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教授地理學文選(一)
- 肖雄
- 3135字
- 2019-10-12 19:31:53
交通革命中的桐油汽車
鮑覺民
一
據最近報載,中國汽車制造公司所制造的桐油汽車,由重慶經貴陽駛行來昆,成績極為良好,并據該公司總工程師張君談稱,沿途完全使用不經過加工提煉之純粹生桐油,在油箱油管內,并不結皮,每加侖桐油,在平地可行二十公里,起動既易,爬山亦甚迅速;此次由渝經筑來昆,車上載重兩噸半,于全程一一五〇公里中,所用桐油,共計七十加侖。按渝筑兩地之桐油價格,每加侖平均不及國幣六元,僅需油費四百十元云。
自我國公路建筑發展以來,汽車汽油,全恃入口,每年漏卮之數,極為可觀。抗戰前,我國各方面對于各種植物油代替汽油之試驗,頗著成效,但對桐油未有若何成就。抗戰軍興,沿海口岸,先后失陷,汽油進口,日益困難。去年七月,經濟部曾奉命召集各機關開會討論,汽車改用燃料問題,對于桐油,尤為注意;良以桐油之產區既廣,產量亦至豐富,且因其非供食用,最適合植物油代汽油之各條件,亟應試驗利用。當由經濟部中央工業試驗所、中國植物油料廠、資源委員會動力油料廠、交通部公路運輸總部及軍政部交通司等各機關,遣派技術代表,會同作此試驗,并于去年八月間,先在重慶近郊,將桐油直接使用于柴油汽車,作短途行車試驗,結果甚為滿意,借知實際上應用桐油確有代替柴油行駛汽車之可能。但究以純桐油抑桐油與他種油料之混合應用為佳,及桐油使用較久后,發動機有何變化,保養上應特別注意何點等,均須待長途行車試驗之解答;緣于去年九月,組織植物油長途試車團,由重慶出發,沿成渝公路至隆昌、瀘州,循川滇公路至昆明,再沿滇黔川公路,經貴陽返抵重慶。車上載重三噸,計行二千四百公里,沿途山嶺重重,公路建筑,亦多未臻完善,尤以川滇公路之□門箐、滇黔公路之盤縣及安南,又黔川公路之婁山關等,山嶺崎嶇,傍山狹路,懸崖峭壁,驚險萬狀,并未因應用桐油混合油料而生故障,結果可稍滿意。雖此次長途試車后,不特確知桐油之能直接替代柴油駛行汽車,且據行車試驗報告,應用桐油直接替代柴油之最高限度,約為七成至八成間,須視所混合之油料、氣溫及車輛保養情況而定。今則中國汽車制造公司更進一步,根據機械理論及試驗結果,而制成使用不經過任何提煉之純粹生桐油汽車發動機,行車千余公里,而機件毫不發生故障。頃聞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及其他機關,已紛紛向該公司訂造大批桐油汽車發動機,以便裝配于原有破舊汽車之車盤上,予以利用。不特為我國抗戰期中一件最值慶賀之事,抑亦世界交通史上一大偉跡。
二
根據近年中外經濟地質學家之報告,我國石油儲量,極為有限;石油產量,尤其微不足論,故消費全恃進口,常時每年石油輸入量約百余萬噸。自戰事爆發,沿海口岸,多被封鎖,去夏滇越路斷,進口汽油大半依賴緬[滇]緬公路一線,但汽車運輸能力,究至微小,且汽車行駛,本身需油甚多,故純恃汽車載運汽油,由仰光以抵重慶,不特成本太高,且為量亦太有限。目前西南各地,交通運輸之困難,貨物運輸費用之高昂,汽油之耗費,為其主要原因。
自另一方面言之,桐油為近年我國出口之最大宗,自沿海遭敵封鎖,桐〖油〗出口,極為困難,頃亦大半依賴滇緬公路一線,利用回程汽車,運經仰光出口;觀于滇緬道上每日之千百輛載重汽車進口貨物多為汽油或軍事上、工業上之重要物資,以及一部分日用上之各種商品,但出口車上,則大部滿載桐油。良以我國桐油產量,既極豐富,而產區又廣遍分布于西南幾省,我國油漆工業,既甚落后,內銷數量至微,因以運送出口,換取外匯,對于國計民生,兩有裨益。不過實際上,因公路運輸之能力有限,且運載桐油之汽車,其行駛又全恃進口之汽油。試就桐油產量最豐之四川省言之,自重慶駛抵仰光,全程三千三百公里(自重慶亦可先運至臘戍,距離約二千三百公里,然后再由鐵道,或轉往八莫循水路,而下仰光),所需行駛汽車之汽油量,已極可觀,是則用桐油所換得外匯之大部,仍用作購買價值數倍之汽油,在經濟上,自為極不合算之事。今桐油汽車之試驗成功,誠為一舉數得之事。一面既可減少進口汽油之數量,使其專供軍事上及工業上之需要,庶將汽車之剩余載運能力,充分用以運輸其他必需物資,間接即足以增加抗戰之力量;一面則因桐油產區遍布西南各地,價格低廉,用以駛行汽車,運輸成本大為減輕,汽車運費自可大為低減,且桐油既可隨地取給,無需預為隨車攜帶,庶可借以增加車輛之貨物載運能力,亦即因此減輕運輸費用。
