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
宋徽宗開始師從宮外的老師之后,就有更多機會了解環繞皇宮的這座城市。盡管皇宮已是富麗堂皇、人口眾多,但徽宗這位年輕皇子終于能更自由地走出皇宮,到京城開封府這個更大的世界,一定還是感到異常興奮。
開封府是一座十分值得探索的城市。與它之前和之后的大城市一樣,開封府也匯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最有權有勢的人和一貧如洗的人、長住居民和初來乍到者、文人和商人,以及兵士和學生。開封府是一座莊嚴的城市,因為這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和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這些都不斷地確認并再塑皇帝作為上天與蕓蕓大眾之間的中介角色。開封府也是一座軍事堡壘,不僅有高大的城墻、環繞四周的護城河,城內軍營里還部署著約三十萬軍隊。這些將士及其家眷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開封府的外形可以看出,最初,這是一個州郡的治所和商業活動中心。唐朝都城長安從一開始就規劃成大城市,城墻每邊約九公里長,城內對稱分布著寬闊的大街、環繞防御設施的圍墻,以及政府組織監管的集市。與長安形成對比的是,開封府從一座州郡治所發展而來,既沒有環繞防御設施的城墻,也沒有進行買賣交易固定的場所。
舊城被城墻包圍,每邊城墻不足三公里,但在955年(幾年后宋朝才建立),舊城的城墻之外已有很多人居住,因此就新建了一圈外城墻。外城墻邊長約七公里,共有二十一座城門(參見圖1.3)。新城墻將開封府的規模擴大了三倍。白色的外城墻高達十二米,周圍環繞著一條三十米寬的護城河。在宋徽宗童年時代,護城河被擴建至寬七十七米、深約五米。當時,開封府的居民已經有一百二三十萬。
長安城的人口規模也差不多,但卻分散在一個更廣闊的區域,因此開封府的人口密度大約比長安城高出百分之五十(開封城的面積為四十九平方公里,長安城的面積為八十四平方公里)。
汴河是城內外連接大運河的主要水道,它自西向東橫貫開封城,再通過大運河將開封府與揚州、杭州等南方重要城市相連。大米與其他谷物通常用船運入開封城。1072年,日本僧人成尋曾游覽開封府,他對汴河上“千萬”運貨的船只贊嘆不已。貨物也從開封城門運入,比如數以千計的豬每天就由豬倌驅趕著進城。由于經營特定商品的商販喜歡相互為鄰,便不僅形成了專門買賣金銀的街巷,還有一個匯聚了鷹隼商販的客店。

圖1.3 開封府
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是,開封府最重要的街道是御街,從宮城南面的宣德樓開始向南,經過內城朱雀門,然后到郭城南薰門。高大的朱雀門有一百五十多米寬,頂部建有一座城樓。御街上各類店鋪鱗次櫛比,有士兵晝夜巡視。
宮廷外的娛樂晝夜不停。勾欄、酒肆、客棧、茶館與妓院在瓦子(娛樂區)云集。孟元老寫道,有勾欄五十余座,其中蓮花棚、牡丹棚、象棚與夜叉棚各能容納數千名觀眾。即使是小小的酒館,可能也有幾個藝人為客人唱曲助興。
在開封城找地方吃飯一點也不難。夜市有即食食品出售,像芝麻餅、香糖果子、團子、豆腐湯、螃蟹與蛤蜊。馬行街的夜市尤其嘈雜,整條街燈火通明,以至于蚊子與蒼蠅都會躲得遠遠的(或者人們是這么認為的)。白天的食物更豐盛。一家餃子店有五十多口鍋灶,幾十名小工和面、包餃子,將餃子下鍋再盛出來。在規模大一點的市場里,小販們用別具特色的音調叫賣貨物,把賣東西變成了一種表演。大型餐館可能專門經營地方菜系,例如四川菜館“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面、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
