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情商課(經典案例升級版)
- 哈佛公開課研究會
- 1931字
- 2019-10-21 16:14:07
哈佛大學看的不僅僅是成績單
哈佛大學身為世界頂級學府之一,必然擇生嚴格。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想哈佛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是要門門滿分嗎?是要智商超高嗎?誠然,哈佛大學的學生智商必然很高,成績也必須名列前茅,不過他們最看重的,并非是成績最優異的學生。
2005年的圣誕節前夕,一位名叫湯玫捷的學生收到了來自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以及每年4.5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這是中國學生唯一一次被哈佛提前錄取,而就算亞洲也僅僅出現了兩次。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全球知名的頂尖學府哈佛大學視這個中國女孩為最符合哈佛精神、最需要提前搶到手的優異學生。
那么這個湯玫捷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她的考分最高嗎?她是不是各項競賽都榜上有名呢?湯玫捷所在學校的老師對她這樣評價:湯玫捷不是我們學校里成績最好的學生,她從來沒有在各類數理化競賽中得過獎,奧數更是連進都沒進去過。
這就讓很多人費解了,哈佛大學到底是憑什么標準來招收學生的呢?
拿起哈佛大學的入學申請表,你就會發現,除了我們大家熟知的考試成績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比如社會工作、興趣愛好、老師推薦信,外加兩篇小論文,等等。湯玫捷曾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參加過辯論會,曾作為交換學生,到美國著名私校西德威爾中學學習過一年。在那里,她被學生們稱之為“學生領袖型人才”。她非常的獨立、自主,善于思考,對于很多事情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特別是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非常之強。據她的同學說,他們幾乎從未看見她因為什么事情發過脾氣。因此她很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
而哈佛大學的招生標準也由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道出:我們需要的不是一位考試機器,我們要求學生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有學術精神,有領導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強大的情緒控制力。哈佛大學培養的都是未來的精英,是在政治、法律、金融、管理和學術各個領域的頂尖精英,而精英,是不允許情緒失控的。哈佛大學十分重視年輕人的情商發展。在哈佛大學看來,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高情商所散發出來的領袖氣質更重要。哈佛大學需要的是智商與情商兼備的人。我們堅信,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當然,高情商的人不僅僅是受哈佛大學的青睞,在任何領域都更容易受到別人的關注和重視。這樣的人發展潛力非常大,能夠克服很多的困難,創造很多的奇跡。
2006年6月,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新學生會主席票選出來了,當選者是來自中國寧波的美麗女孩朱成。那么,她到底是如何經過激烈角逐,才當選素有哈佛“總統”之稱的研究生院學生會主席的呢?
2006年1月,兩年一度的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生總會競選活動拉開了帷幕。一個月之后,朱成在哈佛研究生院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宣布參選。這一舉動就像在哈佛大學里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哈佛大學建校370年來,能夠成為學生會總會主席的外籍學生只有三位,而亞洲學生則從未參加過主席的競選。
在47名參加競選的人中,有2名美國博士生對朱成的威脅最大:哲學研究生院、自然和生物研究生院的學生會主席哈恩·吉米,以及基礎科學研究生院的高材生隆德里桑斯。
這次的競爭非常激烈。2006年2月20日,《哈佛周末評論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人并不排外,但是,美國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可,使得一個外國學生要取得這場競選的勝利,幾乎不可能。
這篇文章并沒有嚇倒朱成,長期獨立的生活體驗讓她擁有非同一般的抗壓能力,她壓制住心中的恐懼與慌亂,運用自己是中國人的優勢,用自己良好的交際能力找到了幾位中國留學生幫助她競選。
她的這幾位留學生朋友非常熱情,并且個個才藝出眾,是中國書畫、樂器、京劇、民歌、民間手工藝等各方面的高手。他們購置了服裝、道具、樂器、布景,并租賃了場地,打算從5月1日起,舉辦一個轟轟烈烈的中國文化周。
不久,一個由14人組成的歌舞團,開始在哈佛大學11個研究生院進行巡回演出。精美的舞臺布景,穆桂英和花木蘭英姿颯爽的造型,讓他們的演出很快就掀起了一陣陣熱潮。在當地華僑的全力支持下,中國文化周還舉行了雜技、太極拳、氣功等專場表演。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加之有朱成團隊盡心的演繹,感動了哈佛學子。一個美國學生在哈佛《科學與時訊報》上發表文章說:“這次中國文化周所展現的燦爛的中國文明,給‘中國學生總是得A’的現象作出了最好的詮釋。通過這場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看到中國學生的優秀。”
2006年6月8日,朱成正式出任2006屆至2007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會總會主席,她和伙伴們用自信、友好、團結和智慧成就了中國人的驕傲。
朱成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的高情商。她在壓力面前不氣餒、不慌亂,冷靜分析自己的優勢并且尋求外力協助,最終實現了一個奇跡,成為哈佛大學370年校史上第一位華人學生會總主席!
親愛的朋友,情商完全是由后天培養起來的,只要你覺悟到它的重要性,任何時候想要學習與提高,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