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
在我們身體上腹部深處有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小器官,它就是胰腺。胰腺雖小,但作用非凡,可以說,它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為,它是一個兼有內、外分泌功能的腺體,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變化都與生命息息相關。
胰腺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后方,橫于腹后壁,相當于第1、第2腰椎間的水平位置。胰腺呈長條狀,淡紅色,分頭、體、尾3部分,胰頭膨大位于右側,被十二指腸環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腸壁,會合膽總管,開口于十二指腸乳頭。胰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通過腺管排入十二指腸,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胰腺“隱居”在腹膜后,知名度遠不如其近鄰胃、十二指腸、肝、膽,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幾種消化酶在食物消化過程中起著“主角”的作用,特別是對脂肪的消化。

1 常見健康問題
胰腺炎
胰腺炎是指胰腺組織所發生的炎性病變,有急性、慢性之分,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40歲以上的成人,其中男性多見。胰腺炎的主要癥狀為胰腺出現水腫、充血,或出血、壞死,并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化驗顯示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其可分為單純水腫型胰腺炎及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兩種類型。后者病情兇險,并發癥多,死亡率高。
胰腺炎是由于胰管堵塞、管內壓力增加及血液循環不良等原因引起的胰腺炎癥,但其本質則是致病因素使胰液外溢,并與胰實質接觸及胰液中的消化酶被激活,發生胰腺自體消化,產生水腫、出血及壞死等病理改變。目前,多數人認為胰蛋白酶并不直接作用于胰實質導致自體消化,而是它激活了其他的酶才導致了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和全部變化。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見誘因為膽結石、膽管蛔蟲及暴飲暴食、大量飲酒等。


防治
治療應根據病情采用相應療法。輕者一般采用非手術療法,重者或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則應手術治療。
患者應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來減輕胰腺的負擔,利于胰腺的恢復,避免復發。
患者應保持熱量和維生素的提供,少食多餐,每天用餐5~6次。
禁止刺激性食物。
絕對禁止吸煙、飲酒。
恢復期間的飲食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半流質食物。

胰腺癌
胰腺癌是胰腺的另一可怕疾病。胰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發現胰腺癌時多為中晚期。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的非特異性癥狀如腹痛、黃疸、不適、惡心嘔吐等;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突發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導管內乳頭狀腺瘤(癌前病變);患有家族性腺癌息肉者;良性病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有吸煙、酗酒以及長期與有害化學物質接觸者;肥胖且長期坐著工作者。符合上述條件的人應當特別警惕,不要因為忽視而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
胰腺手術是腹部外科里最難處理的一種,這是因為胰腺“藏”在胃的后面,處在腹腔最深的位置。胰腺周圍器官復雜,大血管多,手術時很容易引起大出血而導致病人死亡。因此,胰腺手術難度非常大,需要醫生有嫻熟的處理技巧,術前準備和術后康復都要考慮周全。
2 保健和護理
節假日通常是胰腺炎的多發時期,因為此時人們常常暴飲暴食,而這是誘發胰腺炎的重要原因。此外,如果原來患有膽結石、膽管蛔蟲、膽囊炎、胰結石等疾病,那么在暴飲暴食后更容易誘發胰腺炎。為了胰腺的健康,我們應該定期體檢,不要忽視胰腺的檢查。

日常生活中,有膽管系統疾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切不可掉以輕心。當上腹部突發劇烈持續疼痛時,應該及時就診,排除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可能。另外,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也有保護胰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