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慶職人訪談錄:游藝的人
- 王耀慶等
- 1354字
- 2019-09-04 14:31:41
番外1 云門劇場Tour
云門的劇場隱在綠色的樹木和草地里,很安靜,過耳的只有微風和蟬鳴。林老師來得很早,簡單的黑T恤、白襯衣和運動鞋。因為我是第一次來云門的劇場,所以林老師特別抽出時間帶我參觀了云門的角角落落。然后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地方有故事,不只是因為這里聚集了一群有故事的人,更是因為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是有故事的。
林懷民:今天的天氣完全是為你設計的,平時熱得不得了。
王耀慶:大暑已經過了,馬上就入秋了。
林懷民:是。云門劇場這里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整個季節的變化,在城市里,比如臺北,是很難感覺到的。
林懷民:當時看場地來到這邊,看到這些樹就覺得真的很幸福。那個叫姑婆芋,它很快就會長滿這一片,我拿它來遮一些非綠色的東西,讓這周圍看起來四季長春。我還挑了一些樹,到了冬天葉子會掉光,因為我覺得要有季節的變化。這里是別人看不到的后花園,這里種滿了姑婆芋。

王耀慶:為什么種這么多的姑婆芋,它是某一種符號嗎?
林懷民:沒有,姑婆芋是這里的原生品種,這是對原本住這附近的居民一個禮敬。
林懷民:這個就是我們的芳名錄。臺灣的廟宇都有捐錢人的名字,所以我們沿襲這個傳統,把4155筆捐款給云門舞集的,包括企業和個人,統統刻在這里,來感謝他們。同時也提醒所有云門的同仁,這個地方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幫助支持,云門才找到一個自己的家。每一筆捐款背后都有一個對云門的期待,我們要面對這個期待。

王耀慶:云門劇場設計的時候你有參與嗎?
林懷民:是大家一起討論的。那個時候很清楚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尊重周圍的環境,希望能夠融進去。所以設計上,第一全部是綠的,第二全部是透的。玻璃是綠的,屋頂是青銅。
王耀慶: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這里常常會看到一些路人。
林懷民:是游客啊。
王耀慶:他們可以隨時走進來?
林懷民:隨時可以。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公共的領域,跟大家分享這個環境。從2015年4月底開幕到目前為止有12萬人來訪。大家一直要求有導覽,所以目前就有導覽的機制,只要一團一團地來登記、付費,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導覽。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非常安靜、舒服,讓心定下來。
王耀慶:舞者在哪里練習呢?
林懷民:等會兒就看到了。
王耀慶:你對舞者的飲食、作息有要求嗎,還是正常就可以?
林懷民:正常也越來越難,因為有一個東西叫Facebook,他們常常在上面弄到兩三點。這一代年輕人根本是在網絡上過日子的。拍了照片,要處理,還要上傳,不得了。
王耀慶:那他們有什么是像戒律一樣,確實不能夠做的嗎?
林懷民:差不多到了一定年紀,比如30歲左右,就開始規矩起來了。年輕的時候,覺得受點傷沒事。但我告訴他們說有事,你一定要去處理,不處理的話就會累積出問題。快到30歲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告訴你很多,所以生活就會越來越規律。這種事情講了也沒有用,年輕人有荷爾蒙作祟。
林懷民:你去過我們在八里的排練場嗎?
王耀慶:沒有。
林懷民:以前我們在八里的排練場,用貨柜作為空間的區隔,做音響的儲存,做辦公室,樓板一搭就是二樓,所以那邊全部是貨柜。后來著火燒掉了,連貨柜都垮了。這是燒過留下來的東西。看起來像現代藝術,其實就是……
王耀慶:燒得扭曲的大梁。
林懷民:是,扭曲的梁,我們把它整理了一些,一直放在這里。為什么在這個位置呢?因為你從這里一直走過去,面朝的那個方向就是觀音山,觀音山山腳下就是云門燒掉的排練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