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之麋◎
柳宗元“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臨江之麋可以恃主人之寵,與家犬相狎;一旦失去主人的庇佑,只落得被野犬殺食的下場。文章以麋暗喻那些“依勢干非其類”之人,以麋身死犬口的下場對這些人敲響警鐘。讀此文讓人警醒,文中寓意深刻,借物喻人,一針見血。
【原文】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其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譯文】
臨江有個人,獵得一只小鹿,把它帶回家養起來。他剛進家門,一群狗就流著口水,搖著尾巴跑過來。獵人很生氣,就嚇唬群犬讓它們走開。從此他每天抱著小鹿接近群犬,經常將小鹿給狗看,教狗不要傷害它,還逐漸讓小鹿和狗一起玩。時間久了,群犬的表現符合主人的意圖。小鹿漸漸長大了,竟忘了自己是一只鹿,覺得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和它們相互頂撞,在地上打滾,越來越親熱。狗因為害怕主人,只好跟它打鬧,顯出很友好的樣子,但是狗時常舔著舌頭,想要吃掉小鹿。這樣過了三年,小鹿出門到外邊,見大路上有許多野狗,便跑過去想和它們一起玩耍。野狗見到后非常高興,同時又被鹿竟想與他們戲耍的做法所激怒了,于是一齊把小鹿咬死,吃掉了。吃剩的皮毛骨頭散亂地落在路上。鹿到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