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心態決定命運

目標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目標,就失去了讓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會成為在原地徘徊的庸人。

人生的目標有大小之分,有人說目標向上看是信仰,向下看是意識;向遠看是志向,向近看是計劃;向外看是抱負,向內看是責任。這就是說,任何偉大的目標,沒有植入你的內心或沒有成為切實可行的計劃及責任之前,都是一種空想,只能畫餅充饑,毫無現實意義。只有靠切實的行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人生中最大的目標可以說是理想。積極的人,必然有遠大的理想。理想是對未來的追求,是遠方的誘惑,它給人戰無不勝的力量,所以有人說,理想是人生的太陽。

著名詩人流沙河曾這樣描寫理想:

理想使忠誠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路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

一個擁有遠大理想的人,通常也會擁有執著的心態和行動。他不會為了一時的安逸而不思進取,甚至放棄自己的遠大目標。他們的手中,都會有一架望遠鏡,用來眺望人生的最前方。

擁有目標的人總比消極待事者更具爆發力,更能創造出好的成績。

目標是人們經過深入思考后獲得的一種美好的愿望,它具有堅定性和穩定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因此,目標能使人迸發出生命的潛力,使人能忍受身心的折磨和痛苦,使人爆發出巨大的勇氣和能量。

有兩位同是年屆70的老太太,一位認為這個年紀已是“古來稀”了,于是開始料理后事,不久就告別人世了。而另一位卻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她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于是她制訂了一個學習登山的計劃,冒險攀登高山,先后登上了幾座世界名山,在她95歲高齡時,她竟然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登此山的最高年齡紀錄。她就是全美鼎鼎有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不同的目標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情緒會導致人做出不同的行為。所以建立正確的、強烈的目標會使你的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每個人給自己的人生賦予的色彩是豐富多彩的,還是暗淡無光的,全看你制訂了什么樣的目標??梢姡繕藢€性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有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運動員在競爭激烈時的表現,通常比平時訓練要好得多,這是體育比賽已證實的。高爾夫選手、網球運動員、足球運動員、拳擊選手都具有一種趨勢,他們在普通比賽時慣于虛度光陰,這就是為什么體育世界中有許多“輕微的病”。

如果是真正的競爭,你就得設定偉大的目標,它刺激你,使你盡最大的努力。當你處于最佳狀態,盡最大努力時,晚上躺在床上你才能對自己說:“今天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然后很滿足地睡去。只要你找到偉大的目標,就不會到頭來僅得到少數無價值的事物,遠大的目標會激發你全身的荷爾蒙,讓你充滿興奮。如果生命充滿了偉大與刺激,你就會更有干勁。

你對生命的看法,大體決定了你能從生命中得到什么。取一塊鐵條,將它制成門的制動器,它就值1美元;用來制作馬掌,它就值50美元;將它精煉成優良的鋼,并且用來制造鐘表的主發條,它就值20000美元。

看待鐵條的方式不同,它最終的價值就會不同。同理,你對未來的不同看法也會使你擁有不同的未來,產生不同的結果。不管你是一個美容師、家庭主婦、運動員,還是學生、推銷員或商人,你都應該有一個偉大的目標。而布克·華盛頓說:“人以達到目標所克服的障礙之大小,來衡量其成就的大小?!?

積極者擁有遠大的目標,它就像一個望遠鏡一樣,讓你看向更遠處的美麗風景,而不是只局限于眼前的狹小天地。

自我期待,讓夢想成真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一個塞浦路斯雕刻師,名字叫作皮格馬利翁。他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用象牙雕刻了一尊愛神雕像。

這尊雕像經過他的艱辛雕琢,顯得形神兼備、超凡脫俗。他愛上了這尊雕像,逐漸相思成疾、憔悴不堪,最終奄奄一息。

最后,他一再懇求維納斯給這尊雕像以生命,維納斯為他的癡迷所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如愿以償,和有了生命的雕像結了婚。

