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近代簡史

一 葡萄牙殖民勢力入侵,摧毀桑給帝國

從15世紀初侵入非洲至20世紀初殖民統治結束,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對非洲侵略、統治、掠奪長達400多年,使非洲的經濟、文化遭到嚴重的摧殘與破壞,使非洲人民長期陷于災難的深淵。坦桑尼亞是這場空前浩劫中遭受苦難最深的地區之一。當然,在此期間,隨著內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包括與外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融,坦桑尼亞社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一)入侵東非沿海地區

1497年7月,葡萄牙派出一支船隊駛往印度海岸,在駛向印度的途中“發現”東非海岸一些沿海城邦貿易非常繁榮。葡萄牙人決心控制東非沿海地區。

其目標有三:一是控制東非沿海向印度的出口,以黃金出口補償其從印度的香料進口;二是在經印度洋通往印度的航程中,他們需要在東非沿海地區建立一個中轉站,如有必要船隊可在那里停泊或進行維修;三是他們當時正在從事奴隸貿易,認為東非是捕獲奴隸的有潛力地區之一。

葡萄牙人以炮艦政策實施了上述計劃。1502年6月底,派出8艘軍艦直接駛入基盧瓦港,在那里建立貿易站和堡壘,控制了基盧瓦港。一個半月以后,葡萄牙艦隊占領了蒙巴薩。1503年,用武力占領了桑給巴爾。1505年,在占領索法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港口和城邦以后,葡萄牙人大體完成了他們控制東非沿海貿易和貿易通道的計劃。1507年,葡萄牙人在索法拉修建了莫桑比克堡壘,把索法拉建成葡萄牙占領者在東非沿海地區的政治行政中心。

(二)入侵給坦桑尼亞帶來的影響

從1502年占領基盧瓦到1698年被趕出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沿海地區,葡萄牙人控制東非沿海地區將近200年。

葡萄牙人占領東非沿海地區以后,把其東非沿海地區殖民當局設在莫桑比克的索法拉,控制東非沿海同印度的貿易(主要是黃金貿易),禁止阿拉伯商人到索法拉經商,這不僅切斷了基爾瓦的經濟命脈——索法拉的黃金貿易,而且切斷了阿拉伯人同印度的貿易往來,使阿拉伯人在東非沿海的貿易受到致命打擊,基盧瓦和東非沿海其他各城邦從此開始衰落。

在葡萄牙人控制黃金貿易之后,基盧瓦商人加強了同內陸的貿易往來。起初,基盧瓦和附近內地的商業聯系只是一些糧食貿易。后來,根據葡萄牙人出口當地產品的情況,基盧瓦商人便向內地商人提出供應象牙、蜂蠟、犀牛角和獸皮等產品的需求,收到這些產品后轉手賣給葡萄牙人。這種做法激發了內地商人向沿海商人提供商品的積極性,使已經衰落的沿海貿易有所恢復。

在占領東非沿海地區以后,葡萄牙人為建立通往印度的海上中轉站,保證其占領和遠洋貿易的順利進行,在包括桑給巴爾島在內的幾個港口擴建了碼頭、船塢,建立了食品加工廠、機械修理廠等,推動了桑給巴爾島等地的經濟發展。商業方面,葡萄牙人主要是從東非掠奪象牙、黃金、玳瑁,從中國購進東非所需要的絲綢、茶葉和瓷器等。這樣,桑給巴爾島很快就成了葡萄牙人貨物的集散地和過往船只的后勤補給基地。

二 阿曼蘇丹國勢力擴張到東非沿海地區

(一)桑給巴爾和東非海岸王國的建立

阿曼亞里巴王朝1624年建立后發展很快,1643年把葡萄牙人趕出阿拉伯半島,1729年把葡萄牙人趕出東非沿海地區,并在東非沿海地區建立了北起摩加迪沙南至莫桑比克德爾加杜角以北的沿海地區和島嶼的海外領地。不久又向桑給巴爾派駐了軍隊,溫古賈島和奔巴島逐漸成為阿曼蘇丹王國海外領地的戰略要地和海外堡壘。

隨著貿易的發展和防御形勢的好轉,為加強對東非沿海海外飛地的控制,阿曼蘇丹賽義德·薩義德(Seyyid Said)1840年決定把阿曼首都從馬斯喀特遷到桑給巴爾,他把長子賽義德·斯瓦尼(Seyyid Thuwani)留在馬斯喀特管理阿曼本土事務。

賽義德蘇丹喜歡待在桑給巴爾島,到1837年他住在桑給巴爾島和留在馬斯喀特的時間幾乎各半。1856年賽義德蘇丹逝世,其次子賽義德·馬吉德(Seyyid Majid)在奴隸貿易商和英國支持下,自立為“桑給巴爾和東非海岸王國”的新蘇丹。這是他在阿曼的兄長斯瓦尼所不能接受的,因為他是長子,是法定的王位繼承人。這一矛盾,最后按英國人建議的“一分為二”的辦法得以解決:斯瓦尼為阿曼本土的蘇丹;馬吉德接管桑給巴爾和東非海岸飛地,建立桑給巴爾和東非海岸王國,任新王國蘇丹。

