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神或自然或實體,斯賓諾莎哲學思想的三位一體觀

從哲學史上說,雖然斯賓諾莎在他的哲學代表作《倫理學》里同時使用了“神”、“自然”和“實體”這三個名詞,但這三個名詞顯然都不是斯賓諾莎自己的創造,它們都分別有其出處,斯賓諾莎同時使用這三個名詞,正是反映其哲學的不同來源。他的“神”的概念,主要來自猶太神學和中古猶太經院哲學。斯賓諾莎在青少年時代曾潛心研究過猶太《圣經》和圣法經傳,對于猶太神學和哲學有很高的造詣。中世紀猶太哲學家阿本·以斯拉(Ibn Ezra,1092—1167)、麥蒙尼德(Maimonides,1135—1204)和克雷斯卡(Chasdai Crescas,1340—1410)都對他產生過很大的思想影響。這些人在對《圣經》的評注里所闡發的以無限圓滿的神作為最高存在的觀念,使斯賓諾莎最早確立了宇宙應當從一個最高統一的東西進行解釋的一元論觀念,這種觀念在他思想里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在他前后的所有著作中,他都用“神”這一名詞來表述他的最高存在。他的“自然”概念,主要來自布魯諾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哲學家。布魯諾提出的神與自然同一的思想對斯賓諾莎影響很大,從布魯諾那里他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無限性的泛神論思想。這種影響在斯賓諾莎的著作特別是《神、人及其幸福簡論》這部早期著作里是非常明顯的。他的“實體”概念,無疑是得自古希臘哲學和笛卡爾哲學,笛卡爾哲學對于斯賓諾莎哲學體系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盡管斯賓諾莎哲學與笛卡爾哲學有著本質的不同,但他的哲學出發點卻是笛卡爾哲學,甚至我們還可以說,他的實體一元論正是在繼承、批判和改造笛卡爾的實體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從這三個名詞的同時使用,可以看出斯賓諾莎哲學融會了許多哲學派別,有著多種思想淵源。當然,斯賓諾莎的世界觀并不就是這許多影響的機械的合并或總和,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質的不同的嶄新的哲學體系。

正如我們在本編第一章里所說過的,斯賓諾莎哲學形成的時代正是尼德蘭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階級和資本主義急劇發展的時代,這一時代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經濟的繁榮和科學的發展,這種繁榮和發展必然使這時期的思想家們突破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舊思想體系,而形成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新思想體系。如果說笛卡爾哲學就已經反映了這種新思想體系的形成,那么斯賓諾莎哲學正表現了這一新思想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把神與自然等同起來,最鮮明地表現了斯賓諾莎哲學與中世紀經院哲學和宗教神學的對立,最鮮明地反映了17世紀革命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對封建的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斗爭。按照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和神學家的觀點,神與自然是對立的,神是自然的創造者,自然是神的創造物;神是精神性的主宰,自然是物質性的世界,神與自然完全是兩個東西。甚至在笛卡爾那里,神也是某種在世界之外的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斯賓諾莎堅決反對這種觀點,他說:“我對于神和自然持有一種非常不同于那些近代基督教徒慣常所主張的觀點,我認為神是萬物的內因,而不是外因。”注287他還明確表示“我不把神同自然分開”注288。他之所以提出“神是萬物的內因,而不是外因”,就是反對把神置于自然萬物之上的有神論觀點。在斯賓諾莎看來,神作為世界的原因是不能同作為結果的世界分離的,原因和結果不是兩個東西,它們只是從不同的兩方面看的同一個東西,所以神就是自然本身,神就是世界總體,這里表現了斯賓諾莎卓越的無神論觀點。

