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念善,一念惡
- 不可不讀的人性寓言故事:輕輕松松就能讀懂人性
- 丁丁編著
- 6449字
- 2019-08-23 16:29:12
善良給生命一次回頭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不因為善心而回頭,那他將落入萬丈深淵,是善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
列車乘警經常接到旅客報警,說他們晚上熟睡以后經常被小偷扒走財物,防不勝防。乘警決定要抓住這個小偷。有一天深夜巡邏時,乘警發現一個年輕人正將手伸進一位熟睡乘客的口袋,乘警大喊一聲,立即追了過去。小偷向餐車方向逃跑。乘警知道,火車正在飛奔,小偷是不敢跳車的,除非他是瘋子。乘警漸漸放慢了腳步,開始用對講機和餐車那頭的乘警聯絡。
可正在這時,火車突然停了,只見小偷迅速地躍上一個敞開的窗口。當時乘警心想,完了,這家伙要逃掉了。
就在小偷準備跳下去的時候,聽到一個男孩的尖叫聲。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剛才急剎車時男孩一頭撞在了車廂上,鮮血直流。小偷猶豫了一下,從窗口上跳了下來,一把抱起小男孩奔往列車醫務室。
小偷被乘警抓住了,可乘警說這個小偷真是太幸運了。乘客們都有些不理解。
接著,乘警說了一句讓大家心驚肉跳的話:“因為火車所在的地方,兩邊都是萬丈深淵。”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因此也就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從這個意義上可以這樣認為,即使是一個被認為十惡不赦的人,在他的心底也會埋藏著好的東西,在某一個時刻、一個微妙的時機、一件小事,也許會點燃人性深處最美的那一部分。比如說故事中的這個小偷,如果小偷沒有那一個回頭的舉動,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是小孩的驚叫聲觸動了他人性中最柔軟的部分,他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小偷的“善”在拯救別人生命的同時,也拯救了他的“惡”,讓他避免了陷入萬劫不復之深淵的厄運。
守住人性中的底線
他用人性中的善保住了一個新生命,也為自己贏得了一生的坦然。
一位名醫,在當地享有盛譽。有一天,一位青年女性來找他看病,名醫檢查后發現,她的子宮里有一個瘤,需要手術割除。
手術很快就安排好了。手術室里都是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對這位有過上千次手術經驗的名醫來說,這只是個小手術。
他切開病人的腹部,向子宮深處觀察,準備下刀。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額頭。他看到了一件令他難以置信的事:子宮里長的不是腫瘤,是個胎兒!
他的手顫抖了,內心陷入矛盾的掙扎中,如果硬把胎兒拿掉,然后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病人一定會感激得恩同再造;相反,如果他承認自己看走眼了,那么,他將聲名掃地。
經過幾秒鐘的猶豫,他終于下了決心,小心縫合刀口之后,回到辦公室,靜待病人蘇醒。然后,他走到病人床前,對病人和病人家屬說:“對不起!我看錯了,你只是懷孕,沒有長瘤。所幸及時發現,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個可愛的小寶寶!”
病人和家屬全呆住了。隔了幾秒鐘,病人的丈夫突然沖過去,抓住他的衣領,吼道:“你這個庸醫,我要找你算賬!”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發育正常,但醫生被告得差點破產。
有朋友笑他:“為什么不將錯就錯?你就說那是個畸形的死胎,又有誰能知道?”
“上帝會知道!”名醫只是淡淡一笑。
守住良知,就是守住人性的最后底線。每個人都會經受善與惡的考驗,在善念與惡念交疊閃現的那一剎那,保持自己的理智和惻隱之心,選擇遵從善良的心,人性所散發的力量便會震撼世界。善與惡就像銅錢的兩面,在許多人生場合交替出現,讓我們時刻擦亮心靈的眼睛,看清事物的真相,分清善惡的痕跡,在善良被蒙蔽的瞬間,毫不猶豫地服從內心真正的召喚,去選擇良知與人性中善的光亮。
上帝的最高獎賞
當你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時,你會埋怨命運嗎?慈愛還停留在你的身上嗎?你還會一如既往地做善良的事嗎?
