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呂太后本紀
- 史記精編
- (西漢)司馬遷 鄭晨主編
- 4268字
- 2019-08-26 15:25:11
呂后,名雉,字娥姁,是劉邦的發妻。劉邦死后,呂后培植呂氏勢力,殘害劉邦寵姬和諸子。后來,周勃、陳平等元老大臣聯合劉氏宗室誅滅了諸呂,才使這場外戚之亂終結。王諸呂和誅諸呂是關系漢室存亡興替的大事,司馬遷緊緊扣住這個關鍵問題謀篇布局,成功地塑造了殘忍刻毒、權欲熏心的亂政后妃的形象。
·嫉妒施淫威·
【原文】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1],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2]。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3],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4],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5],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6],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7],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8],太子得毋廢。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9]。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事[10],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為洨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
【注釋】
[1]微時:貧賤的時候。妃:配偶。[2]孝惠帝:劉盈。魯元太后:劉盈的姐姐。其子張偃被封魯王,其夫張敖謚魯元王。所以稱魯元太后。[3]定陶:縣名。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4]類:像、似。[5]之:到。關東: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6]希:通“稀”。[7]幾:差不多,幾乎。[8]留侯策:留侯即張良。指劉盈用了張良的計策,把高祖一直招而不來的四皓給請過來了,所以高祖不再廢太子劉盈了。[9]所誅大臣:指韓信、黥布、彭越等被殺。[10]周呂侯:即呂澤。死事:死于戰爭。
【譯文】
呂太后,高祖微賤之時的妻子,生了惠帝和女兒魯元太后。到高祖為漢王時,又娶了定陶戚夫人,高祖十分寵愛她,戚夫人生下了趙隱王如意。孝惠帝為人仁義軟弱,高祖覺得不像自己,常常想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因為如意的個性比較像他。戚夫人受到寵幸,經常跟隨高祖皇帝到關東,她日夜在高祖面前哭泣,目的是想讓高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呂后年紀較長,經常留守在關中,與高祖很少見面,所以關系越來越疏遠。如意被立為趙王之后,有好幾次差點就被立為太子了,幸虧有大臣勸阻,又采用了張良的計策,太子這才沒有遭到罷黜。
呂后為人剛強堅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誅滅大臣的策略多出自呂后之手。呂后有兩個哥哥,他們都是大將軍。大哥周呂侯呂澤死于戰事,朝廷封他的兒子呂臺為酈侯,呂產為洨侯;封他的二哥呂釋之為建成侯。
【原文】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1],崩長樂宮[2],太子襲號為帝。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鄱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3]。
【注釋】
[1]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甲辰:二十五日。[2]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3]鄱君吳芮:吳芮秦時曾為鄱陽縣令,故稱鄱君。劉邦起兵時,吳芮曾派兵相助。
【譯文】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長樂宮駕崩。太子繼承帝位。當時高祖共有八個兒子:長子劉肥,孝文帝的異母哥哥,被封為齊王;剩下的都是惠帝的弟弟,戚夫人的兒子如意被封為趙王,薄夫人的兒子劉恒被封為代王,其他妃嬪所生的兒子也有分封,如劉恢被封為梁王,劉友被封為淮陽王,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劉建被封為燕王。高祖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高祖哥哥的兒子劉濞被封為吳王。非劉姓的功臣鄱君吳芮被封為長沙王。
【原文】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1],而召趙王。使者三反[2],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3],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征至長安[4],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5],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6]。太后欲殺之,不得間[7]。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8]。犁明[9],孝惠還,趙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謚為令武侯。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10],飲喑藥[11],使居廁中[12],命曰“人彘”[13]。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14]:“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注釋】
[1]永巷:即永巷令。永巷本是后宮女使所居,后來也用來幽禁有罪的妃嬪。[2]反:同“返”。[3]屬臣趙王:把趙王托付給我。屬,托付,交給。[4]征:召,特指君召臣。長安:西漢都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5]霸上:地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6]自挾:親自攜同、守護。[7]間:空隙,機會。[8]鴆:這里泛指毒酒。飲:喝,這里是使動用法。[9]犁:通“黎”,等到。王念孫認為“明”字是衍文。[10]:通“熏”,用火燒灼。[11]喑藥:使人變啞的藥。喑,啞。[12]廁:豬圈。[13]彘:豬。[14]請:告訴。
【譯文】