不過,這里我們應當對斯賓諾莎的自然概念做一些解釋。雖然斯賓諾莎提出神即自然,但是他對自然的理解是與我們現在的理解不同的。在《神學政治論》里,為了怕別人誤解,他特別加了一個注:“注意,我在這里所謂‘自然’的意義,不僅指物質及其狀態,而且也指物質以外的另一種無限的東西。”注289這里另一種無限的東西顯然就是他所說的思想屬性。在這部著作出版之后,許多人認為他混淆了神和自然的界限,因此斯賓諾莎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在指出他所理解的神不同于當代基督教所說的超自然的神之后,接著說:“但是,如果某些人認為《神學政治論》是建立在這樣一個思想上,即認為神和自然(他們把自然理解為某種物質或有形物質)是同一個東西,那么他們就完全錯了。”注290根據括號里的補充來看,他在這里反對的不是把神和自然看成一個東西,而是反對把自然僅僅理解為某種物質或有形物質,在他看來,作為神的自然一定是廣延和思想的統一。因此他的自然概念比我們今天理解的要廣,它不僅包括我們現在所謂的物理世界在內,而且也包括心理或精神世界。自然的外延與他后來所說的實體的外延是等同的,他的實體具有廣延屬性和思想屬性,既包括廣延的事物,又包括思想的事物,所以有些人簡單地認為斯賓諾莎的自然就是自然界里的一切物理的東西,那是不正確的,如果是這樣,自然就不能等同于神。

其次,把神同實體等同起來,最鮮明地表現了斯賓諾莎哲學與笛卡爾和笛卡爾學派哲學的對立,最鮮明地反映了近代資產階級哲學思想內部的先進力量和保守力量的斗爭。我們知道,笛卡爾曾把實體分為思想的實體和廣延的實體,即精神(心靈)實體和物質(身體)實體,精神實體的屬性是思想,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在他看來,這兩個實體都沒有自身存在的根據,它們只能是相對實體,而作為它們存在的真正根據則是在它們之外的另一個絕對實體,這就是神。因此,作為無限的絕對實體的神如何產生和決定作為有限的相對實體的精神和物質,以及彼此獨立的截然不同的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心靈和身體又如何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就成了笛卡爾哲學的主要困難和笛卡爾學派主要解決的問題。以荷蘭醫生勒·盧阿(H.Le Roy,1598—1679)為代表的笛卡爾派機械唯物論者試圖通過主張“靈魂是肉體的樣態,思想是機械運動”,用取消精神實體的辦法來克服笛卡爾的二元論。相反,以法國神父馬勒伯朗士(L.Malebranche,1638—1715)為代表的笛卡爾派唯心論者則試圖通過承認精神(上帝)是唯一的實體,用取消物質實體的辦法來克服笛卡爾的二元論。與所有這些試圖相反,斯賓諾莎首先區分了實體和屬性,把精神和物質、思想和廣延不看成獨立的實體,而看成依賴于實體的屬性,其次把實體和神加以等同,只承認一個唯一的絕對無限的實體,該實體不僅有思想的屬性,而且有廣延的屬性,從而從笛卡爾的二元論走向了實體一元論。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神、自然和實體在斯賓諾莎哲學體系里所達到的最高統一。神、自然和實體本分屬于三個不同的領域,各有其不同的本質規定和內涵,斯賓諾莎把它們等同地加以使用,實際上就是讓這些概念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充,以使他的最高存在范疇的意義和性質得到更全面和更充分的表述。

神本是神學概念,這個概念最本質的內涵就是世界的創造者和普遍原因,因此它具有本源性和能動性。可是在宗教神學里,這樣一個概念被極大地歪曲了,它變成了居于世界之外、君臨萬物之上的精神統治者,成為全知、全能和全善的真宰,它仿佛人間的統治者一樣能憑自己的自由意志發號施令、賞善罰惡,以致如斯賓諾莎在《倫理學》第一部分附錄中所揭露的:“一旦疾風暴雨、地震和疾病發生,人們就牽強解說,認為這些不幸事情的發生,不是因為人有罪過,瀆犯天神,故天神震怒,以示懲戒,便是由于人們祀奉天神禮節欠周,有欠虔誠,招致天譴。”注291因此,這樣一種神的概念必須徹底改造。首先,它應當以實體概念來補充,使其具有物質性和內在實在性,而不能居于世界之外充當精神主宰,這就是斯賓諾莎為什么反復強調“神是萬物的內因而不是萬物的外因”的原因。其次,神也必須用自然概念來補充,它應當具有絕對的必然性,而不能有任何自由意志,所以斯賓諾莎說:“神只是由它的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動作……萬物都預先為神所決定——并不是為神的自由意志或絕對任性所決定,而是為神的絕對本性或無限力量所決定。”注292