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誦至今,足見其對后人生活態度的影響之深。心理學家還從這個故事中演繹出一個新的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自我塑造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皮格馬利翁”,而在塑造的心理動機上,自我期待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自我期待是自我塑造的根本源泉。一個人必須有所期待,才會在實際行動中對自己進行塑造。一旦這種期待消失了,自我塑造也就不復存在了。

自我塑造,猶如生命美麗的翅膀。海倫說:“當你感到塑造自己的力量推動你去翱翔時,你是不應該爬行的。”

自我期待是一種無形但巨大的力量,它推動人們不斷地塑造、完善自我。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你想成為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

有這樣一則故事:

20世紀40年代,美國費城的一個深夜,有一家酒店突然起火。當時258名旅客中多數正在酣睡,那些還沒有睡的人們,看到旅館所有的房間已被滾滾濃煙籠罩,就撥打了火警電話,然后一邊救火,一邊等著火警救援。盡管消防隊員趕來了,但求生的本能還是使許多人開窗從高樓跳下,一個個軀體直挺挺地砸在人行道上,發出恐怖而沉悶的響聲,然后歸于寂靜。

這時,有一個姑娘和跳下樓的游客一樣,也站在7樓的一個窗口準備往下跳,她的背后熊熊的火光正在燃燒。只見她鎮靜地看了看窗下,大聲高喊著:“我希望活著,我希望活著!”然后縱身躍下……

奇跡發生了,她成了幾百人中唯一一名幸存者。而且這個姑娘空中躍下的驚人一瞬被過路的大學者阿諾德抓拍了下來,定格在歷史寫真的膠片里,供更多活著的人們回味……

那個幸運的姑娘也許并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期待,什么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但她在關鍵時刻卻用它救了自己的生命。

自我期待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人在關鍵時候往往是通過一種強烈的欲望催發成功的心態,使問題迎刃而解的。

有一位學習優秀的高中生,他的夢想是考上萬眾矚目的清華大學。他雖然知道夢想的遙遠,但同時,他總在內心告訴自己一定能實現。他的方法是每天在清晨醒來時對自己說:“今天要為清華的生活努力學習?!倍黹g入眠時則告訴自己說:“真好,今天為上清華的夢想做了許多努力。”

就是靠著一種不可思議的信念,這名高中生從普通到優秀,再到終于實現了“清華夢”。這中間起作用的就是自我期待,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夢想作用。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皮格馬利翁。

走進過美國航天基地的人,會看到一根大圓柱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If.you.can.dream.it, you.can.do.it.”這句話可譯為:“如果你能想到,你就一定能做到?!币?,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夢想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學會心理調控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適當的心理調控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它們。

杰克遜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全家人都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里,而且受盡了折磨。沒多久,家人不堪忍受納粹的殘酷折磨紛紛離他而去,只留下一個妹妹和他相依為命。當時,他的處境也十分艱難,隨時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剛開始的時候他痛苦不堪,難以忍受。后來有一天,他忽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就客觀環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沒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識是獨立的,我可以自由地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他認為自己完全有選擇如何做出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于是,他靠著各種各樣的記憶、想象與期盼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讓自由的心靈超越了納粹的禁錮,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他的這種行為和手段也影響了其他獄友,他們之間相互鼓勵,一直到戰爭結束,最后,他們終于重見天日。

杰克遜后來這樣寫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工作和使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復。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歸根到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質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義何在?你只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一問題。

在杰克遜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在他精神行將崩潰的臨界點,他靠自己的頓悟,不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還挽救了許多與他患難與共的生命。其關鍵在于他能通過成功的心理調控,戰勝自我,戰勝環境,安然渡過心理危機。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面臨困境時,學會心理調控至關重要。冷靜地處理心理壓力不是難事,那些在絕境中不驚不慌、保持冷靜的人并非天生就有這份能耐,他們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漸學會的。每一個人也可從中學到減輕壓力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找到控制壓力反應的方法

