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科學故事
- 鄭士波 魏志敏
- 1592字
- 2020-07-08 14:46:46
博學的亞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臘的沿海地區,后移居雅典,在那里師從哲學大師柏拉圖。這為其日后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就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亞里士多德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在哲學、政治學、教育學、邏輯學、生物學、醫學、天文學、物理學都有所創見。他在哲學方面著有《形而上學》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說”,即構成事物的要素必須包括四個方面: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質料因是形成的基本物質,形式因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動力因是物質存在的原因和作用,目的因則為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四種因素搞清楚了,人們對物體也便有了清晰的認識。

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在歐洲流行了近2000年。
除了哲學,亞里士多德對科學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在天文學方面,他相信地心說。同時,他認為地球和其他天體由不同物質構成,前者由水、氣、火、土組成,而其他天體則是由“以太”構成。在物理方面,他否定了原子論,更不相信有什么虛空;在生物學方面,得益于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幫助,亞歷山大帶兵遠征各地的時候經常為他帶回各種動植物的標本供他研究。亞里士多德親自解剖過50多種動物,以了解它們的生理構造。而且亞里士多德還對動植物進行了初步分類,當時他區分的種類已達500多種,為后來生物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亞里士多德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多體現在《物理學》一書中,這部書主要從三個方面討論了事物的運動問題。第一,運動的本質、種類和形式,運動的本質就是運動物體潛能的實現,潛在的能力得以實現即為運動。運動的形式可分為兩種:環形運動與直線運動。第二,運動的條件——地點與時間,任何事物的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中進行的,所以地點和時間是運動的必要條件。第三,運動與運動者,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運動的物體必然被某物所運動,要么被自身的運動本原所運動,要么被他物所運動。

這幅圖畫描繪的是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師柏拉圖在雅典學院辯論哲學問題時的情景。
亞里士多德經過不懈努力,做出一些創造性的發現,如鯨不是魚,它是胎生。他還關注過遺傳學方面的問題,提出:“黑白兩個不同膚色的人結婚以后,其子女是白皮膚的,但再過一代在孫子、孫女中又會出現黑皮膚的人。這種隔代遺傳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個偉大的問題雖在2000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直到20世紀,隱性基因才圓滿回答了這一問題。
在教育方面,亞里士多德也堪稱一代宗師。亞里士多德經過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充分考察,又結合自己的人性論、認識論等方面的成果,形成一套獨立的教育思想。他認為人是通過靈魂來感覺和思考的,靈魂借助身體的各種感官感知外界事物,再經過自身理性的思考最終形成知識和真理。鑒于此,亞里士多德把靈魂分兩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它的作用是思維、理解和認識。亞里士多德強調教育的目的在于,在非理性靈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理性靈魂的作用,以理性靈魂的充分發展作為終極目的。
亞里士多德為踐行自己的教育思想,開設專門的哲學學校。在他的學校里非常注重實踐,認為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才能獲得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在師生關系方面,亞里士多德倡導教學相長,反對師道尊嚴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做法。他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倍宜眢w力行,突破了其師的理論范圍,開創了新的境界。
亞里士多德成果之多,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他一生有170部專著,光流傳下來的就有47部。這些著作涉及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等各門學科,是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
亞里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是空前絕后的,絕對稱得上是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大師。有鑒于此,后人將他與其師柏拉圖還有蘇格拉底并稱為“古希臘三賢”,也有人將這三人喻為“古希臘科學史上的三座高峰”。恩格斯稱之為“最博學的人”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