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強迫癥
嘮叨看上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非常愛嘮叨,一般來說,女性較男性嘮叨得更多。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嘮叨是一件好事,它能夠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避免我們少走彎路。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一個人過度嘮叨,就可能患上了嘮叨強迫癥。
而嘮叨強迫癥絕不是一個好東西,它不僅會影響患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嚴重的還會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所以及時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患有嘮叨強迫癥的人一般做事猶豫不決,思慮甚多而且苛求完美,注意細節而忽視全局。
他們通常缺乏幽默感,在性格上過于嚴肅、認真、謹慎,循規蹈矩,缺少創新與冒險精神,非常愛堅持己見,要求別人按他的意愿辦,并且由于責任感特別強,對人對己都感到不滿,因而容易招致怨恨。
白小姐和陳先生是夫妻,倆人還有一個可愛的剛剛上初中的小男孩,在外人眼里他們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但是事實上,一切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好。
這些日子以來,陳先生都沒有那么愉快,因為白小姐是一個做事非常嚴謹的人,有條不紊,客廳、書房、臥室的東西都擺放得整整齊齊。而陳先生則比較隨性,回家東西亂放,白小姐一看到他這樣就會對他這些舉動大呼小叫。可是陳先生卻認為沒有必要那么認真,如果心情不好,就常常會因為這些小事和妻子爭吵起來,覺得她太煩了。
但是妻子不會改變,反而變本加厲,一旦惹毛了她,她甚至會翻出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嘮叨個沒完沒了。主要表現就是看這里不順眼,看那里也別扭,挑剔來挑剔去,搞得家里雞飛狗跳,好像永無寧日的感覺。
陳先生實在是受不了了,頭都大了,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不只是陳先生覺得很受不了,還有孩子也很受不了,經常和媽媽吵架。因為媽媽經常會特別關注小孩的心理狀況,甚至經常偷偷翻看他的日記,就是特別擔心孩子會早戀啊什么的影響學習。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和小孩的班主任交涉,只要是覺得小孩成績突然下降了或者什么的,就又要開始嘮叨個不停了,說:“你怎么這么笨啊,全班這么多學生,你才十幾名,你覺得你對得起我和你爸爸的教導嗎?”
又或者是小孩考到班里第二名,她就又開始嘮叨,說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又不是第一名。
小孩因為她的這些話,常常心里產生一種自卑感和壓抑感,非常苦悶,不想和人交流,經常在學校里就自己伏在桌子上靜靜的看書寫字,別的同學喊他一起出去玩,他就直搖頭,對于他來說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他很難受。
這一切他的爸爸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也常常和妻子交流,認為妻子不應該一直這么嘮叨,但是妻子總會說:“只有我這么管孩子的學習,你呢,你跟個沒事兒人一樣,孩子跟不是你生的似的,你不管還不準我管啊!”
陳先生覺得妻子非常不可理喻,覺得應該帶她去看看心理醫生,結果好說歹說總算是把她勸到醫生那里去了,醫生說他的妻子是患上了一種叫嘮叨強迫癥的病。
陳先生覺得很奇怪,怎么嘮叨也可以算是一種強迫癥。
從心理學上講,嘮叨是一種發泄的方式,是一個人的一種比較極端的性格會導致的一個情況,這是一種人格障礙。
所以既然發現了,就得治。
首先,患者應該凈化自己的心靈,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讓自己的心靈不再懷有恐懼、擔心和焦慮,而是勇氣、力量和堅強。
當患者懷有這些積極心態,并一步一步加強這個積極想象的時候,當他一點一點戰勝心靈垃圾的時候,當他一點一點學得不怕失去、不怕失敗、不怕恐懼的時候,癥狀就會變輕。
其次,患者還要學會培養自己的幽默感,不要總是過分拘謹,常常因為芝麻小事而不高興的人,精神遲早會崩潰。幽默感會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滋潤,感受幸福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要有改正的決心,并樂意讓身邊的人幫助自己、督促自己,當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很快就要發怒的時候,當患者又開始針對某一問題的細節喋喋不休時,身邊的人一定要做好準備,好好地耐心地勸他們。
患者要學著不重復講話。要懂得利用更巧妙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和指責。比如,如果你已經提醒丈夫,說他答應過會兒去洗澡,六七次以后他仍然沒有反應,那就說明他不想去洗,你又何必浪費口舌呢?嘮叨的結果只會讓他下定決心絕不屈服,要學會用溫和的方式達到目的,要學會用贊美和鼓勵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會更容易實現你的愿望。
其實讓別人信服你的方式永遠不是大呼小叫,而是溫和地去激勵。
患者要學會冷靜地對待不愉快的事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盡量不要立即發表意見,將它們記在紙條上。等到你和對方都冷靜下來,再把它們拿出來討論。如果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一定不好意思再提。你可以經常去這樣嘗試做,只要有決心,一定會改掉的,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只是你在潛意識里面不想做到,又或者你覺得這個東西是一個保護傘,有了這個保護傘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但是事實上,你只是取得了暫時的勝利,成為表面上的贏家。
所以,不管是對患者還是正常人來說,其實好脾氣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和周圍人相處得更好。這就是一個潤滑劑,使我們變得更加游刃有余,同時,又因為我們和身邊的人關系處好了,我們的心情變好了,做事情更加順手了,我們也就不那么容易發脾氣繼續嘮叨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