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原始社會的宗教崇拜

殷周時期的宗教觀念是從原始社會的宗教崇拜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它們之間,既有繼承的一面,也有變革的一面。因此,研究殷周時期的宗教哲學,就必須回溯到原始社會的宗教崇拜。中國原始社會的宗教崇拜,主要表現為四方面,即萬物有靈、靈魂不死、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1.萬物有靈

由于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很低,原始人不得不受到來自外在自然力的重重壓迫和支配。外在的自然界,一方面為原始人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另一方面又以地震、林火、疾病、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嚴重地摧毀人的家園,危害人的生命,使原始人感到驚奇和恐懼,于是就產生了以自然物為崇拜對象的原始宗教。當時原始人的思維水平無法理解和說明這一切,只能用自身模擬的方法,認為自然界的神靈和人一樣,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的,并且由它支配著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在原始人看來,日、月、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有神靈,山、川、水、火以及大地上的各種動物植物的背后也都有神靈的主宰。這就是“萬物有靈”的神學觀念。

既然天地間的一切自然物都是具有神靈的,原始人為了求福避禍,就不能不以各種祭祀方式向自然神靈頂禮膜拜,形成原始的多神崇拜。在中國古籍中,有不少關于原始人多神崇拜的記載。如《尚書·堯典》曰:“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類”、“禋”、“望”皆為祭祀之名,“六宗”即天地四時。這里講的就是對多種自然神的不同祭祀。《禮記·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左傳·昭公元年》亦曰:“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于是乎□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于是乎□之。”這里講的也是原始人的自然宗教和多神崇拜。后人們還為各種自然神起了專有名字,如馭日之神叫羲和,馭月之神叫望舒,水神叫河伯,風神叫飛廉,火神叫祝融,云師叫豐隆,雷神叫雷公等等。

2.靈魂不死

在遠古時代,由于原始人不能正確地理解人體的結構,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夢境,誤以為人的感覺和思維是一種可以寄居于人的身體又可以離開人的身體而獨立存在的靈魂,于是便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根據考古學的發現,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我國山頂洞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正在從原始人群轉變到母系氏族社會。在他們的墓葬中,死者身旁除了燧石、石器、石朱、穿孔獸牙等隨葬品外,還撒有紅色鐵礦粉粒。他們認為,紅色是血和生命的代表,是火和溫暖的象征,撒紅色鐵礦粉粒,是給死者以溫暖,使死者免受侵害,表示企盼死者能夠復生。這說明山頂洞人已開始有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到了仰韶文化時代,靈魂不死的觀念在原始人那里已相當普遍,這可以從他們的墓葬中得到證明。據考古學發現,在元君廟墓葬中,內盛童尸的甕棺口上蓋著陶盆或缽,其底部鉆有小孔,以供死者的靈魂出入。在仰韶文化氏族墓葬中,絕大多數死者的頭部朝向西方;馬家浜文化氏族墓葬中,大多數死者的頭部都朝東方、面向北方。這種死者頭向一致的現象,表示他們相信人死后靈魂要到另一個世界或者回到老家去,仍可同家族成員團聚,仍能和生前一樣繼續使用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等。這種靈魂不死的觀念,實際上是原始人的現實生活在人們意識中的一種虛幻的想象的反映。

