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后的勝利

儒學最后勝利的時機終于成熟了。景帝之子武帝18歲繼承帝位。他知道當時有些諸侯非常強大,而且德高望重,不會畢恭畢敬地效忠于他。而法家被認為是秦朝曇花一現的禍首,且已相當過時,只有被儒生們著力鼓吹的,在思想上講“忠”、在實踐上講“禮”的儒學可以逐步地把那些諸侯置于他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得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對儒學非常贊賞。他任命與他有著同樣偏好的竇嬰和田蚡做丞相和太尉。這些任命自然地引起了儒學化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知識生活和政壇為儒生所壟斷,則有待于下面這兩個杰出的儒家人物:董仲舒和公孫弘。當時武帝仍然不能肯定儒學是否就是能幫助他統治的最理想的學說,于是有一次提了一個考驗性的問題:

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寧,永惟萬事之統,猶懼有闕……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班固:《前漢書》,卷56(譯者注:原著據上海同文書局1885年版,現改據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234頁。

董仲舒在回奏中明確指出其他學說,尤其是法家,給中國社會,特別是在秦朝時期所帶來的危害。他認為唯一擺脫的辦法,就是立刻變革政策,完全采用儒學作為統治學說。他引經據典,引得最多的是《春秋》一書。孔子在該書中力圖保存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而董仲舒則是研究《春秋》的專家。

至周之末世,大為亡道,以失天下。秦繼其后,獨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之,其心欲盡滅先圣之道,而顓為自恣茍簡之治,故立為天子十四歲而國破亡矣……其遺毒余烈,至今未滅……今漢繼秦之后,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同上書,卷56,235頁。

繼而在解釋什么是“道”以及道的恒常性時,董仲舒又說:

《春秋》大一統者《春秋》中所說的“大一統”,就是王(現在的皇帝)統治諸侯,諸侯統治他們的大臣,而大臣則統治平民和奴隸。,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班固:《前漢書》,卷56,237頁。

僅有原則本身還是不夠,還必須有人熟諳原則并將其付諸實施。董仲舒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和方法是這樣的:

夫不素養士前面說過,士在周朝初年是構成貴族最底層的群體。春秋時期,“士”指有產的知識分子。戰國時期則指那些精通文學或武藝而謀求政職或軍職的人。參見陶希圣:《中國社會史》,44~60頁,重慶,文風書局,1944。從董仲舒時代開始,士這個詞就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大多情況下是指儒生。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班固:《前漢書》,卷56,236頁。

漢武帝被董仲舒說服了,采納了他的建議。具體的措施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道家、法家、名家和其他諸子百家的學說均被禁止;因通曉這些學說而被推舉到朝廷的人全部解職以避免他們阻撓政府的儒學化政策。第二,設《詩》、《書》、《禮》、《易》和《春秋》五經博士。第三,幾百名儒生被吸收進官僚階層,其中公孫弘最后成了宰相,也是第一個被封為侯的儒生。第四,在公孫弘的勸諫下,制訂了國家儒學教育計劃。這一計劃允許:

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試,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弟可以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司馬遷:《史記》,卷121,871頁。

公孫弘并不滿足于政府官員候選人都要訓練成儒生,他還計劃要改造那些已被錄用的人。于是他提出了一個以儒家知識和行為作標準的較為精密的文官升遷制度。誰越通曉經書,越遵循儒家道德標準,誰就越能得到更快更高的提拔。參見上書,卷121,870~871頁。這項計劃也被武帝采納了。從此以后,只要是想在仕途上進取的人,就必須熟諳孔子之學;而一批以研習六藝五經為業的博士弟子們,通過推薦和考試,在朝廷的支持和允許下被免除賦稅、徭役和兵役,在中國社會里躍居于普通人民之上,成為候選的官員。這是真正的儒生階層的濫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群體不斷擴大參見本書第4章,第1節。,從而逐漸壟斷了官僚階層,并且與皇室一起,構成此后統治中國2000年間絕大部分時期的統治階級。

如果要想理解漢朝皇室和儒生究竟從漢武帝和董仲舒及公孫弘的所作所為中獲取了多少好處,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漢高祖和叔孫通及其追隨者從起朝儀中得到了多少好處,因為那恰是武帝及其大臣所作所為的一個縮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和平县| 西峡县| 裕民县| 宜丰县| 赣州市| 泸西县| 安化县| 视频| 丹棱县| 德惠市| 象州县| 高阳县| 京山县| 舟曲县| 敦化市| 中宁县| 兰坪| 松溪县| 定结县| 漾濞| 景宁| 宁河县| 桦南县| 迁西县| 金川县| 府谷县| 云梦县| 信丰县| 新营市| 邵阳县| 巩义市| 浦东新区| 万全县| 宁明县| 平阴县| 门头沟区| 金湖县| 锦屏县| 武城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