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宋徽宗的直系親屬

徽宗于1082年陰歷十月初十出生在神宗寢殿福寧殿東側的偏殿內,母親被封為陳美人(后追封欽慈皇后)。《宋東京考》卷十三,324頁。他在神宗的兒子中排行十一,不過實際上倒并非無足輕重。邢賢妃在1071、1073、1077與1078年分別生育了四位皇子,但沒有一個活到1082年之后。宋婕妤在1069年與1077年生育的兩個皇子也是如此。在宋神宗的前十個皇子中,只有三個活到了三歲,僅有一個活到了五歲。徽宗出生時只有三個兄弟姐妹,分別是:八歲的姐姐賢穆,七歲的長兄哲宗,哥哥佖當時是三個月大的嬰兒,但是鑒于以往嬰兒死亡率,幾乎可以不算在內。這些皇子中,沒有一個是向皇后所生。向皇后在1067年生下一位公主,但在1078年,十二歲的公主就離開了人世,此后向皇后再未生育。皇位繼承權總是沿父系承襲下去,在繼承皇位方面,皇后生的兒子要比嬪妃生的兒子更受偏愛,同時也會考慮年齡。皇后的長子通常會被選為皇位繼承人,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皇帝可以將任何一個皇子立為皇儲。

徽宗是陳皇后生的第一位皇子。陳皇后多年前入宮,是一名普通宮女,徽宗出生不久才首次被封為美人(毫無疑問是因為她生了徽宗)。鑒于皇室子弟的存活率很低,我們可以推斷她必然是費盡心思,確保兒子得到最好的照顧。從我們所了解的徽宗這段時間被照料的情況看,至少三位宮女擔任過他的奶媽。《皇宋十朝綱要》卷八,葉1b。《宋會要輯稿·后妃三》,葉33a—b。

徽宗出生時,父親神宗三十四歲,事實證明他是一位在“新政”旗幟下指導政府活動巨大發展的激進皇帝(圖1.2)。雖然徽宗后來很認同父親,但絕不可能真正記得他。徽宗還在蹣跚學步時,神宗就已病入膏肓。1085年三月宋神宗駕崩,徽宗才二十八個月大。

圖1.2 宋神宗畫像(無名氏),絹本設色,立軸,縱五尺二寸九分二厘,橫三尺四寸三分二厘,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神宗去世后,徽宗的哥哥哲宗繼承皇位,時年虛歲十歲,根據西方算法則只有八歲,因為他出生于1076年的陰歷十二月。前一年,在集英殿的一次宴會上,他被介紹給朝中主要的大臣,直到神宗去世前四天才正式立為皇儲,據說當二府官員提出此建議時,哲宗病中的父親點頭同意。宋神宗有兩位成年的兄弟,都是高太后的親生兒子,但皇位繼承權由父傳子的原則根深蒂固,既然神宗有兒子,兩位兄弟就不會被考慮立為繼承人。后來還有記載說,神宗的宰相密謀冊立神宗的弟弟趙顥而不是神宗的兒子為皇帝(《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十一,8409—8412頁。《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03頁)。既然趙顥不需要有攝政,如果宰相意識到太后反對他們及其改革政策,這也許是一種保留權力的方法。鑒于這段時期的歷史因派系政治斗爭而反復重修,很難判定這些指責是否有所依據,但我傾向于不相信這種說法,因為中國傳統對兒子繼承皇位有強烈的偏好。就祭祖儀式而言,每個皇帝都需將皇位傳給可以在太廟祭祀他的兒子。

哲宗沖歲即位,人們期望有位攝政來做實際的決策。在宋朝早期,神宗的祖父仁宗在十歲繼承皇位時,仁宗父親的皇后,即其“嫡母”擔任了攝政的職責。關于唐朝與宋朝的皇后攝政,參見Lee Hui-shu(李慧漱), Empresses, Art, and Agency in Song Dynasty China.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0, pp. 6-52。哲宗的母親是朱德妃,地位不及嫡母向皇后。但向皇后的地位又低于她的婆婆、時年五十四歲的高太后。最終,高太后擔當了哲宗的攝政。

高太后在處理宮廷事務方面經驗豐富。她生于名將之家,母親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姐姐,因此自幼便在宮里長大。高太后十幾歲時被選中嫁給皇帝的一位宗親,結婚后離開了皇宮。但是,大約十五年之后,高太后的丈夫被過繼給沒有子嗣的仁宗皇帝,并登上了皇位,被稱為宋英宗。英宗在位僅四年就駕崩了,長子神宗繼位。作為母親,高太后對兒子神宗影響不大,她有時懇求神宗改變政治決策,但是毫無效果。《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二,6169頁。《邵氏聞見錄》卷三,25頁。然而,神宗去世后,她成為攝政者,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支持那些反對神宗新政的大臣了。

即使哲宗的祖母可以替代他選擇大臣和制定政策,卻無法取代哲宗在葬禮上的位置,因為儀式規定由兒子為父皇舉行葬禮。哲宗是長子和太子,要扮演特定的角色,而徽宗與弟弟們也必須出席所有大的葬禮儀式,長達九個多月。修建陵墓大約花了七個月,其間靈柩被安置在皇宮,不論是皇帝宗室還是朝中官員,都要依次走近靈柩以示哀悼。《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57a—67a。

