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漁者對智伯◎
本文似為諷刺藩鎮而作,當時柳宗元任永州司馬。智伯是春秋末年晉國的四卿之一,他滅了范、中行氏后,又向趙襄子索地,遭拒絕,于是他便脅迫韓、魏共圍晉陽。趙派張孟談出城游說韓、魏反擊智氏,智伯戰敗被殺,地為三家瓜分。概括本文大意,是說貪得無厭不知滿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一樣,自己也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滅。柳氏此文極力摹寫,開闔繁簡,處處入神,用字頗費斟酌,林紓評說:“華色似《漢書》,氣勢似《南華》,詞鋒似《國策》。”文章前半部分悉力喻魚,后半部分即以魚之貪而得死,喻智伯之貪而取敗。語意連貫,喻理相承,自圓其說,渾然天成,是一篇很有特點的記敘性雜文。
【原文】
智氏既滅范、中行,志益大,合韓、魏圍趙,水晉陽。智伯瑤乘舟以臨趙,且又往來觀水之所自,務速取焉。
群漁者有一人坐漁,智伯怪之,問焉。曰:“若漁幾何?”曰:“臣始漁于河中,今漁于海。今主大茲水,臣是以來。”曰:“若之漁何如?”曰:“臣幼而好漁。始臣之漁于河,有、鳣、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餌,日收者百焉。臣以為小,去而之龍門之下,伺大鮪焉。夫鮪之來也,從魴鯉數萬,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饑也,亦返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為螭龍。及夫抵大石,亂飛濤,折鰭禿翼,顛倒頓踣,順流而下,宛委冒懵,環坻溆而不能出。向之從魚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猶以為小。聞古之漁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鯨焉。臣之具未及施,見大鯨驅群鮫,逐肥魚于渤澥之尾。震動大海,簸掉巨島。一啜而食若舟者數十。勇而未已,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槁焉。向之以為食者,反相與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猶以為小。聞古之漁有太公者,其得益大,釣而得文王。于是舍而來。”
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漁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晉之侈家,若欒氏、祁氏、郤氏、羊舌氏以十數,不能自保,以貪晉國之利,而不見其害,主之家與五卿,嘗裂而食之矣。是無異、鳣、也。腦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懲矣,然而猶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貪人之土田,侵人之勢力,慕為諸侯,而不見其害。主與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脫其鱗,鲙其肉,刳其腸,斷其首而棄之,鯤鮞遺胤,莫不備俎豆,是無異夫大鮪也。可以懲矣,然而猶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猶以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無厭。驅韓、魏以為群鮫,以逐趙之肥魚,而不見其害。貪肥之勢,將不止于趙,臣見韓、魏懼其將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晉陽。其目動矣,而主乃慠然,以為咸在機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輔果舍族而退,不肯同禍,段規深怨而造謀,主之不寤,臣恐主為大鯨,首解于邯鄲,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黨,尾斷于中山之外,而腸流于大陸,為鮮薧,以充三家子孫之腹。臣所以大懼。不然,主之勇力強大,于文王何有?”
