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戴叔倫
- 豪放詞全鑒(典藏誦讀版)
- 東籬子解譯
- 514字
- 2019-09-09 15:24:16
調笑令
邊草①,邊草,邊草盡來兵老②。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③一聲愁絕。
【注釋】
①邊草:邊塞之草。此草秋天干枯變白,為牛馬所食。
②邊草盡來兵老:另有版本作“邊草盡來春老”。
③胡笳:一種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區的管樂器,漢魏鼓吹樂常用之。
【譯文】
邊塞的草啊,邊塞的草!邊塞的草年復一年地變白干枯,戍邊的兵丁們逐漸變老。
山南山北雪后放晴,皎潔的月光照耀著邊塞的千里萬里。
明月啊,明月!遠處一聲胡笳劃過,使人愁腸百結。
【賞析】
唐朝時期,政府在邊地設立都護府,管理邊地事務。很多士兵駐扎在邊地,邊地戰事不斷,士兵生活悲苦。這是一首反映邊塞鄉愁的小令,這類題材在唐詩中不勝枚舉,但在詞中卻很少見。盛唐時期的詩人們都向往到邊塞建功立業,所以岑參等人筆下的邊塞風光無比壯麗,充滿樂觀的情調。但到了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邊塞詩就有一種思鄉懷歸和哀怨。戴叔倫(約732—約789,字幼公)的這首邊塞詞就抒發了久戍邊陲的士兵冬夜對月思鄉望歸的心情。
《調笑令》原來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來寫邊事,開了邊塞詞的先聲。這首詞借助草、雪、月、笳等景物來寫戍卒的心情,也表達了作者對戍卒的深切同情,情在景中,言簡意深,爽朗明快,情韻兼勝,蘊藉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