1963年,一個小女孩寫信給一家報紙的總編,因為她遇上了一件麻煩的事情:她幫媽媽摘回了一籃子草莓,媽媽只是夸了她一句“好孩子”,卻給調皮貪玩的弟弟一個大蘋果。她想問一下熱心的總編先生: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嗎?難道她和她周圍的好孩子都被上帝遺忘了嗎?
總編收到小女孩的來信,看了以后心里十分難過。可是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一個問題。
就在第二天,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了一場婚禮。就在這場婚禮上,總編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牧師主持訂婚儀式,準新娘和準新郎開始互贈戒指,或許是他們太激動了,兩人都陰差陽錯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旁邊的牧師看見了,幽默地插了一句:“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牧師的話讓總編覺得眼前一亮,他想:“右手本來已經非常完美了,沒有必要再用飾物裝點右手了。同樣,那些有美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大家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總編終于找到了小女孩要的答案: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的最高獎賞;同樣,上帝讓好孩子成為好孩子,也就是對好孩子的最高獎賞。
總編發現這一真理后,興奮不已,當天晚上立即給小女孩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安慰小女孩說:
“……你不要煩惱,不要憂愁,上帝讓你成為一個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
人們常說好人有好報,但有很多時候似乎并非如此,好像自己付出了,卻得不到一點兒回報,哪怕一句贊美的話,于是我們開始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其實,行善的人是不需要有回報的。你知道嗎?上帝已經在天堂看見了你無私的行為,他會對他的子民說:“看,這就是我跟你們說的好人!”善良是上帝對人性最好的肯定,也是送給人們的最高獎賞。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只小狗瘸了,它覺得自己是不幸的。當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和它同樣命運的人時,它就不再絕望了,因為它知道那個人會用心地愛它,做它真正的主人。
寵物市場上,一個30多歲的男人牽著6只毛茸茸的小狗站在那里,手里舉著一塊牌子:“出售小狗。”其中,有一只小狗緊緊地貼在男人的腳邊,嗚嗚地低聲叫著。
一會兒,一個小男孩慢慢地走到了賣狗人的面前。
“先生,你的小狗賣多少錢?”小男孩問道。
“20美元。”
“能讓我先看看它們嗎?”
小男孩蹲下身來逗那些活潑可愛的小狗。他看到了那只嗚嗚叫著的小狗。
“這只小狗怎么了?”小男孩好奇地問道。
“它的一條腿瘸了,生了一場病就變成這樣了。”
“我想買這只小狗。”
“這條小狗不賣。”賣狗人想了一下,說:“如果你很想要,我可以把它送給你!”
“不!”小男孩認真地看著對方,一字一句地說:“我不需要你的贈予。這只小狗應該和別的小狗一樣值20美元!”
“它的腿不好,不可能像別的小狗那樣蹦蹦跳跳地陪你玩。”
小男孩低著頭,輕聲說道:“我自己也不能蹦蹦跳跳了。這只小狗需要一個理解它的人,給它一份關愛。”說完,他卷起褲腳,露出一條嚴重畸形的小腿。
用既定的標準來衡量事物,戴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周圍的世界,并習慣于用主觀臆斷去評判他人的價值,是人性中的“常態”。這種主觀色彩濃重的趨同心理,常常讓我們的所作所為有失公允。人性中的不完善,是產生勢利意識和偏見的根源。
其實,對于生命來說,每一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尊重對方也就是尊重自己。真正的善良并非自上而下的憐憫與同情,更不是強者對弱者的無端施舍,而是一種能把萬物蒼生視為同一高度,并真正去尊重的情懷。人性的可貴,莫過于此。
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只要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又近了一步。
寒冷的街頭,一個衣著破爛的丹麥小女孩站在一家蛋糕店的門前,看著櫥窗里的大蛋糕,眼睛都直了。她已經在寒風里站了很久,還是沒有離去。
這時,蛋糕店的門被推開了,走出了一個漂亮的女店員。她問門前的小女孩:“小妹妹,你是在這里等人嗎?天快黑了,還是趕緊回家吧!”
“不,我是在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塊又漂亮又美味的大蛋糕。”小女孩認真地抬起頭問,“姐姐,你說上帝能夠聽見我的請求嗎?”