智伯不悅,然終以不寤。于是韓、魏與趙合滅智氏,其地三分。
【譯文】
智伯消滅了范氏、中行氏以后,他的野心更加膨脹了,又聯合了韓氏和魏氏圍攻趙氏,挖開汾水的堤壩去淹晉陽。智伯瑤乘船去偵察趙境,又往來觀察水的流向,必定要迅速攻占晉陽。

這時,在一群捕魚的人中有個人坐在那里釣魚,智伯見了感到十分不解,心想這里正在打仗,而且水勢又大,他怎么還能安坐,于是問他說:“你捕魚有多久了?”他回答說:“我開始在黃河里捕魚,又在海上捕魚,現在您決了汾水的堤壩,這里水勢浩大,我便來到這里。”智伯問:“你的捕魚本領怎么樣?”釣魚人說:“我自幼喜歡捕魚。開始我在黃河里捕魚,那里有、鳣、等各種魚,它們不愿自己尋找食物,而喜歡吞吃我的誘餌,我每天都能捕獲上百條魚。我認為這些魚太小,就離開那里來到龍門山下面,期待捕捉大鮪魚。鮪魚游來的時候,后面跟著幾萬條魴鯉,垂涎流沫,它們就有吃的了。然而在鮪魚饑餓的時候,也轉身吞食魴鯉。鮪魚費盡力氣逆流而上,只想跳躍龍門,化成螭龍。等到碰上了大石頭,就在洶涌的波濤中橫沖直撞,結果弄斷了脊背上的鰭,撞掉了兩邊的翅,十分疲憊地翻倒跌落下來,不由自主只得順流而下,隨著曲折的水勢游動,冒冒失失,昏昏沉沉,繞著水中的暗礁淺灘轉動,再也沒有辦法出來。先前跟在身后的魚群中的大魚,就高高興興地啄食它,我也只空著手就捉到了它,但我還認為鮪魚太小。聽說古代有個叫任公子的捕魚人,他捕到的魚更大。于是我又離開龍門前往大海,坐船向北到了碣石山,想在那里捕到大鯨魚。我還沒來得及用我的捕魚的工具,只見大鯨魚在渤海岸邊驅趕著成群的鮫魚去追逐肥魚,掀起的浪濤震蕩著大海,震動著大島,大鯨魚一口吞掉了像船那樣大的魚幾十條,還一直向前,只顧貪吃不肯停止,擱淺在北面的碣石山前,終因缺水干枯而死。這時那些先前被它吃的魚,便轉回來相互爭著啄食它,我也空手不費力地把它捉到了,但我認為這還是小魚。聽說古代釣魚的人中有個叫姜太公的,他得到的更大,釣魚而遇到了文王,于是我離開了大海來到了這里。”
智伯說:“今天你遇到了我怎樣呢?”釣魚人說:“剛才我已說明到這里來的原因了。原先,晉國的大貴族,如欒氏、祁氏、郤氏、羊舌氏等有幾十家之多,他們之所以不能保存自己,是因為只顧去貪取晉國的利益,卻看不見其中的禍害。您曾經同范氏、中行氏、韓氏、魏氏、趙氏一起把他們分割吞并了,這與、鳣、等魚的結果沒有不同。他們的腦漿迸流、骨頭腐爛在您的舊鼎之中,本來應該引以為戒了,然而有的人還不醒悟。又有比欒氏等更貪的,如范氏、中行氏,他們貪圖人家的土地,侵犯人家的勢力,想成為諸侯,卻看不到其中的弊處。您與韓氏、趙氏、魏氏一起又把他們瓜分吞并了,像宰魚那樣剝他們的鱗,切碎他們的肉,挖掉他們的肚腸,砍下并扔掉他們的腦袋,連他們的子孫也像小魚苗一樣,沒有不成為你們碗碟中的食物的,這與大鮪魚的結果沒有分別。本來應該引以為戒了,然而有的人仍是不肯悔悟。還有比范氏、中行氏野心更大的,他吞并了范氏、中行氏,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和勢力,還認為不夠多。力量愈大而貪圖擴張的欲望越無休止,把韓氏、魏氏作為群鮫驅使,去追逐趙氏這條肥魚,卻不知道這其中的危險。貪圖擴張的趨勢,吞并趙氏并不是終止。我已看出韓氏、魏氏害怕災難將輪到他們頭上的情緒了,他們只希望您困在晉陽這里。他們已盤算伺機而動了,然而您狂妄自大,認為他們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正舔著自己的舌頭,準備吃掉他們呢。并且我還擔憂,現在智果已離開了智氏改姓為輔,不愿跟您同遭滅亡之災。段規受您的侮辱之后心生怨恨,策劃報復。您卻還不醒悟,我擔心您將會像大鯨魚那樣,腦袋掉在邯鄲,兩翅折斷在安邑,胸部分裂在上黨,尾巴會斷在中山以外,腸子流在大陸澤里,做成鮮食和干食,讓韓、趙、魏三家子孫吃個飽。因此,我非常擔心憂慮。否則,您的勢力強大,與周文王相比有什么差別呢?”
智伯聽后十分不高興,但始終沒有醒悟。于是韓、趙、魏三家聯合消滅了智氏,把他的領地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