生活中的壓力可能并非來源于我們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來源于我們對這些生活經歷所采取的反應。你無法控制生活降臨于你頭上的打擊,但你卻能控制自己對待這一打擊的態度。所以,在面臨心理壓力時,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壓力占據你的頭腦。保持樂觀是控制心理壓力的關鍵,我們應將挫折視為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不要養成消極的思考習慣,遇事要多往好處想,洞察你自己的心聲。許多人對一些情形已形成條件反射,不假思索就做出反應。我們應多聆聽自己的心聲,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極情緒中加入一些積極的思考。

2.嘗試創造一種內心的平衡感

心理學家認為,保持冷靜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而每天早晨或晚上進行20分鐘的盤腿靜坐或自我放松術,就能創造一種內心平衡感。這種屏除雜念的靜坐冥想能降低血壓,減少焦慮感。

有一項研究表明,過度焦慮煩躁的人每天花10分鐘靜坐,集中注意數心跳,能使自己心跳的速度逐漸變得緩慢。10個星期后,他們的心理緊張均有一定程度的減輕。此外,按摩對減輕壓力感也非常有效。

3.懂得平衡你的生活

生活中,經常聽見許多人抱怨:時間老是不夠用,事情老也干不完。這種焦慮和受壓感對許多人來說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實際上,那些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義。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就應嘗試換個角度想問題,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事情。你為瑣事而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是無濟于事的,你應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寫下來。

每天早起10分鐘,把自己的感受寫滿3頁16開的紙,事后不要修改,也無須再重讀。過一段時間,當你把自己的煩惱都表達出來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頭腦變得更為清楚了,也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這種自我交談的方法能幫助你解決許多問題。

其實,在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也會面臨大大小小的心理壓力,我們都應該通過成功的心理調控去掌握自我,戰勝自我,迎接前面更為絢麗的風景,讓人生處處充滿陽光。

掙脫“自我設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科學家把跳蚤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拍桌子,跳蚤會因條件反射跳起來,并跳得很高。然后科學家在桌子的上方放一個玻璃罩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就撞到了玻璃。跳蚤發現有障礙,就開始調整自己的高度。然后科學家再把玻璃罩往下壓,然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上去,再撞上去,再調整高度。就這樣,科學家不斷地調整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就不斷地撞上去,不斷地調整高度。直到玻璃罩與桌子高度幾乎相平。這時,把玻璃罩拿開,再拍桌子,這時跳蚤已經不會跳了——跳蚤變成了“爬蚤”。

跳蚤之所以變成“爬蚤”,并非是它已喪失了跳躍能力,而是由于它一次次受挫學乖了。它為自己設了一個限,認為自己永遠也跳不出去,而后來盡管玻璃罩已經不存在了,但玻璃罩已經“罩”在它的心上,變得根深蒂固。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固定的心態扼殺了,因此它認為自己永遠喪失了跳躍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設限”。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遭遇與此極為相似。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時期,遭受過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于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欲望變成了“自我設限”的觀念。

自我設限會使人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為常,會使人喪失信心和勇氣,漸漸形成懦弱、狐疑、狹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拼搏的精神狀態。

人生在世,挫折和失敗總是在所難免,可是多數人一遇到失敗,就會變得心灰意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就是自我設限的表現。而自我設限又會引起各種退行和消極的情感反應。所謂退行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和年齡相反,成人退化到小孩子的狀態,外部環境導致他做不出正確的判斷。

能否掙脫自我設限,關鍵在自己。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背晒儆谠敢獬晒Φ娜恕H绻悴幌肴ネ黄?,不努力掙脫固有想法對你的限制,那么,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不論你過去怎樣,只要你調整心態、明確目標,樂觀積極地去行動,那么你就能夠扭轉劣勢,更好地成長。

丹尼斯加入某保險公司快一年了,他始終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個電話。當他熱情地撥通電話,聯絡自己的第一個客戶時,沒想到他剛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對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斷了他的話,不但拒絕了他的推銷,更是將他罵了一頓,聲稱自己身體很好,不需要什么保險。從那以后,再打電話推銷時,丹尼斯心中便有了陰影,說話沒有任何立場,講解吞吞吐吐,自然更沒有人愿意向他買保險。

