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志所見唐朝的胡漢關系與文化認同問題
- 李鴻賓
- 904字
- 2019-09-23 15:31:40
第一章 高車·拓跋族系的南下與政治認同之干系
本章討論的高車·拓跋族系是指進入隋唐之后的北部草原勢力如何通過政治活動而改變其族屬與文化認同的具體情形。隋唐建國的統治集團中北部非漢人的系統是人們認識這兩個王朝初期諸種特性的根源之一,國外學界更有隋唐“拓跋系國家”的描寫,目前的研究明確揭示了隋唐之北朝王統淵源的蹤跡,本章選擇的四合墓志則從一個具體家族活動的軌跡和面相,進一步證實并細化了北朝系統的文化步入隋唐王朝的脈絡。這四合墓志分別是《是云偘墓志》、《賀拔定妃墓志》、《賀拔亮墓志》與《賀拔亮夫人張氏墓志》。其中是云偘、賀拔定妃夫婦墓志描述的是他們在北魏末年至隋開皇年間從北朝任職步入中原的歷程,賀拔亮志文揭示的是沿承此路進一步與中原右族張氏的聯姻而走向漢化之路,浸透的是北朝隋唐政治發展的脈絡旨向。這些墓志從某種程度上展現了北朝體系在隋唐初期政治的發展狀況,至于隋尤其唐在成為含括長城南北一統化帝國之后的發展路向,則是學術界長期關注并討論的話題,出現了陳寅恪關隴集團→高宗武則天政治的轉型
、唐長孺有關唐朝發展的南朝化等諸多說法
,這個問題雖已逾出本章的論旨不做申說,但這些墓志顯示初唐北族文化脈絡的淵源則有目共睹。那么,其具體的發展情節與走向如何呈現,則是本章討論的主題。
另有一點須做說明。本章選擇的這些墓志均系收購,未經考古發掘程序的驗證,因其來路不明而對墓志的認定和數據的可信產生疑問,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能否合理、科學地采信這些資料用于學術研究,這種質疑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本章正是在這種心態下撰寫的。因我不熟悉亦缺少對墓志字體、書法、材質、型制等技術判斷的經驗,無法從這些層面著手,惟一可行的就是對墓志的內容進行分析。經過對勘上述幾方墓志及其相應的研究,感覺這幾方墓志的內容相互之間可以連接,且能與文獻對應起來,這非一般造假者所能構擬。假使一方墓志后人做偽似有可能,但多方墓志相互關聯且如此縝密,顯非造假者所為,故這些墓志呈現的“真實性”應遠甚于人為的偽作性。易言之,就我目前的認識程度而言,我是將這幾方墓志作為“真品”而非“贗品”來看待的,相反的或否定的判斷至少就目前而言對此尚構不成威脅乃至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