(二)桑給巴爾丁香和奴隸貿易的發展

作為阿曼王國海外領地的戰略要地,桑給巴爾的發展和建設一直受到阿曼王朝的重視。1824年,阿曼王國政府宣布將桑給巴爾(一個小漁村)擴建為桑給巴爾市。到1832年,桑給巴爾市已具有一定規模。

1.桑給巴爾成為東非沿海貿易中心

阿曼是一個傳統的海外貿易國,一直同東非沿海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聯系。18世紀末19世紀初,莫桑比克象牙來源的枯竭和歐美對象牙需求的增加,給阿曼人和斯瓦希里人提供了開發東非海岸德爾加杜角以北腹地的機會。阿曼王朝建立東非沿海地區海外領地,就是要抓住這個機遇,拓展海外貿易。為此,從1729年建立桑給巴爾島這片海外領地之日起,阿曼王朝就不斷采取促進發展的措施,到賽義德蘇丹時期已初見成效。

第一,為控制印度、阿拉伯國家與東非海岸進行貿易的商路,1741年阿布·賽義德王朝建立后大力發展阿曼的海軍力量和商業船隊。

第二,鼓勵阿曼人和外國商人到桑給巴爾島經商,尤其是印度人。到桑給巴爾島和東非海岸經商的印度人越來越多。據估計,1835年桑給巴爾島有印度人300~400人,10年后超過1000人,到1850年增至近2000人。

第三,積極發展東非沿海地區同內地的貿易。賽義德蘇丹鼓勵商人向大陸內地擴張,1820年前后他還親自向尼亞姆維齊地區派出了一個龐大的商隊。

第四,賽義德蘇丹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加強了同美國、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貿易聯系,以得到它們的海上支持。

隨著向阿拉伯、歐洲、印度、美國和遠東地區出口的增加,桑給巴爾島的貿易發展起來,不僅成為東非沿海地區的貿易中心,而且成為該地區各國貨物的集散地。

2.桑給巴爾引種丁香獲得巨大成功

賽義德王朝建立后不久,1812年阿曼人就從東南亞的馬魯古群島引進和試種丁香。1827年,賽義德蘇丹制訂了丁香種植計劃,決定在桑給巴爾島大規模發展丁香種植,以增加出口創匯。

1828年,賽義德蘇丹要求桑給巴爾島的土地所有者都種植丁香。1840年阿曼遷都桑給巴爾后,許多阿曼人同賽義德蘇丹一起到桑給巴爾島定居,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開發了丁香種植園。這樣,桑給巴爾島很快就發展為一個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殖民地。

桑給巴爾島的丁香種植園都是阿曼人的,其大部分屬于阿曼蘇丹王室。據統計,賽義德蘇丹1856年逝世時,有大型丁香種植園45個,面積占桑給巴爾島丁香種植園的一半以上;其余大部分則被他的兒子、妻妾和皇親國戚霸占。

當地居民不愿為阿拉伯人賣命,阿拉伯人就從外邊進口奴隸。整個19世紀,溫古賈島和奔巴島一半以上的人口(10多萬人)是奴隸。

在桑給巴爾島,丁香種植發展非常迅速,到賽義德執政后期,丁香已經成為桑給巴爾島的重要出口商品,其出口額僅次于該島一向被視為經濟命脈的象牙貿易和奴隸貿易收入的總和。到19世紀中期,桑給巴爾島的丁香株數已達到400多萬株,其種植面積占桑給巴爾島全部耕地面積的1/6以上,每年出產丁香8000~20000噸,供應世界需求量的90%,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丁香生產地。隨著丁香和其他農產品出口的增加,桑給巴爾變得“越來越繁榮”。

3.阿曼商人大力從事奴隸貿易

阿曼王朝統治初期,阿曼人只向波斯和阿拉伯國家販賣少量奴隸。但18世紀以后,法國要開發它剛占領的屬地,美國要開發西部地區,英國也要開發新屬地,都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他們對奴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1811年,賽義德蘇丹在桑給巴爾市設立了奴隸“大市場”,桑給巴爾市很快就成了東非沿海地區的奴隸貿易中心。1820年西非海岸的奴隸貿易被歐洲大國禁止后,桑給巴爾島的奴隸貿易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阿曼人在東非沿海地區從事的奴隸貿易,是東非歷史上的一大浩劫。據估計,17世紀中期至19世紀70年代,從桑給巴爾島等東非沿海港口出口的奴隸達到250萬人。據專家估計,在此期間,東非大陸內地大約有上千萬無辜居民慘死于奴隸貿易。

直至1907年桑給巴爾島宣布取消奴隸制后,桑給巴爾島的奴隸貿易才真正得以廢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华阴市| 隆子县| 大竹县| 荥经县| 深水埗区| 瑞安市| 聂荣县| 青海省| 昌平区| 常山县| 珲春市| 阿鲁科尔沁旗| 扶风县| 大兴区| 凤冈县| 桂东县| 沈丘县| 德化县| 明水县| 益阳市| 金坛市| 沧州市| 弥渡县| 奉节县| 新沂市| 贵州省| 墨玉县| 随州市| 平遥县| 上蔡县| 图木舒克市| 麻阳| 广宁县| 天峻县| 通州市| 禹州市| 噶尔县| 灵武市| 涞源县|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