3.圖騰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會,普遍盛行著圖騰崇拜。隨著原始社會和人類思維的發展,人們開始探尋本氏族的起源。由于原始人思維的幼稚性,他們分不清人與自然(特別是動物)的界限,往往把對氏族起源的探尋同對自然物的崇拜內在地結合起來,用一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和標志,這種名稱和標志就成為本氏族的圖騰。他們認為本氏族與某一些動物或植物之間有一定的血緣關系,是由它發展而來的,把這種圖騰視為氏族的保護神,敬仰和膜拜它,于是便產生了圖騰崇拜。在圖騰崇拜中,原始氏族人多以某種動物為崇拜對象,應當說,這是當時原始人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由于生產力水平很低,自然界還是各種動物橫行的天下,人在動物面前還是微不足道的。動物在為人類提供重要生活資料的同時,還不斷地襲擊人類,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正是在這種人類既依靠動物又恐懼動物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以某種動物為崇拜對象的圖騰崇拜,就不足為奇了。原始人的動物崇拜,實際上是自然崇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考古和文獻兩方面證明中國原始社會普遍存在著圖騰崇拜。從考古學發現看,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已有鳥、蟲、蛙、人首蟲身等圖案,山東發現的東漢畫像石上有半鳥半人的神物形象,馬家窯文化彩陶上有蛙、鳥等圖像,山東嘉祥縣發現的漢代武梁祠石室內有一座人面蛇身石雕像等,這大都是原始氏族圖騰的遺跡,都證明中國遠古時代確實有過圖騰崇拜。古代文獻中也有豐富的記載。如相傳黃帝部落號有熊氏,黃帝在同炎帝、蚩尤作戰時,曾訓練熊、羆、貔、貅、、虎六種野獸參加戰斗(《史記·五帝本紀》),該部落可能是以熊圖騰氏族為首、六個以野獸命名的氏族共同組成的一個部落。《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朝見昭公,昭公問他東夷人的祖先少皞“以鳥名官”是怎么回事,曰:“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少皞部落最初以鳥為圖騰,故少皞氏“以鳥名官”。傳說商人的祖先契是簡狄吞食玄鳥(即燕子)卵所生(《詩經·商頌·玄鳥》),燕子可能是商人先祖的圖騰。這些氏族圖騰,除了某種動物外,多半人半獸,或人面蛇身,或人首蟲身,或半鳥半人,都是由人類自身形象與圖騰崇拜形象直接拼接而成。也有的氏族圖騰是由多種動物結合而成。據聞一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的觀點,夏后氏的祖先原是以龍為圖騰,但龍在現實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以蛇為基本形象,又兼有獸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它是由多種動物圖騰拼合而成的。這可能是在遠古部落的戰爭兼并過程中,某些崇拜蛇的氏族又吸收了其他氏族圖騰的某些特征而逐步形成的。

4.祖先崇拜

隨著農耕生產和畜牧業的發展,人類開始從母系氏族社會轉向父系氏族社會,出現了父權制和私有財產,滋生了男尊女卑的觀點。只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人們對動物的依賴才可能有所減少,對動物的恐懼感有所減輕。于是他們不再把兇殘的動物看成是一種可怕的神物,開始把氏族之神從動物身上轉移到男性英雄人物的身上。據考古學的發掘,在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的遺址里,已有陶祖和石祖。“祖”字從“示”從“且”,“示”是祭祀,“且”是男性生殖器形象,被視為氏族的繁衍之神。對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標志著圖騰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興起。

隨著祖先崇拜的興起,出現了許多男性祖先的神話傳說。如古羌人氏族的祖先神炎帝被塑造成“人身牛首”,他創造了農業,被稱為“神農氏”。夷人氏族祖先神太皞被塑造成“人首蛇身”,他創立了畜牧業,被稱為“伏羲氏”。黃帝作為當時北方一些氏族的祖先神,被塑造成“日角龍顏”,他不但制造了舟車、弓箭,而且也制造了屋宇、衣裳,是華夏族一切文明器物的發明者。

在原始人眼里,血緣氏族由各自想象中的半人半獸的祖先繁衍出來,而這些想象中的祖先又是被神化了的男性英雄人物。實際上,不是祖先神繁衍了氏族部落,而是氏族部落創造了祖先神。馬克思曾指出:“宗教即顛倒了的世界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這就是原始宗教觀念的最深刻的歷史根源和認識論根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通州市| 津市市| 宜州市| 白玉县| 沙雅县| 竹北市| 灵寿县| 介休市| 金门县| 进贤县| 上栗县| 天祝| 蒙自县| 黎平县| 双峰县| 建宁县| 怀远县| 于田县| 象山县| 喀喇沁旗| 突泉县| 高州市| 穆棱市| 金塔县| 宿松县| 南召县| 昌江| 长沙县| 新晃| 安陆市| 景泰县| 黄石市| 策勒县| 偃师市| 马公市| 阿拉善左旗| 兴仁县| 满洲里市| 海林市|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