“會的!”女職員認真地點點頭,接著,她把小女孩帶進了蛋糕店。小女孩看著五顏六色的蛋糕和光亮的蠟燭,一臉的羨慕與陶醉。
一會兒,女職員端來了一盆熱水,拿了一條毛巾。她把小女孩帶到一邊,開始給小女孩洗手洗臉。小女孩的臉已經在外面被寒風凍得通紅,她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這位女職員在她身邊忙著,一臉的疑惑。
到了最后,女職員用碟子端來一塊大蛋糕,上面放著許多亮晶晶的果仁。小女孩遲疑地接過了大蛋糕,看了看女職員,眼眶里蓄滿了淚水。
女職員對著小女孩笑了笑,說:“小妹妹,還有什么需要嗎?”
“我可以吻你一下嗎?”小女孩親了一下女職員,俯在她的耳邊輕輕地問了一句:“姐姐,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人之行善,并不是體現在口頭上喋喋不休的說教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善舉也可以讓你成為拯救他人于苦難之中的上帝。上帝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擁有仁愛之心,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周圍的人,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的距離更近了。
識別虛偽面孔下的歹意
虛偽面孔下的歹意就像一支暗箭,會在不經意之間傷害到你。
一只年幼無知的小老鼠,因毫無準備差點被人逮住。它向母親講述了它的歷險經過:“我穿過環繞著的山巒,一路小跑。這時候,兩只動物引起了我的關注,一只溫柔、善良而親切;另一只卻好激動、愛爭吵,它的嗓音尖厲刺耳,頭上還頂著個大肉包,尾巴展開著翎毛,它的兩只胳膊向空中升起,好像就要飛翔一般。”
小老鼠向媽媽描述的原來是只小公雞,但它敘述得卻像是從遙遠的南美洲來的動物一般。
“它用雙臂拍打著自己的雙肋,”小老鼠接著說,“發出好大的聲響。感謝上帝賦予我膽量,可我還是嚇得逃跑了。我在心里咒罵它,沒有它,我就會和那只看來非常溫和的動物結識了。它和我們一樣,身上有著柔軟的毛,有斑紋,長尾巴,舉止斯文,目光穩重、炯炯有神。我尋思,它和我們老鼠一定能友好相處,因為它耳朵的形狀也與我們的大體相同。正當我要與它打招呼時,另外那個家伙發出的巨響把我給嚇跑了。”這個溫和的家伙到底是誰呢?
“我的孩子,”鼠媽媽說,“這溫和的家伙是貓,在它虛偽的面孔下卻有著不可告人的歹意。它專門捕食我們的同胞;另一只是公雞,而它根本不會危害我們,也許有一天還會成為我們的美餐。”
生活中也是如此。面相不和善的人也許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在我們遭遇危難時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而那些表面溫柔、善良的人背后卻可能隱藏著一副邪惡歹毒的心腸。
識別虛偽面孔下的歹意常常比認識一顆深埋的善心更加重要。深藏的歹意就像一支暗箭,會在不經意之間傷害到你。
提防身邊的偽君子
生活中的偽君子,我們不得不防。
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山坡上的一群羊已經回家,只有一只公羊還在那里玩著,可能是初夏的晚景太美了,玩得高興而忘了回去的時間。一只狼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來,撲向羊。這羊也不示弱,勇敢地跳起來,用角拼命抵抗。戰斗愈來愈激烈,狼怒吼著,羊也嘶鳴著。但狼畢竟是太兇猛了,羊不能敵,它越來越吃力了,只得向鄰居們發出求救聲。
牲畜們都在向家里走去。聽到求救聲,牛從樹叢間向這個地方望了望,發現是狼,便翹起尾巴,揚起四蹄,奔下山去。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也一溜煙地跑向村子。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地溜下山坡。豬經過這里,發現是狼,身子一扳,沖下山坡。兔子經過這里,發現是狼,箭一般地逃進村子……
山下的茅屋門前,一條狗聽見羊的呼喚,急忙奔向山坡——比疾風還快,從深草叢中一躍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倉皇逃向森林……狗扶著羊走回家來。
第二天,羊正靠在屋子一側的墻邊養傷。周圍擠滿了前來探望的鄰居。牛說:“你怎么不告訴我?我的角足可以剜出狼的肚腸!”馬說:“你怎么不告訴我?我的蹄子可以叫狼粉身碎骨!”驢說:“你怎么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就會把狼嚇得魂飛魄散!”豬說:“你怎么不告訴我?我一嘴拱去,可以叫狼摔到巖下!”兔子說:“你怎么不告訴我?我跑得最快,可以叫人來援救!”……
在這鬧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人若分為三類,可以分為:君子、小人和偽君子。君子可交,小人可敵,唯獨偽君子不易辨識。因為他們常常以朋友的面目出現,卻在你遇到困難時棄你于不顧。在你擺脫困境時,他們又會蜂擁而至,為你送來“真誠的”祝福,可能還會埋怨幾句:有困難怎么不找老朋友我啊?這時,就是你揭開他們偽善面紗的最佳時機。
莫踩仇恨袋