我國桐油產區,遍布于秦嶺以南之各省,而尤以西南之川黔湘桂諸省,為量最多;每年產量,約為十三萬噸。如以每一汽車每年均行駛三百日,每日需桐油十加侖,則以現時我國每年桐油總產量之半數,以為汽車動力來源,即足供給六千輛汽車之需;其余仍可作為對外出口及國內消費之用。加之目前我國采用行駛汽車之各種植物油料,多可供給食用,如能代以桐油,對于人民生計,亦有莫大之裨益。
三
礦藏之分布與農產物之分布,性質迥不相同,因礦藏之有無與豐嗇,屬諸自然,固定不變,吾人縱可賴科學之發展,技術之進步,隨時可以發現或探測新礦,但不能以人力無中生有,產生新礦,亦不能使之遷移。故一地礦藏啟用以后,即無法加以添補。由此可知世界各種礦產之供給,□有其一定之限量,不似一般農產物之可以生生不息。
石油之生成,既遠在悠久地史之時期,且需具備適宜之地質構造,非人力所能強求,故其在世界各地之藏量,不特有其一定之限量,且分布亦極不均勻。自十九世紀中葉石油采掘之新法發明后,八十年來,石油之應用,日益廣遍,而尤以交通、工業、軍事及日常生活諸方面,需用最多。然而石油之藏量有限,而工業及交通等之發展無窮,因此如何覓求石油之代用品,為近年各國科學家所焦心探求之一重要問題。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汽車行駛之主要動力來源,端賴石油,占世界石油消費中之重要成分。僅就美國一國言之,其每年石油產量,在全世界石油總產額中所占之成數,常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然而該國每年對于石油之消費量,亦占全世界總消費量百分之六七十間,亦即美國一國石油之消費量,約二倍于世界其他所有國家之總和。在美國石油之消費用途中,乃以汽車之消費為最多,達總消費量之半數;其故乃以該國汽車工業之發達,為各國冠,而近年汽車輛數之多,恒占全世界汽車總輛數三分之二以上。因此不特他日世界油田告罄,全世界千百萬汽車,行將轉動不得;即當油田日就涸竭,供不應求之時,石油價格,勢將飛漲,汽車運輸費用之隨以加高,自為無可避免之事。
我石油資源之缺乏,為近年交通工業及軍事諸方面發展上之一大弱點。年來公路網之建筑,雖已遍及全國,但汽車所用之汽油全恃入口,以此汽車運輸,在各種新舊交通工具中,運費最高,亦即最不能深達內地,而為廣大民眾所利用。今桐油汽車之試驗成功,不特為世界交通史上一大革命,其在我國交通發展上,尤具有特殊重要之意義,蓋我國桐油之生產,由于氣候土質之適宜,產區遍布于揚子江及西江流域之大部分,且能生生不息,不虞供給之一日中斷,而產量亦可隨需要而增加,內銷有余,又可輸供他國。值茲全世界潛心覓求石油代用品之日,我國桐油汽車試驗之成功,證實用農產物油料,確可行駛汽車,則他日全世界千百萬公里之公路,不致因石油產量之減少或涸竭,而驟失其今日在陸地交通上之效用。
吾人于研讀近世歐洲經濟史中,知于十九世紀初葉拿破侖橫行歐洲大陸之際,因未能征服英倫,遂采行堅壁清野之策,封鎖歐洲大陸,禁止英船與歐陸貿易,結果則蔗糖來源,一時告竭,而有甜菜糖業之興起,為今日談世界經濟地理者之佳話。今我國因暴敵侵略,沿海被其封鎖,致使汽油進口,極感困難,而抗戰期中后方效[交]通之重要,又倍于平時,幸能于短期間內,經政府當局之高瞻遠矚,科學家之埋頭努力,而有桐油汽車試驗之成功,其對于世界上之貢獻,及□□交通史上之重要,較諸拿破侖時代甜菜糖業之興起,當猶過之。
《當代評論》第1卷第21期,194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