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祖本紀
- 史記精編
- (西漢)司馬遷 鄭晨主編
- 3766字
- 2019-08-26 15:25:11
西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中陽里人,字季。劉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秦朝末年,參加農民起義,并率先進入咸陽。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封劉邦為漢王。后與項羽爭奪天下,并最終取得勝利,國號定為“漢”,定都洛陽,后遷都長安。本篇重點講了高祖與功臣論得天下及高祖還鄉的故事。前一個故事說明高祖重視人才所以取得天下,后一個故事表現了高祖取得天下后志得意滿的情懷。
·漢高祖家世·
【原文】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1],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2],遂產高祖。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3],美須髯[4],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6],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7],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8]。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注釋】
[1]其先:早先,起初。[2]有身:懷孕。[3]隆準:高鼻梁。[4]須髯:胡子。[5]豁如:豁達豪放的樣子。[6]貰(shì):租賃,賒欠。[7]酤:買酒。[8]責,通“債”。
【譯文】
高祖是沛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中陽里人,姓劉,字季。他的父親是太公,母親是劉媼(ǎo)。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相遇。那時候電閃雷鳴,太公去找劉媼,看見一條蛟龍趴在她的身上。劉媼就有了身孕,產下高祖。高祖長得很有帝王之相,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胡須很漂亮,左邊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仁義而愛人,喜好施舍,態度大方豪爽。曾經有遠大的抱負,不跟老百姓一樣做生產之事。到壯年時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官吏,當泗水的亭長,亭中的小吏沒有不被他欺侮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負、王媼的酒肆賒酒喝。醉了就睡,武負和王媼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龍盤旋,覺得很奇怪。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售出去的酒達到平常的幾倍。等到看見了有龍出現的怪現象,到了年終,這兩家常常毀掉欠據,免除債務。
高祖曾經到咸陽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許人們隨意觀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長嘆一聲說:“唉,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
【原文】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1]。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2],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3],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4]。酒闌[5],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6],愿為季箕帚妾[7]。”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8]。”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注釋】
[1]家:安家。[2]桀:同“杰”。重客:貴客。[3]紿:欺騙。謁:名帖。[4]詘:
同“屈”,謙讓。[5]酒闌:酒快吃完了。闌,殘盡。[6]息女:親生女兒。[7]箕帚妾:謙辭,指妻子。[8]兒女子:等于說婦孺之輩,有蔑視之意。
【譯文】
單父人呂公與小沛的縣令要好,為躲避仇人投奔到縣令這里來作客,于是就在小沛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們聽說縣令有貴客,都前往祝賀。蕭何當時是縣令的屬官,掌管收賀禮事宜,他對那些送禮的賓客們說:“送禮不滿千金的,讓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長,平素就看不起這幫官吏,于是在覲見的名帖上謊稱“賀錢一萬”,其實他一個錢也沒帶。名帖遞進去了,呂公見了高祖大為吃驚,趕快起身,到門口去迎接他。呂公這個人,喜歡給人相面,看見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領到堂上坐下。蕭何說:“劉季一向滿口說大話,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機戲弄那些賓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點兒也不謙讓。酒喝得盡興了,呂公于是向高祖遞眼色,讓他一定留下來,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呂公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給人相面,經我給相面的人多了,沒有誰能比得上你劉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愛。我有一個親生女兒,愿意許給你做你的灑掃妻妾。”酒宴散了,呂媼對呂公大為惱火,說:“你起初總是想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把他許配給個貴人。小沛縣令跟你要好,想娶這個女兒你不同意,今天你為什么隨隨便便地就把她許給劉季了呢?”呂公說:“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終于把女兒嫁給劉季了。呂公的女兒就是呂后,生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
·漢高祖論得天下·
【原文】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1]:“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2],與天下同利也[3]。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4],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5],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6];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7],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注釋】
[1]高起:人名。[2]降下者:指歸降的和攻克的城地。[3]天下:這里指劉邦的部屬。[4]害:嫉恨。[5]運籌策帷帳之中:在營中定計決策。籌策,古代計算用具,引申為計策。帷帳,帳幕,用以指軍營。[6]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7]饋(kuì)餉:糧餉。
【譯文】
高祖在洛陽南宮舉行酒宴。他說:“各位列侯,各位將軍,請大家不要瞞我,都坦率地說一說心里話,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什么緣故,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么緣故?”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性情傲慢,喜歡侮辱別人;項羽性情仁厚,注意愛護他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分封給他,與大家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對有功的人加以傷害,對賢能的人隨便懷疑,打了勝仗而不論功行賞,得了土地而不給人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講到運籌策劃于帷帳之中,決定勝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定國家,安撫百姓,供應糧餉,使運輸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而必勝,攻而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人中之杰,而我卻能夠任用他們,這就是我之所以取得天下的緣故。項羽盡管有一個范增卻不信任他,這就是他被我打敗的原因。”
·漢高祖還鄉·
【原文】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1],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2],自為歌詩曰: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兒皆和習之[3]。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4],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5]。”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6]。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7]。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8]。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乃并復豐,比沛。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注釋】
[1]縱酒:開懷飲酒。[2]筑: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外形像箏,有十三弦,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以竹尺擊弦發音。[3]和(hè)習之:跟著學唱。[4]湯沐邑:原指古代天子在自己的領地內,賜給諸侯以供其朝拜天子時住宿、齋戒、沐浴的封地,后用以稱天子、諸侯、皇后、公主等人的私邑。[5]無有所與:與徭役沒有關系,即不服任何徭役。[6]道舊故:談論往事。[7]空縣:意謂全縣出動。獻:指獻酒食。[8]張(zhàng)飲:在郊外設帷帳餞飲。張,通“帳”。
【譯文】
高祖從前線回京,路過沛縣時,停留下來,在沛宮舉行宴會,將家鄉老熟人和父老子弟全部請來,縱情痛飲,還挑選了沛縣的一百二十名兒童,教他們唱歌。酒意正濃的時候,高祖擊筑而歌,他唱道:
“大風卷起啊,白云飛揚;皇威普及海內啊,我終于衣錦還鄉;可又怎么才能招致勇士啊;來守衛四方的邊疆!”
高祖讓兒童們也都跟著學唱。他又跳起舞來,心中感慨萬千,激動得淌下行行熱淚。他對沛縣父老兄弟們說:“遠行的游子,總是懷念故鄉的。我雖然建都關中,可千秋萬歲之后,我的魂魄還會想念著沛地。并且我從做沛公開始,討伐暴君逆賊,最終取得天下。現在就將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人民的賦稅勞役,讓他們世世代代不要納稅服役。”沛縣的父老兄弟、嬸子大娘和親朋好友天天陪著高祖開懷暢飲,笑談往事,高祖極為高興。
過了十多天,高祖要離開了,沛縣的父老鄉親們執意挽留。高祖說:“我的隨從眾多,父兄們負擔不起。”于是離開了。這天沛縣人傾城而出,都趕到西郊來敬獻酒食。高祖又留下來,搭起帳篷,再痛飲了三天。沛縣的父老兄弟們都叩頭請求說:“我們沛縣有幸能夠免除勞役,豐邑人卻沒有免除勞役,請陛下可憐他們。”高祖說:“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決不會忘記,只因為先前豐邑人跟著雍齒背叛我而倒向魏王。”沛縣的父老兄弟再三請求,高祖才答應照沛縣的樣子,一并免除賦稅勞役。在這時封沛侯劉濞為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