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中央顧問委員會
中央顧問委員會(簡稱中顧委)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上成立,1992年在黨的十四大上撤銷。今天回過頭看,中顧委在我們黨的建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對于我們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與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在此期間,一代老同志在他們的晚年創下了獨特的歷史功績。而這一切,都凝聚著鄧小平同志的心血,融會著他的智慧和貢獻。
我從1983年年初被任命為中顧委秘書長,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后卸任,在中顧委機關工作了整整5年。在這5年時間里,中顧委機關努力為老同志們做好“助手和參謀工作”,同時最大可能地為老同志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圓滿完成了小平同志給我們下達的任務。
一
建立中顧委,是在小平同志的領導下,我們黨在領導制度改革進程中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正是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關頭,小平同志率先向全黨提出一個重大而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實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皬狞h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有些現象,“已達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而這些問題,由于“長期沒有足夠的認識,成為發生‘文化大革命’的一個重要原因,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拔幕蟾锩敝械哪切┮靶募摇㈥幹\家,危害如此之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了我們制度上的弊端。
雖然“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全黨、全國人民痛定思痛,悟出了許多教訓。其中不可避免地對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還只是限于對一些錯誤和弊端提出批評,還未認識到要去改革和完善這些領導制度;也有不少同志,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已成為我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碰到的障礙。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它導致我們領導干部普遍年齡老化、人才匱乏,接班人的培養和選拔十分薄弱,以致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新老交替遇到了很大困難。據統計,當時屬于中央管理部門的干部中,65歲以上的占26.7%,61~64歲的占23.8%,兩項合計,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56~60歲的占27%,45歲以下的僅占1.6%。其中省、市、區黨委常委和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在61歲以上,30%為61~64歲,只有3%在45歲以下。
針對這種情況,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指出,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制度問題,必須實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而這項改革的關鍵一步,就是要廢除沿襲多年的事實上的領導職務終身制,建立退休制度,為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新老交替建立制度上的保證。這就意味著老同志們必須要退下來。
在和中顧委的老同志們相處的日子里,對我黨我軍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我有更深刻的感受。一方面,他們早年參加革命,舍生忘死,都是革命戰爭的幸存者。他們革命了數十年,人生信念就是畢生革命。讓他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確有不少同志在思想感情上很難接受,工作上、生活上都不適應。況且,他們是革命先輩,開國功臣。誰先退,怎樣退,退下來又如何安排,等等,都是前所未遇的難題。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障礙重重”,很不容易。從另一方面看,老同志們對黨的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豐富的經驗和工作的魄力,是黨的寶貴財富。他們退下來后,怎樣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得到妥善的安置,在領導職務新老交替的進程中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也需要有一個適當的方式。
面對這些問題,小平同志指出:“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方針必須堅持,但是,方法要細密,步驟要穩妥。”“要有步驟地和穩妥地實行干部離休、退休的制度,廢除實際上存在的干部領導職務的終身制。退休、離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個做出妥善安排?!彼元毜降恼芜h見和政治智慧,不僅明確地提出問題,而且明確地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創造性地倡導并主持建立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領導干部顧問制度。
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第一次復出,就曾提出過要設立顧問制度。1975年7月14日,他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說:“設顧問是一個新事物,是我們軍隊現在狀況下提出的一個好辦法。設顧問,第一關是誰當顧問;第二關是當了顧問怎么辦?!薄八械耐?,特別是當顧問的同志,都要以大局為重,服從組織的安排。對顧問,組織上要關懷,這個關懷有物質待遇問題,但是特別要注意對他們政治思想方面的關懷?!薄邦檰柦M的組長,不參加黨委,可以列席黨委會,好同顧問組通氣。其他待遇不變,但是配汽車、秘書要變一變。這要講清楚,因為工作不需要,并不是降格了。當顧問的同志也要自覺?!薄邦檰栆灿袡啵褪墙ㄗh權。顧問要會當,要超脫。不然,遇事都過問,同級黨委吃不消。設了顧問,究竟會有什么問題,等搞年把子再來總結經驗?!边@是他第一次在黨內提出這一主張,對顧問待遇、工作任務和方法等問題作了初步構想。當時,首先在軍隊中設立顧問職務,這是后來領導干部顧問制度的雛形。
“文化大革命”結束、小平同志再次復出后,又多次提出這個問題,幾乎是逢會必講。他在1979年的一次講話中說:“前幾年,我提出搞顧問制度,但并沒有完全行通,許多人不愿意當顧問。現在看來,要真正解決問題不能只靠顧問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彼堰@個問題提得很高,認為“這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朝氣蓬勃的一個大問題”。1980年,中央開始考慮設立顧問委員會的方案。
