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儒學統治:既得利益抵制社會變革的典型事例(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 劉緒貽英文原著
- 587字
- 2019-11-29 18:31:08
統治階級從儒學獲取既得利益的開始
如我們所指出,儒生們積極鼓吹恢復周朝初期的封建和宗法制度,是為了建立一個帝王能安享“大一統”、貴賤有別和長幼有序的安定而等級森嚴的社會。為使這兩種制度順利運行,儒生們還鼓吹恢復在這兩種制度統治下的社會里所應有的禮儀、禮節和道德標準,使生長在這種社會中的人們能得到應有的培訓,從而習慣于毫不懷疑地順從那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這樣,武帝在董仲舒和公孫弘的輔佐下,把教育制度也儒學化了。
所有這些,如果都能按預先的設計建立起來,那么帝王一旦即位,就可以垂拱而治了;而且他死后,無論太子多么幼小或無能,都會由太子繼位,使他的后代成了王朝自然而然的統治者。他的家族享有天下一切財富,所有人都臣服于他的無上君權,正如《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通過這種途徑,后世帝王再也不必像漢高祖那樣擔心皇位的安全了。這是多么大的一種“只取不予”的特權!
作為儒生們效力的回報,朝廷雇用他們作為輔佐,并逐漸讓他們壟斷了自春秋以來他們就一直想進入卻一直求之而不得的官僚階層。儒生備受恩寵,六藝被尊奉到如同《圣經》在歐洲中世紀的地位,無人敢于對它的價值稍加懷疑。結果,只要是熟諳經書的人,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處。
但是統治階級并不輕易滿足。為了捍衛他們的既得利益并擴大他們的特權,漢代統治家族和儒生階層還策劃著抑制其他利益集團,實行一種新的社會分層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