代。
新聯想的使命在于復制聯想,把聯想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以及聯想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公布,使其他公司得以借鑒,進一步把企業辦得更大更好,這也是新聯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追求。
關于“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管理三要素,“建班子”指聯想有一個堅強的、意志統一的領導核心;“定戰略”指有指導思想地建立遠、中、近期的戰略目標,并制定可操作的戰術步驟,分步執行;“帶隊伍”指通過規章制度、企業文化、激勵方式,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保證戰略的實施。
管理中的“管”代表的是管理制度,管人、管物、管財都是非常嚴格的;“理”代表的是軟的手段,借以理順一個人的思想,理順一個人的工作行為。因此,管理三要素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其中,“人”是管理的重點,企業有了員工、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一切從人出發。
孔子當CEO會如何做
孔子說:“領導者治理國家、服務人民,必須崇尚良好的品德。如同北極星,堅定不移,人民將像夜空中的繁星,以領導者為中心聚攏。”
孔子說:“誰能夠看起來沒做什么事,卻能夠將國家管理得好,恐怕只有帝舜一人吧?他都做了什么呢?他只是謙虛謹慎,以身作則,做好自己,去領導人民而已。”
孔子說:“領導者如果依賴規章制度,去嚴格規范人民的行為,以維持管理秩序,當然是可以避免人民做出禁止的行為,但是,人民對于錯誤的行為,不會覺得心存愧疚和羞恥。相反地,領導者如果以核心價值、發展愿景、內心美好的期待,來引導人民做出正確的行為,并通過持續的教育來維持秩序,那么人民由于關注自己的形象,對于錯誤的行為將會有羞恥感。”
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企業經營是否可以取得成功,是否可以永續發展,領導者的自我認知很重要。孔子認為,一方面,領導者要有使命感、責任心,愿意為他人服務。另一方面,領導者要能夠展現高尚的品德,有遠大的理想,有堅定的信念,懂得給下屬指明方向,愿意教下屬方法。換句話說,領導者清楚自己的事業追求、人生追求,愿意以身作則,引領示范。如此一來,下屬感受到領導者的信任、尊重與關懷,會接受團隊紀律,有更高的自我要求,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和行為去對待員工,使得團隊組織能力從無意識的低效,逐步提升為有意識的低效、有意識的高效,最終轉換成無意識的高效,可以實現無為而治。
一切從人出發。香港首富李嘉誠不止一次強調經商必須先從做人開始:“我首先是一個人,再是一個商人。”領導者以人為中心,那么下屬從日常的相處互動中,將會感受到領導者強烈的使命感,從而激發自身的工作動機,工作態度更專注投入,能力得到盡情發揮,也將會更專業自信,持續為團隊創造出卓越的工作價值。
惠普公司前CEO凱莉·菲奧莉納認為,領導者引領團隊實踐夢想,必須時時刻刻關注自我修煉,以提高自我的領導思維和管理境界。菲奧莉納總結出自我修煉有四大境界:第一流的領導者,員工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他卻能夠使組織順利運作;第二流的領導者,受到員工敬愛,員工心服口服,不會陽奉陰違;第三流的領導者,使員工敬畏,從外在來看員工尊敬領導者,內心卻感到害怕;第四流的領導者,被員工瞧不起,這樣的領導者擁有權力,卻遭人唾棄。如何成為第一流的領導者?企業領導者不得不反省,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在位的時候,可以達到企業經營目標;身退的時候,可以使得企業繼續成長。
確實如此,第一流的領導者追求好還要更好的管理績效和領導成就,懂得必須以全體員工共同的愿景為北極星,做好價值觀、理念的頂層設計,努力塑造、溝通、分享、捍衛企業文化;懂得組織、驅動獨一無二的經營團隊;懂得通過潤物細無聲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服務系統,提升員工能力,爭取員工認同,做好員工治理。如此一來,方有機會使得企業長治久安、永續發展,方有機會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領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