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先秦以來,士便以主角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臺,宋以下的中國社會既是以士階層為主體的科舉社會,唯一有資格參加科考的士階層遂成為政治與社會的中堅層,這個變化為近代中國史的發展開了新局。

“士志于道”——這是孔子最早為“士”所下的定義,用現代的話說,“道”相當于一套價值系統,而這套價值系統必須通過實踐以求其實現,唯有如此,“天下無道”才有可能變為“天下有道”,也就是合理秩序的重建。“以天下為己任”成為宋代士大夫的基本信念,而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呼聲,也使士大夫更積極地希望在政治上實現其理想,這很自然地引出王安石變法,而變法的失敗則帶給士大夫相當大的挫折。此后士階層將其關心的層面漸漸從政治領域轉向社會文化領域,宋、明兩代的理學學術與蓬勃的社會文化活動,都可放在此脈絡下理解。

宋、明兩代士風不同,士所關懷的、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差異,其中從兩宋程朱學到王學兩股學術思潮之間的興衰交替,更是影響近代思想文化史相當深遠的一件大事。兩宋理學家所向往的是“得君行道”的理想,懷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主要的訴求對象也鎖定在以政治主體自居的士大夫階層,明中期代之而興的王學將其重建合理秩序的實踐方向從朝廷轉向社會,包括創建書院、民間傳學、宗族組織的強化、鄉約的發展等,都是此一群體活動趨向的具體成果。[1]

但王學這門學術是如何傳學、如何創建書院、又如何推行鄉約等地方工作?王學既然轉向社會實踐,則其學術如何流傳于廣大的中下層士人甚至布衣處士之間,同時又如何在地方上開展其學,其學又如何草根化?尤其當進行鄉約等工作時,王學學者既不像官方可以一聲令下,使人人遵命景從而行,則王學這門學術在其中又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其中應還有許多曲折復雜的面相存在。

目前學界對王學的討論焦點多半放在左派王學上,由于左派王學中不少人秉持儒學平民化的理想,效法孔子周游四方,向無論識字與不識字的平民百姓談論道德,講說學術,遂使我們發現理學這門在大眾印象中精英性頗強的學術,其實有其平民性與社會性的一面,而左派王學學者也確實在社會活動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其所傳講的學術并不只是一門抽象的學術而已,而是有其實踐與作用的。可惜的是,左派王學以外的其他流派卻鮮少受到學界的注意,以致我們對這些流派的認識十分有限,但除非我們認為左派王學已足以代表全部的王學,或其他流派的王學學者在講學以外并無其他突出或值得深入了解之處,否則目前對王學的研究顯然尚不完全,還有許多待補的部分。

在王學的各個流派中,江右王學這個流派很值得注意,由于王守仁半生功業多在江西,學術在江西流傳最久,《明儒學案》遂視江右為王學正統,江右王學學者主要出身吉安府與南昌府兩地,但以吉安府為多,許多王學學者都齊集此處,最著名者,如安福有鄒守益、鄒善、鄒德涵、鄒德溥、鄒德泳父子孫三代傳承,有三舍劉氏的劉曉、劉邦采、劉文敏等人,另有劉陽、劉元卿等人,吉水先后有羅洪先、鄒元標、羅大纮等人,泰和有歐陽德、劉魁、胡直,永豐有聶豹、宋儀望。相對的,南昌府當地并未形成如吉安府般的龐大學術群體,初期如魏良弼三兄弟師從王守仁,但后起者如鄧以贊、章潢、萬廷言等人的學術則多受吉安府學術的影響。因此整個江右學術可說是以吉安府為中心而展開的,鄒守益與羅洪先所在的安福、吉水兩地更是吉安王學的中心所在。

由于吉安府在宋明兩代是全國文教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當地不乏世家大族,而地方史研究的經驗顯示,地方家族往往在地方的文化、社會、經濟發展上扮演關鍵的角色,如對學術的支持,如與王學學者間的互動等,地方家族的角色都不能被略過不理。另外,一門學術的流行,除了理論內容的創發足以動人視聽以外,一些外緣因素如講學活動的舉行,如地方家族的支持,也可能是關鍵之一。過去研究者傾向把目光放在學術內容與講學活動上,因此我們對學術的理論理想、講學活動對學術傳播所發揮的效益,知之甚悉,但相對的卻對學術與地方家族的關系所知仍很有限,因此王學這門學術如何通過與地方人士、地方家族間的互動,經營跟地方鄉里的關系,讓學術成功根著當地,遂成為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

當地王學學者除了熱衷于學術的交流討論以外,往往也有其社會角色,如承辦地方事務或推動如鄉里建設、社會救濟、賦役丈量等措施。為了順利進行與完成這些工作,王學學者不僅必須極力取得官方的支持,更須動員當地士人與家族的合作,才可能共同營造一個理想的地方社會。于是學術如何在當地發展與草根化、學術群體的地方動員能力,以及王學學者如何經營與地方鄉里的關系,遂亦成為學術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若是更進一步考慮家族在傳統中國社會的重要性,吉安王學與地方家族之間合作共生的關系有其指標性的意義,我們甚至可以說,宋、明兩代理學學者的“化鄉”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吉安王學甚至江右王學的方式實現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仲巴县| 石柱| 白水县| 彭泽县| 迁西县| 左贡县| 炎陵县| 云和县| 江川县| 乐清市| 中阳县| 宜阳县| 永平县| 安远县| 连州市| 深圳市| 天气| 潜山县| 集安市| 本溪市| 色达县| 东港市| 阳春市| 赤水市| 永康市| 竹溪县| 贺兰县| 二连浩特市| 长岭县| 黔南| 沭阳县| 祁连县| 乡城县| 红安县| 咸阳市| 郯城县| 古交市| 融水| 隆尧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