這片陰影越來越大,他甚至不愿意再去摸電話。工作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他卻一份保單都沒有簽成。他開始想,自己或許并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沒有打動別人的能力,他灰心極了。經理鼓勵他說:“要自己給自己機會,沒有誰生來就注定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聽了經理的話,丹尼斯深受激勵,他鼓足勇氣,決定搏一搏。

他找出一個曾經聯系過卻被拒絕的客戶的資料,仔細研究他的需要,選擇了一份適合他的險種。一切準備妥當后,他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他的自信和真誠征服了那個客戶,對方買下了他推銷的保險。丹尼斯終于打破了自我設限,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不要讓外界的不利因素束縛了你的頭腦,要相信自我的能力。

美國最富影響力的總統之一羅斯福說:“不經過你的同意,沒有人可以讓你覺得你低人一等。”如果你覺得低人一等,那是你自己決定的,你本來并非如此。人們常常會把過去作為依據,今年想賺多少錢的根據是去年賺了多少錢,今年想做些什么事情的根據是去年所做的事情。為什么要看去年,而不是看今年呢?

自我設限把我們放在一個不屬于我們能力的低水平上,要相信上帝并沒有把我們放在那里,我們應該遠遠高于那個水平。

有效的自我激勵:讓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被打倒

自我激勵就是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我們自小就被教育要爭氣,在逆境中要奮起,而支持“崛起”的信念則來自于自我激勵。

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一定要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目前的狀態,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來自于心的力量,也是情商的重要內容之一。

自我激勵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激勵,借助于外物給予自己勝利的信念和希望;一種是內部激勵,就是在內心始終存在樂觀積極的心態,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境都不動搖。

希望是人生的方向,是人們心中一盞不滅的明燈,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面對恐懼時,希望使人從容淡定;面對挫折危險時,希望讓人獲得巨大的能量。

大凡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物都是善于內部激勵的人,面對困境,他們表現出很高的逆境情商。而逆境情商是情商中特別重要的內容,這在許多出色的人身上都有所體現,和田一夫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八佰伴”曾經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偛煤吞镆环蚪涍^長達半個世紀的苦心經營,將一家小蔬菜店發展成為在世界各地擁有400家百貨店和超市,員工總數達2.8.萬人,年銷售額突破5000.億日元的國際零售集團。1997.年,正當他努力開拓中國市場之際,留在日本總部坐鎮的弟弟因經營不慎,使得整個集團遭遇重大挫折,最后不得不宣布破產。

從國際大集團總裁到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從住寸土寸金的深院豪宅到租住一室一廳的公寓,從乘坐勞斯萊斯專車到自己買票乘坐公共汽車……這對于已經68.歲的和田一夫而言,無異于是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眾說紛紜。有人說他肯定爬不起來了,只能在窮困潦倒中悄悄地了此殘生;有人甚至猜測,他應該會自殺,就像很多在一夜之間破產的人一樣。然而事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和田一夫沒有一蹶不振,更沒有懦弱地選擇自殺,反而抖擻精神重新“復活”了。他從經營顧問公司邁開第一步,后來又和幾個年輕人合作,開辦了網絡咨詢公司。雖然進入的是陌生領域,但憑借努力和過去的經驗教訓,他的生意一步步紅火起來。

很多人對他在人生如此的大起大落面前仍然能反敗為勝、東山再起表示敬佩之余也十分好奇,認為他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對此,他的回答是,如果說有秘訣,那就是自我激勵。他又解釋說,是不斷的自我激勵使他能做到即使面對巨大失敗也沒有失去希望,即使處在事業的低潮和人生的谷底也仍然相信有光明的前途。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他才有決心重新上路。

