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暗自懷疑命運的安排

【原文】

獨算余食廩米[1]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2];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余竊疑之。

【注釋】

[1]廩米:舊指公家發給廩生的糧食。

[2]出貢:秀才一經成為貢生,就不再受儒學管教,俗稱“出貢”。

【譯文】

孔先生推算我領廩生的俸米,需要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出貢,但我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屠宗師就已經批準我補了貢生。我暗自就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命數有些不靈驗了。

【解讀】

雖然說了凡先生有了一個模糊的宿命論的思想,但它并不能真正地代表了凡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聽天由命”也不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應該有的態度。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是輕易不會信命的,了凡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況且,儒家思想也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并不是天生就注定的,而是和一個人后天的所作所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了凡先生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堅定的儒家思想信仰者,因此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命運在生下來的那天就注定。所以,了凡先生期待著某一天出一件事情和孔老先生所預測的不一樣,能夠讓自己推翻宿命論。

不久之后,了凡先生所等待的事情終于發生了。了凡先生從廩生到貢生所需要領的廩米的數量跟孔老先生推斷的不一樣。

先說一下什么是廩米:所謂的廩米就是指朝廷發放給廩生的俸祿米。當時的廩生是由國家供養的,他們每個月都會領到國家發放的糧食。只要領取到了一定數量的廩米之后,廩生就可以升級成貢生了。古時候讀書人從廩生提升到貢生之后,朝廷就不再提供廩米了,廩生的缺也會讓別人來替補。這也相當于是一種官位上的提升。

按照孔老先生之前的推算,了凡先生應該是在一共領取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夠“出貢”,也就是成為貢生。但是,當了凡先生真正地開始成為廩生、開始享受國家給發給他的廩米的時候,卻出現了與孔老先生推測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了凡在領取到第七十一石的時候,就因為被屠宗師批準補貢而成為一名貢生了。補貢和出貢是不一樣的:出貢是一個廩生領取廩米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后,就自動升級為貢生了;而補貢是廩生在領取廩米的時候,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而被特別批注成為貢生。雖然事情的過程是不一樣的,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了凡先生成為了貢生。文中提到的“屠宗師”是當時的提學,他看中了了凡先生的修養學識,覺得了凡先生的文章寫得不錯,是個人才,于是提前提拔了凡先生補貢。

這件事情讓了凡先生非常開心。首先,貢生要比廩生高出一個等級,也就是說從廩生升級成為貢生就相當于升官或者是升職了,這種時候作為當事人當然是十分高興的了。另外,這樣的一個結果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孔老先生的推測不正確,也就間接地證明了人的命運不是天生就是注定的。這一點才是了凡先生最關注的。

這個小小的插曲,也能提醒我們,對于別人的評價或推斷,不能盲目地信服,更不能持宿命論,聽天由命,而是要有質疑的精神,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了凡先生的這次小小的懷疑,便是他“命由我造”思想的萌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苗栗县| 沙田区| 满城县| 邢台市| 双牌县| 九寨沟县| 安庆市| 河池市| 南丰县| 郑州市| 天柱县| 石河子市| 泽普县| 甘德县| 察隅县| 图木舒克市| 静安区| 轮台县| 白朗县| 英德市| 南昌市| 静海县| 贵港市| 海原县| 胶州市| 盖州市| 大港区| 禄丰县| 临澧县| 集安市| 丘北县| 晋城| 梁河县| 彩票| 惠安县| 和田市| 吕梁市| 那曲县| 边坝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