自然本是科學概念,這個概念最本質的內涵是宇宙的無限性、多樣性以及現象事物之間的因果必然性。在自然概念下,宇宙萬物閃現著感性的光輝,迥然成一有生機的整體,成為我們科學研究洞察奧秘的對象。但這一概念仍有不足,只有自然的概念,可能陷于機械的必然性和現象的多樣性,不足以表現宇宙的本源性、能動性和統一性,因此它需要神和實體的概念來補充。斯賓諾莎說:“顯而易見,所有的自然現象,就其精妙與完善的程度來說,實包含并表明神這個概念。所以,我們對于自然現象知道的愈多,則我們對于神也就有更多的了解……對于神的本質,也就是萬物的原因就有更多的了解。”注293

實體主要是形而上學概念。按照古希臘哲學家的看法,實體是萬物的基礎,能自己存在而且其存在并不需要別的事物,是萬變中本身不變的東西,因此實體這一概念最本質的內涵是統一性和自我存在的實在性。不過,實體概念雖然具有這種統一性和自我根據性,但缺乏能動性、多樣性和無限性,因此也需要用神和自然概念來補充。斯賓諾莎說:“除了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實體,也不能設想任何實體。……神是唯一的,這就是說,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而且這個實體是絕對無限的。”注294

因此,當斯賓諾莎說“神或自然”、“神或實體”,也就是把這三個本不屬于同一領域的概念等同地加以使用時,他是想用“自然”概念來補充“神”概念所缺乏的必然性,以限制它的自由意志;補充“實體”概念所缺乏的無限性,以限制它的單一性。他是想用“實體”概念來補充“神”概念所缺乏的實在性,以限制它的精神性;補充“自然”概念所缺乏的統一性,以限制它的現象性。他是想用“神”概念來補充“實體”概念所缺乏的能動性,以限制它的惰性;補充“自然”概念所缺乏的本源性,以限制它的被動性。我們可以簡單地用一圖表來表示這三個概念之間的互補關系(實線框表示該概念具有的性質,虛線框表示該概念所缺乏的性質,箭頭表示補充):

image

有三個例證可以說明這種互補關系:

例證一 當斯賓諾莎需要用神來說明世界的原因時,為了消除神學目的論,他就用“神或自然”來揭示自然運動的必然性:“自然的運動并不依照目的,因為那個永恒無限的本質即我們所稱的神或自然,它的動作都是基于它所賴以存在的必然性;像我所指出的那樣,神的動作正如神的存在皆基于同樣的自然的必然性。所以,神或自然所以動作的原因或根據和它所以存在的原因或根據是一樣的。因為神不為目的而存在,所以神也不為目的而動作。”注295

例證二 當斯賓諾莎需要論證神的必然存在,為避免宗教上人格神的外在存在,他就用“神或實體”以揭示神的實在性:“神或實體,具有無限多的屬性,而它的每一個屬性各表示其永恒無限的本質,必然存在。”注296其證明的根據是存在屬于實體的本性,因為“實體不能為任何別的東西所產生,所以它必定是自因,換言之,它的本質必然包含存在,或者存在屬于它的本性”注297

例證三 當斯賓諾莎需要說明自然的能動性,為避免自然本身的被動性,他就用“自然或神”或者“自然和神是同一名詞”來揭示自然本身的力量和根據:“任何事物之發生都是由于神的力量,自然的力量就是神的力量,只不過是另一名詞而已。我們不明神的力量和我們不明自然的力量,這兩件事是相等的。”注298

所以,斯賓諾莎的最高存在——神、自然或實體——就是無限性、必然性、能動性、本源性、實在性、自在性的統一或綜合。正是通過神、自然和實體這三個不同名詞的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充,斯賓諾莎哲學體系里的最高存在得到了更充分更全面的表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家居| 富阳市| 河南省| 琼海市| 赫章县| 贵港市| 金寨县| 大宁县| 民勤县| 绥阳县| 溆浦县| 长丰县| 吴忠市| 原阳县| 盐城市| 长海县| 崇礼县| 都匀市| 龙井市| 论坛| 香格里拉县| 信丰县| 乐平市| 团风县| 琼结县| 烟台市| 奉贤区| 庄浪县| 方正县| 上犹县| 泸西县| 买车| 房产| 忻城县| 菏泽市| 桐城市| 陆丰市| 阿合奇县| 双城市|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