和田一夫有一套獨特的自我激勵方法,那就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心靈訓練”。他曾說:“如果想真正獲得人生幸福,就需要有‘沒關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種豁達的想法?!边@種心靈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從他涉足商場起,他就一直堅持寫“光明日記”,記錄每天讓他感到快樂的事。和田一夫說:“如果想使自己的命運得以好轉,就必須不斷地用積極向上的語言來鼓勵自己,并使自己保持開朗的心情。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光明日記”外,和田一夫還獨創了“快樂例會”。即在每月的工作例會中,和田一夫規定:在開會前每個人要用3分鐘的時間,從這個月發生的事情中找出3.件快樂的事情告訴大家?!皠傞_始的時候,大家很難找出3.件快樂的事。后來,養成習慣后,別說3.件,人人都想發表10.件快樂的事。每月這樣延續下來,公司里人人都逐漸露出笑臉?!焙吞镆环驅ψ约旱某煽兒茏院溃@種別開生面的方式,的確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樂觀情緒。

許多不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成功的能力與潛質,而是他們在思想上根本不想成功。因為他們在受到羞辱時除了暗自神傷、嘆息命運不濟外,從未意識到要給自己打氣,他們習慣處于劣勢,久而久之真的只有失敗與之為伍。

也有一些人并不是不懂得給自己一點激勵,而是很快就把對自己的承諾拋在腦后,未能認真地去實現當時的目標。所以他們也只會失敗。

自我激勵其實就是給內心找一個希望,給行動找一種信念的動力。能夠自我激勵的人,在何種情況下都不會被打倒,即使暫時失敗了,他們也能夠重新找到成功的信念,再次登上成功的頂峰。

接受自己,迎接陽光

對所有人來說,正確評價自己、接受自己至關重要。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接受,那就根本談不上喜歡自己,以及正確地評價自己。

不接受自己的人,常常心情郁悶,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沒興趣;他認為自己思想怪誕,懷疑自己患有某種精神病;他還常常會抱怨周圍的親友、同事、鄰居不能理解他。實際上,他沒得任何精神病,問題在于他不能接受自己,因而影響到他對別人的認識,并進而產生其他方面的困難。

只有接受自己,才能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才能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己,去除自卑感,是讓一個人能夠迎接陽光的重要保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也不存在完人。但在認識自我、看待別人的具體問題上,許多人仍然習慣于追求完美,求全責備,對自己要求樣樣都好,對別人也往往是全面衡量。

人是可以認識自己、操縱自己的,人的自信不僅在于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同時也在于相信自己有缺點毛病。我們放棄了完美,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的兩重性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我們應當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和感覺,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優點,也要知道自己的短處、缺點,知道自己的潛能和心愿,也知道自己的困難和局限,自己永遠具有靈與肉、好與壞、真與偽、友好與孤獨、堅定與靈活等多方面的兩重性。

自我容納的人,能夠實事求是地看自己,也能正確理解和看待別人的兩重性,這樣就可以拋棄驕傲自大、清高孤僻、魯莽草率之類導致失敗的弱點。我們以這種自我肯定、自我容納的觀念意識付諸行動,就能從自身條件不足和所處的環境不利的局限中解脫出來。

任何人都有缺點和弱點,任何人也都是無知無能的,只不過表現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現和與人交往中都難免有笨拙的表現。有些人由于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缺點,不能拿出勇氣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所以,他們情愿不做事、不講話、不玩樂交際,也不愿意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在燈火絢麗、樂曲悠揚的宴會廳里,他們很想站起來跳舞,可是因為怕別人笑話自己笨拙,就寧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他們就越鼓不起勇氣。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道:倘要所有的人沒有短處,其結果最多是一個平庸的組織。所謂“樣樣都是”,必然“一無是處”。才干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很明顯——有高峰必有深谷。

誰也不可能是完人,與人類現有的博大的知識、經驗、能力的匯集總和相比,任何偉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一位經營者如果只能見人之所短而不能見人之所長,從而刻意于挑其短而不著眼于其長,那么這個經營者本身就是弱者。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必須學會自我肯定、自我接受,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價值。