不要輕易去碰仇恨袋,你越侵犯它,它越會膨脹,與你敵對到底。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仇恨是人性中的劣根,它隱藏在人性的深處,一旦觸及便會迅速地膨脹,控制人的思想。根除它的關鍵是不要記仇,忘記它,如果不能則最好遠離它。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埋有仇恨的火種,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人性美好的甘泉去澆滅那些忽閃忽隱的火星,切不能助長仇恨的地獄之火肆虐,并將自己無情焚毀。拋卻心中的仇恨,我們才能享受心中的安詳、靜謐、和諧、從容……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在危險之中,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
一只老鼠路過一片森林時,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深的水坑里,怎么也爬不上來。它吱吱地叫著,可是誰也聽不見。可憐的老鼠心想,這個水坑大概就是自己的墳墓了。
正在這時,一只大象經過這里,救了老鼠。
“謝謝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一定會報答你。”
大象笑著說:“你一只小老鼠怎么報答我呢?”
沒多久,大象不幸被獵人捉住了。獵人們用繩子把大象捆了起來,準備等天亮后運走。大象傷心地躺在地上,無論怎么掙扎,也無法把繩子扯斷。
這時,小老鼠突然出現了,它開始咬大象腳上的繩子,終于在天亮前咬斷了繩子。
“你看到了吧,一只小老鼠也有派上用場的時候!”小老鼠對重獲自由的大象說。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行為,無形之中切斷了自己的退路,因為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有著密切的聯系,自私就是孤立自身。在別人遇到危難時,予以漠視是人應該摒棄的一種行為。其實幫助別人也可以有一份不一樣的收獲,當你身陷困境時,你會發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所以,行善也是在為自己積德。
天堂與地獄
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里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里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所小學里,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經常向瑪琳娜老師詢問天堂在哪里。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和求知欲望,瑪琳娜老師請來了莫迪神父。
莫迪神父首先在黑板中間畫了一條線,把黑板分成兩邊,左邊寫著“天堂”,右邊寫著“地獄”,然后對孩子們說:“我要求你們每一個人分別在‘天堂’和‘地獄’下面寫下與你們的想象或期望相符的內容。”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這樣呈現出來了:
花朵、歡笑、樹木、天空、愛情、陽光、詩歌、春天、音樂……
在“地獄”這一邊,孩子們寫下了這樣一些字眼:
黑暗、骯臟、惡魔、哭泣、殘殺、恐怖、仇恨、流血、丑陋……
等孩子們寫完之后,神父對他們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天堂是具備了一切美好事物與美好心靈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人叫作天堂,有人叫作天國,或者凈土、極樂世界。地獄呢?正好相反,是充斥了一切丑惡事物與丑惡心靈的地方。那么,有沒有人知道:人間在哪里呢?”
孩子們說:“人間是介于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地方。”
神父說:“錯了。”
孩子們露出不解的神色。
神父告訴孩子們:“人間不是介于天堂與地獄之間。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里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里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所謂人性的“地獄”即是人性中最為陰暗的部分,這部分是隱秘的,但又會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說骯臟、殘殺、恐怖、仇恨,等等。身處人性的“地獄”,人總是不能理智行事,總是在不覺中讓自己的行為滑向人性的深淵。當然,凡事都有對立的一面,“天堂”也是存在于人性當中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是我們要提倡和追求的部分。
究竟你生存的世界是地獄還是天堂,完全取決于你自己。你凸顯人性中黑暗的一面,那么它就是地獄;你與人性中光明的事物為伍,那么幸福也就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