呂后最忌恨的是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于是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之中,另外還派人召趙王如意回京城。使者去了好幾次,也沒能召來。趙相建平侯周昌對使者說:“高祖皇帝把趙王囑托給我,趙王年幼,我私下里聽說呂后痛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進宮中殺掉,我不敢讓趙王去啊。況且趙王有病,不能奉詔入京。”呂后十分生氣,就把趙相周昌召到京城。周昌來到長安,呂后又派人召趙王入京。趙王來了,但還沒有進京城。孝惠帝十分仁厚,他知道呂后想殺掉趙王,就親自到霸上迎接趙王,與趙王一起入宮,與趙王一起飲食起居。呂后想殺趙王,卻一直沒有機會。惠帝元年十二月,惠王拂曉出獵,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呂后聽說趙王獨自在宮中,便派人給他毒酒喝。等到天明惠帝趕回來的時候,趙王已經死了。于是改封淮陽王劉友為趙王。這一年的夏天,惠帝又下詔追封酈侯之父為令武侯。呂后讓人斬斷戚夫人的手和腳,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灼燒她的耳朵,還給她灌了啞藥,讓她住在廁所里,稱她為“人彘”。過了幾天,呂后叫惠帝去看“人彘”,惠帝見了之后,一問,這才知道是戚夫人,便放聲大哭,因此病了一年多而無法起身。惠帝派人對呂后說:“這不是人所能做出來的事情。我身為太后的兒子,終究是再無臉面治理天下了。”之后惠帝終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所以一直患病。
【原文】
二年,楚元王、齊悼惠王皆來朝[1]。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2],孝惠以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3]。太后怒,乃令酌兩卮鴆[4],置前,令齊王起為壽[5]。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6]。齊王怪之,因不敢飲,詳醉去[7]。問,知其鴆,齊王恐,自以為不得脫長安,憂。齊內史士說王曰:“太后獨有孝惠與魯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數城[8]。王誠以一郡上太后[9],為公主湯沐邑[10],太后必喜,王必無憂。”于是齊王乃上城陽之郡[11],尊公主為王太后[12]。呂后喜,許之。乃置酒齊邸[13],樂飲,罷,歸齊王[14]。三年,方筑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諸侯來會。十月朝賀。
【注釋】
[1]楚元王、齊悼惠王:指劉交和劉肥。“元”“悼惠”分別是他們的謚號。[2]燕飲:安閑快樂,不講禮儀的宴飲。燕,安閑。[3]如:按照。[4]卮:酒器。[5]為壽:獻酒祝壽。[6]泛:翻,覆。[7]詳:通“佯”,假裝。[8]食:受、享,指享食封地的賦稅物產。[9]上:獻上。[10]湯沐邑:古代諸侯入京朝見天子,天子賜給他一小塊領地,以供其齋戒沐浴的費用,稱湯沐邑。后世用以指皇室收取賦稅的私邑。[11]城陽:在今山東莒縣一帶。[12]尊公主為王太后:齊王與魯元公主為異母兄妹,不得以母禮事之,今尊公主為王太后,是為了取悅于呂后。[13]齊邸:齊王在京的官邸。按漢法,諸侯王可在京筑府舍,以供入朝時使用。[14]歸齊王:讓齊王回國。
【譯文】
孝惠帝二年,楚元王劉交、齊悼惠王劉肥來朝見天子。十月,惠帝與齊王劉肥在呂后的酒宴上飲酒,惠帝認為齊王是自己的兄長,所以就讓他坐在上座,這是依照了家人的禮節。呂后很生氣,就讓人倒了兩杯毒酒,擺在齊王的面前,叫齊王起身為她飲酒祝壽。齊王站起來,惠帝也跟著站起來,端起酒杯一起為呂后祝壽。呂后大驚,連忙起身打翻惠帝的酒杯。齊王覺得很奇怪,便不敢喝酒,假裝喝醉了離席而去。后來詢問別人,他才知道那是毒酒。齊王很驚恐,以為無法脫身離開長安了,感到十分憂慮。齊國的內史對齊王說:“太后只生了孝惠皇帝和魯元公主兩個人。現在大王您受封了七十多座城池,而魯元公主才只有幾座城池而已。如果大王您把一個郡獻給太后,使之成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太后一定會高興的,那樣您也沒有憂患了。”于是齊王把城陽郡獻給太后,還尊公主為王太后。呂后很高興,答應了齊王的建議。呂后在齊王的府邸設宴,喝得十分痛快,酒宴結束后,讓齊王回國。孝惠帝三年,開始修筑長安城,孝惠帝四年的時候,工程完成了一半,到五年、六年,便全部竣工了。十月,諸侯們都來到京城祝賀。
·掌握朝政·
【原文】
七年秋八月戊寅[1],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2]。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3],年十五,謂丞相曰[4]:“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5]?”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6],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7],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彊計[8]。太后說[9],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10],葬。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11]。元年,號令一出太后[12]。
【注釋】
[1]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戊寅:八月十二日。[2]泣:眼淚。[3]侍中:官名。侍從皇帝左右,以備參謀之用。[4]丞相:這里指左丞相陳平。[5]解:解釋,這里指道理、原因。[6]將:率領。南北軍:西漢高祖時所建,用來保衛兩宮的衛隊。長樂宮在東,為北軍;未央宮在西,為南軍。[7]用事:執政,當權。[8]如:順從,依照。[9]說:同“悅”。[10]九月辛丑:九月五日。[11]謁高廟:到祖廟里祭拜。[12]一:一概,完全。
【譯文】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駕崩。發喪期間,只聽到呂后的哭聲,卻不見她落眼淚。留侯之子張辟彊此時正出任侍中之職,年紀才十五歲,他對丞相說:“太后只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皇上駕崩了,她卻只哭不落淚,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丞相反問道:“你說這是什么緣故呢?”張辟彊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來繼承帝位,現在太后害怕你們這些老臣。你們應該請求太后拜呂臺、呂產、呂祿等人為大將軍,讓他們統領南北之軍,并且讓呂氏諸人入宮做事,這樣太后就能心安了,而你們也能免于禍患。”丞相便按照張辟彊的策略行事,太后很高興,這才哀傷地掉下眼淚。呂氏掌握漢室大權,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于是太后大赦天下。九月辛丑,安葬了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隨后拜謁高祖的廟堂。少帝元年以后,朝廷所發號的命令,一律出自太后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