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賣花砍柴”型
下面將稍稍具體地勾勒此種昔話的輪廓。雖說被稱為“賣花”,但在喜界島“花”也有可能被認為是門松、年木,或者是尋常的柴火枯枝、受潮的火把、無根的藤蔓等植物。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而耿直的男子,以販賣這樣的植物為生,生意慘淡而剩下了許多植物,當他口中說著將這些植物盡數獻于龍宮的神仙們,并將它們投入海中后正要歸來之時,忽然,來自龍宮的使者出現在他面前并對他說,神仙們想要向他道謝,所以請他立刻到龍宮去,隨使者而去的男子在龍宮受到了極其奢華的款待。也就是說,他得到世間珍貴之物而后變為了腰纏萬貫的富人。雖說這個故事也有與浦島太郎故事中時間流逝的速度相關的說法,然而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世界的時間速度差異并不大,因而并未給主人公帶來困擾。比起這一點更引人注目的,是由于投入海中的都是賣剩下的植物,因此其中還有這一類“滑稽談”:由于當時已經過了除夕裝飾門庭的時間,所以從山上背來的松枝和里白并沒有一家一戶愿意出錢購買,雖然沒有出現主人公為了將松枝獻于海底神仙而特意搬來的例子,但此時必定會出現的情節就是迎接男子的使者說,“‘niruya’如今恰恰缺少正月的松枝、花以及柴火,實乃求之不得。您的饋贈令眾神大悅,命我必定邀您前往,煩請您暫時閉目”,于是,也并不借助“menashikatama”[25]和龜背就不費吹灰之力地將其帶到海底異鄉。也有為了增加昔話的趣味性而逐漸添加一些新的內容,例如在很多故事里使者對男子說,現在可以睜開眼睛了,男子睜眼四處一看,眼前矗立著富麗堂皇的房屋,進入大門后的第一個庭院中,整齊地堆放著剛才投入海中的柴火、門松等植物。故事的細節部分大多發展成這樣的風格,雖說不能確定哪種類型更加古老,至少從日本本土的北端開始,南至奄美群島的三兩村落里,這種世俗眼中分文不值的植物在海底世界卻是無價之寶這一認識既非舶來之物也非后人增補,而是自古以來就深深扎根于這些島民的觀念之中。遺憾的是,至今我還未能知曉這一現象的原因,然而我認為,至少應該為了今后更為廣泛意義上的比較研究而牢記這一事實。我相信,一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隱藏在其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