在中顧委籌備階段,小平同志又說:“鑒于我們黨的狀況,我們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處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薄斑€得承認,確實是障礙重重,這個障礙有些是有意識的,有些是無意識的,兩種情況都有。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顧問委員會來過渡。顧問委員會,應該說是我們干部領導職務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薄斑@個過渡是必要的,我們選擇了史無前例的這種形式,切合我們黨的實際?!?/p>
1982年,中顧委成立。小平同志在中顧委第一次全會上,簡明而精辟地概括了中顧委的重要作用。他說:“中央顧問委員會是個新東西,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情況建立的,是解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后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薄安扇☆檰栁瘑T會這種過渡的形式,比較合乎我們的實際情況,比較穩妥,比較順當。”兩年后,他又進一步闡述了老同志退下來的重要意義。他說:“其他方面出這個那個毛病不要緊,但是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將來要出大問題,要犯大錯誤。”“這件事我們必須辦,這條路我們必須走?!?/p>
事實證明,實行顧問制度,特別是顧問委員會的建立,成功地從制度上和思想上解決了老同志退下來的種種難題,使一大批老同志順利地退居二線,為大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干部走上第一線的領導崗位創造了重要條件。本來十分復雜、十分困難的事,在小平同志的運籌之下,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在中顧委建立后的幾年中,老同志們根據切身感受,多次提出顧問委員會的建立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創舉”。這是恰如其分的評價。正是建立顧問制度這一“創舉”,保證了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從“終身制”到“退休制”的平穩過渡,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邁出了堅實穩妥的一步。這對黨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而這一“創舉”的設計師和總指揮,就是小平同志。
二
1982年,黨的十二大選出172名老同志組成中顧委。這些老同志大多數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時期的中央委員會委員。由于他們退出了一線,一批年輕同志得以進入中央委員會,黨的高層領導初步實現了新老交替。9月13日,中顧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鄧小平為主任,薄一波、許世友、譚震林、李維漢為副主任。

1982年9月13日,中顧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鄧小平為中顧委主任
在中顧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小平同志說:中顧委“是個新東西”,同時,又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可以設想,再經過十年,最多不要超過十五年,取消這個顧問委員會”。中顧委的過渡性和時間性,有了明確的規定。
小平同志還指出,顧問委員會的任務,“總的說就是要按照新的黨章辦事。黨章規定,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中央委員會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爸蓄櫸谥醒胛瘑T會領導下工作,任務有四條:一是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出建議,接受咨詢,二是協助中央委員會調查處理某些重要問題,三是在黨內外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四是承擔中央委員會委托的其他任務?!?/p>
小平同志還向老同志們提出了三條要求。第一,“顧問委員會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妨礙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我們老同志要自覺”,“不僅不要妨礙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也不要妨礙下面各級的工作”。后來,針對一些具體情況,更明確地提出“不干擾”的要求。第二,顧問委員會的成員要聯系群眾。第三,在保持黨的優良作風方面以身作則。
根據十二大黨章和小平同志的講話精神,薄一波同志主持中顧委常委制定了《關于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的暫行規定》。
遵照小平同志的部署和要求,中顧委的老同志們最為經常、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工作,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在整黨、協助中央解決一些歷史的或現實中的問題以及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等方面,也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4年,在中顧委第三次全會上,小平同志提出:“選拔年輕干部是我們顧問委員會的一個重要責任?!薄拔覀兝贤驹谶@個問題上要多顧多問?!?/p>
小平同志之所以進一步明確提出選拔年輕干部的任務,是形勢的需要。當時,培養人才、選拔接班人,的確是黨和國家面臨的緊迫任務。在那幾年中,關于接班人的問題,小平同志幾乎也是逢會必講,反復論述。
1979年,小平同志就對老同志們說過:“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是四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對不對,而是缺少一大批實現這個路線、方針的人才?!薄袄贤粳F在的責任很多,第一位的責任是什么?就是認真選拔好接班人。選得合格,選得好,我們就交了帳了,這一輩子的事情就差不多了。其他的日常工作,是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的事情。第一位的事情是要認真選拔好接班人?!彼Z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不能在三幾年內從上到下解決這個問題,將來就更難辦了?!?/p>
關于接班人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小平同志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在《鄧小平文選》中,有不下三處,小平同志每當談到接班人的問題時,都提到同一件事。1975年,毛主席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沉重打擊了“四人幫”。王洪文就跑到上海,對人說:十年后再看!小平同志說,“一九七五年我已經七十一歲了,從年齡上我們是斗不過他們的”。他告誡全黨,“現在也有十年后再看的問題”,“一定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挑選好接班人”?!斑@個問題解決不了,我們見不了馬克思。”
在關于接班人問題的多次談話中,小平同志都在和老同志們“算時間賬”、“年齡賬”。從這些談話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內心的急迫和憂慮,感受到強烈的歷史責任感。
1979年,小平同志就說過:“我們現在提出的、面臨的是十年內必然或者可能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如果再想遠一點,二十年后,還可能遇到什么問題,會不會發生什么事情啊?二十年后,在座的同志還能有幾個人在?”