毫無疑問,徽宗偶爾也會離開皇城,去京郊的御苑,或者更遠的皇陵。在內城正南門外的玉津園,每年都會舉行射箭比賽,款待宋朝的北鄰遼國使者。東京西城墻外的金明池最初是為水軍演練而開鑿,但事實證明,作為賽舟等水上游戲的場所更受歡迎。每年二月,金明池對外開放,城里所有人都可以去游覽,欣賞春天的花卉。金明池邊上種著垂楊,在那里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毋庸置疑,徽宗每年都會陪同哲宗游覽金明池,禁軍儀仗隊騎馬扈從,他們頭上插花,手握金槍、刀劍,還有色彩絢麗的繡旗。在金明池內有“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商販們也會擺設攤位,售賣酒、茶、湯、米粥、果子和紀念品,還有碰運氣的游戲與其他形式的賭博。金明池水面上的小船搭成雜技演員與木偶戲的表演舞臺,所有表演都有音樂伴奏。但是,金明池上最主要的活動還是大龍舟爭奪錦標的劃船比賽。長三十丈的龍舟上為哲宗安了一把龍椅,后面擺放一面繪有游龍戲水的屏風。妃嬪們可以在閤子里觀看喜慶活動。
徽宗通常與大多數官員一樣,騎著馬游覽城市,身邊總是帶上幾名侍衛。他肯定踏訪過開封城內一些別具特色的佛寺與道觀。有些佛寺中有佛塔等建筑,高高聳立,成為天際線上的標志。皇宮西南的太平興國寺有一座七十四米高的佛殿,里面供奉著一尊巨佛。皇宮東北的開寶寺矗立著一座佛塔,高五十五米,遍體通砌琉璃磚。
皇宮南門不遠處是相國寺。這座佛寺由國家出資修建,皇帝經常親臨,有時是去賞燈,有時是去祈雨。在天圣節,朝中官員要去相國寺進香。相國寺也以其藝術品著稱,包括一組五百羅漢的鍍金青銅佛像。日本僧人成尋曾在1072年游歷相國寺,他提到了主殿內一座高六丈的彌勒佛像。宋徽宗年輕時可能看過高文進繪制的五臺山文殊菩薩與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壁畫,可能也看到了晚近的崔白所繪的熾盛光佛與十一曜坐神的作品。相國寺內每個月定期五次開放很大的集市,并以此聞名。商人經營各種各樣的商品,有各自的攤位:買賣珍禽的在庭院大門口,賣馬鞍子、馬嚼子和刀劍的在另一個區域。還有商人出售蜜餞、毛筆、墨水、帽子、圖書、古董和繪畫,還有些人是占卜算卦的。
要好好享受這座城市,徽宗就得在皇宮外修建自己的府第。1095年十月,當時趙佖與徽宗剛滿十三歲,哲宗宣布五位皇弟不久將搬出皇宮。四個月后,將作監提交了修建五位皇子府邸的計劃。他們的府邸將沿用先例,按序排列,年齡最大的在最東邊。這項工程大約花了兩年時間,被委以主管之任的是李誡。李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師,在修建皇子府邸的幾年時間里,他還編纂了現存最古老的一本建筑指南。
1098年三月二十日,十五歲的徽宗和趙佖搬進了各自的府邸。第二天,哲宗親幸趙佖的府邸,次日又親幸徽宗的府邸。同時,徽宗與趙佖的年俸也被定為豐厚的八千貫。徽宗仍然經常回宮,參加頻繁在朝堂上舉行的儀式,包括盛大的新年典禮等重要活動,以及更常規的每月兩次或五天一次的儀式活動。在這些儀式場合中,政府等級制度與君主政體極為壯觀地展示無余。每個人都按序排列,從徽宗這樣級別最高的親王開始往下排。皇帝一登上寶座,包括親王在內的所有人都要依次向他叩頭,皇帝的最高權威也因此形象化地得到了鞏固。徽宗偶爾也在皇宮外的儀式上代表王權。1098年,在最莊嚴的郊祀大典上,徽宗被選中擔任亞獻,這是徽宗幼年他的叔叔曾履行的職責。第二年,朝廷收復青唐,徽宗又奉命在太廟向祖宗報告這一重要的軍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