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么管
- 張卉妍
- 2001字
- 2019-09-16 11:27:16
不要讓員工等事做
“有兩種人注定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外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點、多付出一點,而且比別人預期得還要多。”這是世界著名的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的一段話。
“等事做”和“找事做”,兩種不同的工作態度,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結局。“找事做”,就是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干,開動腦筋,計劃在先、辦法在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一步主動,步步主動。“等事做”,就是守株待兔、消極應付,事不壓頭不忙干,事情來了被動干,事事被動,最終因一步落下而步步落下。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等事做的人,有的甚至是連交待的事也不愿做的員工。他們習慣于用傳統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樣做的結果是,聽命行事,滿足于完成交待給自己的任務。這樣的人只會越來越平庸,因為沒有任何企業會把這樣的員工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也不可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去做。
現代職場已經不再是傳統和保守的了,雖然聽命行事的能力相當重要,但個人主動進取的精神更重要。現在有很多企業都在努力把自己的員工培養成主動工作的人。他們不需要老板的吩咐和交待,能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后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于是他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后來,當洛克菲勒卸任時,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老板洛克菲勒并沒有交代這樣的任務,但阿基勃特卻主動地做了。也許在他看來,身為標準石油公司的職員,無論職位高低,都有為公司的聲譽盡責的義務。
每個企業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屬能夠主動工作,帶著思考工作。那些只會做上司吩咐過的事情的下屬,那些需要上司逼迫做事的下屬,不可能會受到團隊的器重。這些人根本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管理者真正需要的是那種能準確掌握自己的指令,并且主動加上自身的智慧和才干,把指令內容做得比預期還要好的人。
通常來說,管理者不會太明確地要求員工去主動承擔什么工作,也沒有這個精力去盯著員工做事。但是要設法讓員工明白管理者的“終極期望”——員工應該隨時隨地思考,運用判斷力并采取行動,主動去做那些管理者并沒有吩咐讓你做,但卻是值得去做的有用的事。
拿破侖·希爾曾經聘用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及回復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當時她的工作是聽拿破侖·希爾口述記錄信的內容。她的薪水和其他從事相類似工作的人大約相同。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下面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機把它打下來:“記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制。”
當她把打好的紙張交還給拿破侖·希爾時,她說:“你的格言使我獲得了一個想法,對你、我都很有價值。”
這件事并未在拿破侖·希爾腦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從那天起,拿破侖·希爾看得出來,這件事在她腦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開始在用完晚餐后回到辦公室來,并且從事不是她分內而且也沒有報酬的工作。她開始把寫好的回信送到拿破侖·希爾的辦公桌上。

她已經研究過拿破侖·希爾的風格,因此,這些信回復得跟拿破侖·希爾自己所能寫的完全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拿破侖·希爾的私人秘書辭職為止。當拿破侖·希爾開始找人來補這位男秘書的空缺時,他很自然地想到這位小姐。在拿破侖·希爾還未正式給她這項職位之前,她已經主動地接收了這項職位。由于她在下班之后,以及沒有支領加班費的情況下,對自己加以訓練,終于使自己有資格出任拿破侖·希爾屬下人員中最好的一個職位。
但事情尚不只如此而已。這位年輕小姐的辦事效率太高了,因此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開始提供很好的職位請她擔任。拿破侖·希爾已經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薪水現在已是她當初來拿破侖·希爾這兒當一名普通助手薪水的4倍。對這件事,拿破侖·希爾實在是束手無策,因為她使自己變得對拿破侖·希爾極有價值,因此,拿破侖·希爾不能失去她。
管理者是人而不是神,不要以為自己能對所有的問題全盤掌握,鼓勵員工積極做好自己的工作,當遇到某個糟糕的問題,管理者不再發出指令,員工個人也能采取措施化解問題。今天,所有的商業領域變化的速度都越來越快,管理層越來越不可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所有該做的事情。因此,消極地等待上司對某個問題的注意,是不負責任的,這是員工在冒失去顧客、失去工作,甚至損害整個公司的風險。
不要讓員工等事做,就是讓優秀員工的“積極主動”體現在工作的點滴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才一日強于一日,工作業績才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