對宋徽宗而言,母親陳美人的離世,至少是與父皇駕崩同樣的重大變化。1085年十月,宋神宗的靈柩被送出皇宮、葬于皇家陵墓,當時徽宗剛滿三歲,陳美人守護著神宗靈柩一同前往,并留在陵殿中舉哀。她最終也沒有再回到皇宮。根據史書記載,陳皇后留在陵殿,沉浸在對神宗的追憶中,日漸消瘦,最后形銷骨立。她身邊的侍女勸她吃飯或服藥,她就對侍女們說:“得早侍先帝,愿足矣!”關于陳皇后去世的日期,各種資料說法不一。《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1頁)記載她終年三十二歲,并暗指她一直在陵墓哀悼。《宋會要輯稿·后妃一》(葉4b)記載她的去世日期是1089年六月;《皇宋十朝綱要》(卷八,210頁)也記錄了相同的離世日期,以及她去世時年齡為三十六歲。

父皇的靈柩從皇宮中送走后,徽宗的生活就安定下來,變得相當平靜。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從1085年到1088年,宮廷中發生了很多事情,因為徽宗的祖母罷免了曾在神宗手下任職的大臣,代之以主張廢除新政的大臣。當然,徽宗此時還太小,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毫無察覺。

在五六歲前,徽宗的世界應該就是女性聚居的后宮,其中有他的繼母、繼祖母甚至繼曾祖母,更別說眾多年輕的宮女與幾十位乳母了,她們有的照看嬰兒,有的被留下繼續擔任皇子的保姆。她們會從所照顧的皇子身上尋找一些預示著他們長大后聰明、有教養的跡象。徽宗的一位皇兄被描述為形貌姣好、聰明伶俐,但只活到了四歲半。“初未能言,保姆常指屏間字,一再過輒識之。暨漸長,其方瞳豐角,日益美茂。而態度莊重,綽有成人之風。不甚嬉戲,故亦罕忿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2—533頁。另參見徽宗一位姐姐的碑文,這位姐姐不到四歲就去世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 539頁。據說,這位皇子突然生病,神宗每日早晚都要來探視。小皇子離開人世時,神宗極為傷心。

徽宗共有八位繼母,都是為神宗生養過孩子的后妃。第一位是向皇后,徽宗的嫡母,神宗的妻子。邢皇后在1068年獲得了第一個封號,張婕妤與宋皇后在1069年第一次被冊封;然后是德妃,即宋哲宗的母親,生育一位皇子并獲得相應的封號;接著是林婕妤、武賢妃與陳皇后。

宋徽宗四歲時就已經有了三個弟弟(俁、似、偲)與四個妹妹,但都不是徽宗的親母所生。《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207頁。有三位兄弟與徽宗的年齡相差無幾:趙佖比他大三個月,弟弟趙俁比他小十一個月,趙似比他小十四個月。我在本書中用名字來稱呼徽宗的兄弟(以及他的兒子)。在當時,依據大量存世史料的記載,他們的稱呼是頻繁變化的封號,比如“魏王”。另外,神宗的遺腹子趙偲,也只比徽宗大約小三歲。按照中國人的虛歲計算,趙佖與徽宗年齡相同,趙俁與趙似比他小一歲,趙偲小三歲。與徽宗一樣,趙俁與趙似也是幼年喪母,趙俁與趙似的母親于1090年去世。盡管在世的繼母之間可能爭過寵,但在神宗去世后,她們也沒有什么理由再激烈相爭了。神宗去世后,這些女人現在全都是寡婦,沒必要再為了得到共同丈夫的青睞而爭斗不已。盡管妃嬪們都想討得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歡心,但皇位不再是她們爭奪的關鍵,因為下一任皇帝將是哲宗的兒子,而不是她們誰的兒子。

即使徽宗年紀尚幼,我們也可以想象到,乳母每天會帶他去拜見祖母高太皇太后和嫡母向太后,可能還有他的哥哥哲宗。正如本章題記所示,徽宗曾回憶說,哲宗對弟弟們非常友好,與他們一起使用陶制餐具,而不是用更昂貴的金屬器皿與漆器。《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707頁。

徽宗和他的兄弟還會定期獲得品銜、封號與特權上的晉升。徽宗只有十二個月大時,就被封為食邑三千戶、實封一千戶的寧國公。1085年,徽宗第一次被封王,從那以后,他的封號級別與封地規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增加。例如在1095年,徽宗與趙佖十四歲,趙俁與趙似十三歲,趙偲十一歲,當時在明堂舉行儀式之后,他們都獲得了晉升。兩位年長些的皇子食邑八千戶、實封二千五百戶,接下來的兩位食邑七千戶、實封二千三百戶,最年幼的一位食邑五千八百戶、實封一千九百戶。《宋大詔令集》卷二十九,153—154頁。另參見《宋史》卷十九,357頁。《宋大詔令集》卷二十八,144頁;卷二十九,152、155頁;卷三十,157—15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石楼县| 商城县| 上犹县| 通化县| 新丰县| 满城县| 明星| 娄底市| 项城市| 澜沧| 合阳县| 太保市| 武汉市| 滁州市| 阳城县| 广河县| 方城县| 古交市| 抚松县| 云南省| 金乡县| 隆化县| 简阳市| 大同县| 塔河县| 苍梧县| 栾城县| 莱阳市| 色达县| 阿拉尔市| 华池县| 开原市| 莱西市| 苏尼特右旗| 高陵县| 定兴县| 唐山市| 敦煌市| 九龙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