那么,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

首先,要克服完美主義。這個世界并不完美,所以,我們應當“知足常樂”。要容忍體諒,不但要與他人和睦相處,還要做到不苛求自己。不要做時鐘的奴隸,記住“欲速則不達”,但要盡可能地在時間限制內完成工作。你還要明白,討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笆軞g迎”的本意是使他人賞識你本人,而不是你一味追求“最好表現”。嘗試一下“言所欲言”,坦誠和直率能消除許多障礙與心理壓力。要對自己有信心,你和任何人一樣有可取之處。勿過分自責,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時刻;勿自卑自憐,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對遭遇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自知者明,自勝者勇。你可以通過比較法(與同齡、同條件的人相比較)、觀察法(看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分析法(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等方法來認識、了解自己。

再次,要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斗目標。這樣你才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才能有效地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經驗。每個人都要經歷適應環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你也許發揮了才干,也許暴露了缺陷,這沒關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將促進你對自己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氣承認自己在能力或品質上的缺陷;要肯定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要肯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能夠接受事業上的打擊。只要你能做到以上的幾點,你就能增強自我接受感。

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可以理解為:自己情緒的控制完全在于自己,要完全把握自己的情緒,積極主動,使得自己的情緒不會被別人所左右。

不能操之在我,你將受制于人。受制于人的人容易被自然環境左右,被天氣環境左右,天氣好心情好,天氣不好心情也不好;受制于人的人容易被別人左右,別人的行為會傷害他,別人的語言也會傷害他。受制于人的人往往過于感性,但操之在我的人是理智重于感情的人,不會讓別人的行為傷害自己。

很多樂觀的人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讓自己活在快樂之中。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很多悲傷與痛苦,如果不能操之在我,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又何來樂觀心態?斯摩爾曾經說過:“做情緒的主人,駕馭和把握自己的方向,使你的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圖提供報酬。記住,你的心態是你——而且只是你——唯一能夠完全掌握的東西,學著控制你的情緒,并且利用積極心態來調節情緒,就能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悲觀的人總是受累于情緒,似乎煩惱、壓抑、失落甚至痛苦總是接二連三地襲來,于是頻頻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歡樂從此降臨。但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想讓自己生活中不出現一點煩心之事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緒的主人。

其實,在我們的精神活動領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在我們的事業中,在我們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會出現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敗,我們應該嘗試通過心理調控去戰勝自我、戰勝環境,使自己安然地渡過危機。

由于苦難、逆境,甚至是生理缺陷,產生和造就了一些偉大的人物,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種對苦難和逆境的崇拜,而這種崇拜往往是盲目和消極的,實際上并非如他們想象的那樣。不論逆境還是順境,都要有一種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即使步入順境也要努力為自己設置新的高尚目標,并在追求這一目標中迎接新的困難和挑戰,從而發展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絕不可以倒退或停留??傊?,在困苦中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

一個有抱負的人,必定想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讓自身價值得到社會承認。但是我們每跨出一步,必然會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阻力。不同的環境對人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順境與逆境、苦難與幸福使當事者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同的。

人生的哲學不是在陳述和分析這些代價后,使人見異思遷或替自己的墮落與沉淪辯護,而是幫助人們認清現實,更好地適應自身地位的沉浮與所處環境的變遷,應明白一點:操之在我,做自己的主人。

積極自我暗示,重塑成功形象

積極的自我暗示,是對某種事物的有力、積極的敘述,這是一種使我們正在想象的事物堅定和持久的表達方式。進行肯定的練習,能讓我們開始用一些更積極的思想和概念來替代我們過去陳舊的、否定性的思維模式,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技巧,一種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期望的技巧。

約翰·伍登在自己40年的教練生涯中,他所帶領的高中和大學球隊獲勝的概率在80%以上,在全美12年的籃球年賽當中,他所帶領的球隊曾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贏得10次全國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使伍登成為大家公認的有史以來最稱職的籃球教練之一。

曾經有記者問他:“伍登教練,請問你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

伍登很愉快地回答:“每天在睡覺以前,我都會提起精神告訴自己: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

“只有這么簡短的一句話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驚訝地問道:“簡短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可是堅持了20年!重點和簡短與否沒關系,關鍵是在于你有沒有堅持去做,如果無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長篇大論也沒有幫助?!?