1980年,他又說:“這項工作,當然要有步驟地進行,但是太慢了不行。錯過時機,老同志都不在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晚了,要比現在難得多,對于我們這些老同志來說,就是犯了歷史性的大錯誤?!?/p>
針對一些老同志對年輕干部缺乏信任、不放心的現象,他開導說:“這方面可要解放思想呀,不解放思想不行啦!”“年輕人選拔上來以后,可以干得久一些。他們現在經驗不夠,過兩年經驗就夠了;現在不稱職,過兩年就可能稱職了?!薄拔覀儎傔M城的時候是年輕的,我是四十五歲,好多同志比我還年輕一些。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當中央秘書長時二十三歲,也是大官啦,啥也不懂,也可以呀!”“要說服老一點的同志把位子騰出來,要不然年輕干部沒有位子呀?!薄袄系牟或v出位子,年輕的上不了,事業怎么能興旺發達?!?/p>
在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同時,抓緊培養和選拔接班人,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大重要步驟。小平同志對此牢牢抓住不放,反復強調,堅持不懈,傾注了大量心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他有生之年,成功地實現黨和國家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使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小平同志的遠見卓識。他在這些問題上的重要理論和豐富實踐,對我們的事業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在中顧委的十年中,老同志們遵循黨中央和小平同志的要求,為黨、為國家做了大量工作,切實發揮了助手和參謀作用,忠實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其間,許多年事過高的老同志還分批退出中顧委,實現真正的退休;有些老同志在此期間去世,永遠離我們而去,在中顧委這個最后的工作崗位上,奮斗到最后一息。他們所有的工作,歸根到底就是一條,就是支持、協助中央和各地、各條戰線上第一線的領導同志把工作做好,把中國革命的班交好,盡到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
1985年,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小平同志欣慰地說:“幾年來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進行得比較順利。從中央到地方的黨政軍各級領導崗位,都補充了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老同志以實際行動,帶頭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推進干部制度的改革,這件事在黨的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p>
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進一步加快了新老干部交替。這次代表大會以后,先后有141名老領導退出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全國范圍內有180多萬名老干部離退休,330萬名年輕干部被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中央顧問委員會也進行了增選和調整,鄧小平為主任,副主任為薄一波、許世友、王震、宋任窮。
三
我到中顧委上任的時候,已經71歲了。離任時,正好76歲。從年紀上說,我在中顧委工作的時候,也是一個老年人,但在中顧委的老一輩人中間,我還算“年富力強”的。
接到任職通知的時候,我感到壓力很大,有畏難情緒。一是自己年紀大了,剛退居“二線”不久,是國家體委的顧問,怎么又上第一線呢?再是中顧委機關崗位重要,責任重大,但它是一個新機構,許多事還在初創期間,工作該怎樣做,心里沒底。三是老干部們資格老、功勞大,是開國功臣,怕服務工作不好做,完不成任務。
當時分管中顧委日常工作的是薄老(薄一波同志)。我找薄老談了自己的顧慮。薄老告訴我,這是中央的決定,你要服從,把工作承擔起來。情況不清楚,有困難,不怕,邊干邊摸索。大政方針小平同志都確定了,具體工作他很放手,這是他的領導作風。你就放手干。薄老的話,使我打消了不少顧慮,增強了信心,全心全意投入新的工作。我深知責任重大,五年如一日,絲毫不敢懈怠。
在此期間,在中顧委主持日常工作的,一直是薄老。在中顧委剛成立的時候,小平同志就說過,“顧問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請薄一波同志主持,我想減輕一些負擔”。小平同志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全黨、全國這個大局上。所以,中顧委機關的日常工作,都是向薄老請示、匯報,在薄老的具體領導下展開。
