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低度酒:歷史與真相

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

應該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不知從何時開始,喝酒,尤其是喝白酒,成為人們避之不及的負擔。與其同時,低度酒由于其度數低、口味淡、入喉順,更容易為大眾接受。為什么人們對低度酒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低度酒和高度酒究竟有什么區別?低度酒真的“好喝不醉”嗎?讓我們跟隨中國酒的發展歷史,去一探究竟。

2015年7月,我的公眾號“陳香老酒”發布了一篇科普類的文章《那些忽悠了我們多年的低度酒真相》,文章一經刊發便被各路媒體瘋狂轉載(當然,大部分轉載都沒有標明原創出處,這是在中國做原創研究人的悲哀)。

事實證明,普通民眾對酒知識十分匱乏,超出了我的意料;而做好酒類知識的科普,更是責任所在。

不知從何時開始,喝酒,尤其是喝白酒,成為人們避之不及的負擔。動輒52度、53度的白酒,少喝則怡情,喝多對肝臟是一種極大的負擔。

與此同時,低度酒由于其度數低、口味淡、入喉順,更容易為大眾接受。酒桌上經常有朋友問我:“是不是喝低度酒,對身體更好?”“低度酒是不是糧食酒?”“低度酒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了解一件事情的原委,需要從本質出發

酒的度數是什么?

目前國內采用的酒度表示法稱為“標準酒度”,這也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酒度表示法。這種酒度表示法通常采用百分比形式,即酒中酒精(乙醇)的體積百分比。例如,我們常在酒類包裝上看到52% vol,這其中的vol便是volume體積一詞的縮寫,指的是100毫升體積單位的白酒中含有52毫升的酒精。

根據酒精含量的多少,酒又可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不過這兩種酒并沒有嚴格意義的度數劃分規定。通常情況下,41度以上的白酒,被稱為高度酒;而41度以下的白酒,則被認為是低度酒。

了解高低度酒的基本界定后,再讓我們從歷史出發,見證在中國,酒的度數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應該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老祖宗的酒,從最一開始存在的形態而言,應是低度的。無論是傳說中的黃帝、儀狄、杜康,還是考古學界推定的猿猴造酒,酒之誕生應來自上天的無意之舉。而人類有意識地釀酒,則是在模仿大自然中果實成熟發酵的過程。

自然發酵的酒,度數可想而知。漢代人“能飲一石”(據查,漢代石為容量單位,相當于20升,約為29.95千克。編注),其度數不過6度上下,酒也不過是米酒,距離真正黃酒的標準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即便是聞名至今的唐代劍南燒春,盡管有“燒”字讓人難免誤以為是燒酒,其度數也不超過10度。試想李白賦詩百篇必須喝上一斗酒(合12斤左右),這對酒仙的膀胱是一種不小的考驗。古時的人們一直在追求更高度數的酒,這種對高度酒的追求到了元朝終于得償所愿,從歐洲和中亞引進的蒸餾酒法大大提高了酒的度數,其所釀造的酒又被稱為燒酒、火酒。至此,酒的度數一路攀升到了明清時期,燒酒更是與黃酒、露酒、藥酒等酒種一齊大放異彩,成為傳統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民國”時期遍布全國的各大老字號釀酒坊里,前店后坊手工釀制的,都是高度白酒。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酒坊多為家族傳承的手工作坊,其經營的產品往往不限于高度燒酒,還有度數偏低的黃酒和露酒,對酒精度數并不強調。

解放初期,全國實行酒類專賣管理。專賣品以國營、公私合營、特許私營及委托加工四種方式經營,其生產計劃由專賣總公司統一制定。此時,國家對酒精度數有了嚴格的要求,“專賣機構批發酒度為62度,零銷酒商售酒規定為60度,不得減低度數”被寫進了規章。

黃酒

因色澤大都晶瑩黃亮而得名。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于20%(圖為加飯酒,是紹興黃酒廣為人知的代表)。

露酒

在“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上,采用不同加工方法調制而成。是中國古老且獨具民族特色的酒種。

燒酒

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本草綱目》中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藥酒

功效型酒類,主要目的在于治病養生。虎骨酒、龜齡集酒、十全大補酒、國公藥酒、馮了性藥酒都是中國傳統的名藥酒,流傳民間已逾上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1年6月出版的《專賣事業教材》明確規定:“專賣機構批發酒度為62度,零銷酒商售酒規定為60度,不得減低度數,違者予私酒論”。