伍登教練不僅在工作中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在生活中他也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例如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到市中心,面對擁擠的車潮,朋友感到非常不滿,繼而頻頻抱怨,但伍登卻欣喜地說:“這真是個熱鬧的城市。”

朋友好奇地問:“為什么你的想法總是異于常人?”

伍登回答說:“一點都不奇怪,我總是用心尋找積極的一面,不管是悲是喜,我的生活中永遠都充滿機會,這些機會的出現不會因為我的悲或喜而改變。只要不斷地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就可以掌握機會,激發更多的潛在力量?!?

積極的心態能夠催人上進,激發人潛在的力量。時刻鼓勵自己,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有助于我們走出困境,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

自我暗示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默不作聲地進行,也可以大聲地說出來,還可以在紙上寫下來,更可以歌唱或吟誦,每天只要進行10分鐘有效的練習,就能抵消我們許多年的思想習慣。但歸根到底,都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在起作用。我們經常性地意識到我們正在告訴自己的一切,選擇積極的語言和概念,就能夠很容易地創造出一個積極的現實。

摩拉里在很小的時候,就夢想站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成為世界冠軍。

1984年,一個機會出現了,他成了全世界最優秀的游泳者之一,但在洛杉磯的奧運會上,他卻只拿了亞軍,夢想并沒有實現。

他沒有放棄希望,仍然每天在游泳池里刻苦訓練。這一次目標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金牌,但他的夢想在奧運預選賽時就煙消云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帶著失敗的不甘,他離開了游泳池,將夢想埋于心底,跑去康乃爾念律師學校。有三年的時間,他很少游泳??墒撬闹惺冀K有股烈焰,他無法抑制這份渴望。

離1992年夏季賽前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決定再孤注一擲。在這項屬于年輕人的游泳比賽中,他算是高齡選手了,就像拿著槍矛戳風車的現代堂吉訶德,想贏得百米蝶泳的想法簡直愚不可及。

這一時期,他又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他沒有退縮,不停地告訴自己:“我能行?!苯Y果,在不停地自我暗示下,他終于站在世界泳壇的前沿,不僅成為美國代表隊成員,還贏得了初賽。

他的初賽成績比世界紀錄只慢了一秒多,奇跡的產生離他僅有一步之遙。

決賽之前,他在心中仔細規劃著比賽的賽程,在想象中,他將比賽預演了一遍。他相信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自己。

比賽如他所預想的,他真的站在領獎臺上,星條旗冉冉上升,美國國歌響起,他頸上掛上了夢想多年的奧運金牌。

摩拉里沒有被消極思想所打敗,在艱苦的環境中,他不斷地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終于打破常規,獲得了奇跡般的勝利。

自我暗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積極的自我暗示往往能喚醒人的潛在能量,將他提升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自我暗示對于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幾乎是無時不在的魔術。因此,每天清晨不妨先告訴自己今天會有個好心情;每當有重大選擇和決定的時候,暗示自己:我的選擇和決策是明智的。選擇積極的自我暗示,等于選擇幸福生活,選擇與成功人生為伴,它會帶來魔術般的奇跡。

積極釋放壓力

什么是壓力?壓力泛指造成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的干擾。

其實,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于軀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臟脈沖力等,這些壓力維持著我們的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和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保持人的警覺(清醒狀態)和行為模式。

我們這里討論的是精神壓力。當“要求”實際上或感覺上高于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時,其生理和心理便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初期會疲倦、暴躁,而后會表現為神經緊張、焦慮。導致壓力的原因很多,時常是混有多個因素的,可能是外界或自己對自己要求實際上太高,或感覺上自己的能力不夠,或只是不明朗因素的壓迫。