在五年中顧委的日常工作中,我時刻感受到,我們的工作,始終是嚴格貫徹中央的決定,嚴格遵循小平同志為我們確定的工作原則,執行小平同志給我們下達的任務。
小平同志在歷次講話中提出的部署和要求,實際為中顧委設計和規定了一個工作的框架。中顧委的日常工作、中顧委組織機構的設置,都是在這個框架中進行的。
小平同志對中顧委機關的建設也有具體要求,“不要建立什么大機構,要簡化,幾個人就夠了”。所以,中顧委機關人不多,如果不算薄老辦公室的人,從我到服務人員和司機,全機關總共才二十幾人。
根據黨章的規定,中顧委設有常委。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設有顧問委員會。但它們和中顧委之間沒有上下級關系,都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之下。
為了讓老同志們能更好地發揮助手和參謀作用,中顧委的在京委員編成幾個黨支部,定期召開會議,老同志們對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充分交流情況和發表意見的場合和機會。京外的委員,按全國大區的劃分,編成幾個組。每年都開一兩次會,讓這些老同志能及時交流情況,發表意見。
我們還隨時為老同志們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保障和服務,安排老同志們參觀、考察一些重要項目。針對一些老同志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就組織專題報告通報情況或實地考察,讓老同志們能更多地了解情況,提出他們的意見或建議。老同志們也隨時可以到機關來看文件,查資料,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及動態。
凡是老同志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都及時整理上報有關方面。在這方面,中顧委機關大量的工作,就是要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準確無誤,暢通無阻。
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中顧委會同有關部門,對中顧委委員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都按規定做了詳盡的安排,使相關工作落到實處,讓老同志們滿意、放心,沒有后顧之憂。
所以,中顧委機關的日常工作,概括起來,就是要做好“助手和參謀工作”的各項保障。再就是最大可能地為老同志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把他們照顧好??傊?,中顧委機關工作的性質,就是為老同志們服務。
在中顧委工作期間,我深深感受到,小平同志在老同志們心目中享有著崇高的威望。他們尊敬他,愛戴他,把他看做“主心骨”。有什么話,都希望能告訴小平同志;有什么問題,都希望能聽聽小平同志的意見,真誠地響應他的號召,聽從他的教誨。而小平同志則是這一代老同志中最為杰出的代表。在實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重大問題上,他自始至終堅持原則,以身作則,成為全黨的表率。
中顧委剛成立,他就對在座的老同志說,“我想減輕一些負擔”。兩年后,1984年,在中顧委第三次全會上,他又更明確地說:“我的工作方法是盡量少做工作。它的好處就是:第一,可以多活幾歲。第二,讓年輕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皟赡昵拔揖驼f過,我希望帶頭退休?!?/p>
事實證明,小平同志是這樣說的,他自己也正是這樣做的。小平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頭走好這一步,使全體老同志心悅誠服。可以說,小平同志自身偉大的榜樣作用,是中顧委得以順利完成其歷史使命的關鍵。
在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上,小平同志主動提出并經大會批準,辭去了中顧委主任的職務。當時,的確有許多老同志都希望他再繼續擔任主任。黨內外許多人也都希望小平同志不退,什么職務都不退。這些意見,既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的需要來考慮,也有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所以,在小平同志退休的問題上,是有阻力的。拿小平同志的話來說,“遇到的是一片反對聲”。但小平同志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態度非常堅決,力排眾議,忠實履行他的諾言,帶頭退。
小平同志在個人退休問題上的決策和實踐,充分顯示了他的博大胸懷和偉大的政治魄力,對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是小平同志的一大歷史貢獻。他的高風亮節,博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由衷的愛戴和崇敬,永遠值得我們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