時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國家提出發展低度酒,初衷在于“發展低度酒,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節約釀酒用糧、有利于身體健康、促進白酒行業科技進步”。1975年,張弓酒廠研制成功38度張弓酒,首開我國低度白酒之先河,填補了我國低度白酒生產空白。

這便是低度酒的誕生史,從整個中國酒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經歷了從低度酒不斷追求高度化、繼而又追求低度化的過程。然而,這種“低度——高度——低度”的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歷史輪回,其中還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們慣常會看到如下有關低度酒生產的描述:“以優質高粱為原料,通過固體發酵,先釀造出優質基礎酒,然后,加漿降度,冷凍過濾。酒體澄清透明、窖香濃郁、諸味協調、綿軟適口、尾凈味長。”傳統工藝蒸餾出來的白酒,度數大都在60度以上。如何將酒降到30度、40度?加漿是其中必要的環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在外人看起來頗具高大上特點的“加漿”實際上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摻水”。

賣酒摻水,古來有之。明代學者吳履震曾戲謔:“云間有嘲淡酒者,作《行香子》詞云……這一瓶約重三斤。君還不信,把秤來稱,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魯迅十二歲在咸亨酒店當伙計時,還因為不懂如何往酒里摻水而備受指責。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低度酒誕生以前,賣酒摻水,都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一些傳統傳承的老字號以摻水為恥,往往承諾自家釀出的美酒絕不摻水,以此有別于小偷小摸、摻水作假的奸商。

摻水入酒,聽起來不雅,于是改為專業術語“加漿”。一瓶高度白酒,一經加漿,再經歷冷凍、過濾等手段,便誕生了低度酒。

加漿,實際上就是加水。

低度老郎酒,老酒圈公認的陳味調味酒,將低度老郎酒和新品醬香型白酒調和飲用,陳香突出、醇厚而回味悠長。

然而,稍稍有些常識的酒友一定會問:“高度酒加水后,不僅口味變淡,那香氣豈不是也消失了?”

這種技術問題對酒廠不是難事,通常情況下,為了讓低度酒保持高度酒的風格,正規的酒廠會在酒中添加高級調味酒(這些調味酒十分珍貴,通常情況下是酒廠珍藏多年的原漿基酒),將這些風味調味酒勾調在低度酒中,以此來保持低度酒的風味。這樣的低度酒,仍然算得上是不錯的佳釀,有些低度酒更是會隨著時間的存放,成為難得的調味酒。

然而,一些追逐利益的酒廠,則采取簡便方法,直接以食用酒精加水降度,繼而在低度酒中添加香精香料。這種添加了香精香料的低度酒成本低廉,長期飲用對身體有害。倘若你買的是市場上那些幾塊錢就能買到的低度酒,那喝的便不過是酒精和添加劑了。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看,低度酒在中國的發展不過幾十年。值得反思的是,這種通過人為加水改變酒精度數,以此讓人喝著更舒服、能喝更多的現象,十分具備中國特色。酒桌上小酌慢飲不過癮,豪飲拼酒又不現實——改變酒的度數,以達到既能多喝又能慢醉的目的。在我看來,“低度酒”折射出了酒桌文化之盛行給民眾帶來的隱形擔憂。

由此想來,小酌三兩杯傳統工藝釀造、不濫用香精香料的高度美酒,或是喝點兒中國特色的低度黃酒、低度露酒、低度藥酒,絕對勝過豪飲某些食用酒精兌水、再加香精香料的低度酒。

“民國”時期佛手露酒,出自上海真鼎陽觀,被認為是能證明巴拿馬歷史的一瓶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洪雅县| 梅河口市| 雅江县| 闻喜县| 永州市| 新竹县| 漳浦县| 临颍县| 马鞍山市| 汤原县| 梅州市| 若羌县| 泗洪县| 社旗县| 囊谦县| 吴江市| 临沂市| 巫山县| 鹤山市| 吉安市| 巴塘县| 益阳市| 盐亭县| 巴林右旗| 莲花县| 天台县| 海林市| 旺苍县| 舞钢市| 大邑县| 洪洞县| 思南县| 安国市| 盘锦市| 苍南县| 错那县| 壤塘县| 蕲春县| 梅河口市|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