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壓力的存在,有的人甚至會喘不過氣來,這些壓力來源于工作、生活、學習、交際等。精神上的過度壓力常常會使人產生自卑、暴躁、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會導致非常惡劣的結果出現。

從壓力的根源來講,挫折可以帶來壓力;批評可以帶來壓力,甚至讓人焦慮不安;偏見也可以給人帶來無形的壓力。面對壓力,你必須善于化解壓力、利用壓力,這才是具有積極心態的人的作為。

張仿良是一家網站的主管。她對待壓力的觀點是:由生活、工作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是不可避免的現代病之一,解決的方法不應是回避而應是正確處理。她常說:“主動、正確地去處理各種問題、困難,你得到的回報是快樂和自信;相反,被動應付的做法則使你疲憊不堪?!?

她的有力武器有兩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計劃,無論你選用計算機,還是鉛筆和紙來做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用制訂計劃的方法來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明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

“那么,每天面對一份如此詳盡的工作計劃,你不覺得累嗎?”有人這樣問她?!班?,不!一點也不累!”伴隨著輕松的笑聲,她亮出了自己的第二件“武器”,那就是靈活性。“我的計劃本身就具有相當的靈活性,我不僅計劃‘要做什么’,也計劃‘可以不做什么?!彼粺o幽默地說,“比如陪孩子看場足球賽,每月與丈夫出外共進一頓浪漫的晚餐,這些都沒寫進我的計劃里,卻是非做不可的,別的事則可以量力而行。記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其實對于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排解方法,并不一定要和其他人的方法一樣??偨Y前人的經驗,我們從種種建議方法中,可歸納出以下可供選用的方法:

1.說出你的想法

誠實地表達你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有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如果確信別人的某個請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說出來。例如說,當人們請求你幫他們做事情而給你造成壓力時,你通常很難說“不”。考慮一下你是否能夠做或者愿意做他們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做或不想做,就要學會有效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當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泄時,人就會郁悶、沉默、嘮叨、指責或背后誹謗,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健康有害,因為被壓抑的挫折或憤怒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2.避免爭執

每個人都遇到過與朋友、家人或同事在某個問題上發生沖突的情況。爭執會造成壓力,但冷靜、克制、自信以及據理力爭會緩解這種壓力。

3.自我激勵

承諾你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并在下一次更正。告訴你自己:“我已經做得很好,對我來說已經足夠好了?!薄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我不時地失敗,人們仍會喜歡我?!薄胺稿e誤并不意味著做人的失敗。”

4.學會過好每一天

要過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過得好,就是一輩子過得好。

要過好每一天,我們就要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以及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但在計算中要懂得有舍有得,這就是“舍得”。記住,是“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說是“舍”了一定會“得”,而“一點都不肯舍”或“樣樣都想得到”必將事與愿違或一事無成。

5.學會正視現實

面對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它。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對自己說:“不要緊!”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要知道風雨之后總會有彩虹,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6.不要讓錯誤成為懲罰的工具

首先,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雖然不怕苦、累,但卻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實,委屈、冤枉,就是別人犯錯誤,你沒犯錯誤;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遇到這種情況,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當一回事。

其次,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

如果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去冤枉別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別人,那么這樣自己會再次受到傷害。

最后,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做錯了事,一點都不要緊,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要緊,只要認真地找出原因,認真地吸取教訓,改了就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长乐市| 浠水县| 神农架林区| 海原县| 册亨县| 武宁县| 志丹县| 兴城市| 棋牌| 周至县| 龙泉市| 吴旗县| 张家川| 沭阳县| 剑阁县| 苗栗县| 郸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历史| 电白县| 盐山县| 农安县| 旺苍县| 凤冈县| 澄江县| 辛集市| 安达市| 吉安县| 临澧县| 内黄县| 广水市| 霞浦县| 淄博市| 博罗县| 始兴县| 石狮市| 丰城市| 白沙| 水城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