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當然,人們也不會伸手打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作為青少年,要想在社會交往中給他人留下好印象,讓自己處處受人歡迎,就要講禮貌,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社交關系,成為社交達人。
好形象,從“頭”做起
巍峨的大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一定是聳入云霄的山巔。因為山巔代表著山的高度,當我們不遺余力地攀爬到山巔,目之所及帶來的一定是心曠神怡的感受。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也恰如高山,以頭頂作為自己的最高處,因而很多人都非常重視“頭”,也愿意從頭做起,打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實際上,注意頭部衛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之一,也是彰顯自身素質和良好衛生習慣的窗口。一個人如果滿頭油膩,再頂著滿頭的頭皮屑,一定會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厭惡。因而,要注意個人衛生,才能給他人留下好印象,也才能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具體而言,要保持頭部衛生,就要勤洗頭。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更是要每天洗頭。對于頭發有些油膩的人而言,還要使用清爽去屑的洗發水,要知道,一頭干凈芬芳的頭發,會讓他人對你頓生好感。
樂樂正在讀小學五年級,暑假之后,就要升入六年級。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樂樂而言,因為荷爾蒙分泌旺盛,再加上愛運動,愛出汗,所以身上體味很重,頭發更是油膩膩的,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大塊的頭皮屑。
眼看著就要升入畢業班,媽媽雖然此前沒有給樂樂報名參加校外培訓班、補習班,此時也無法繼續保持淡定,本著給孩子添磚加瓦的目的,媽媽給樂樂報名參加了一對一的數學和英語課程補習班。頭一天晚上,樂樂和爸爸去打籃球,到家的時候天色已晚,樂樂沒有洗漱就睡下了。次日早晨趕著上課,樂樂也沒有時間洗頭,就頂著油膩的頭發去上課的地方了。結果,一對一上課的地方是一間很小的教室,老師有的時候還和樂樂并肩坐著,頭部挨在一起講解題目。沒過多久,老師就皺起眉頭,因為樂樂的頭發都“餿”了。上完課,老師當即給媽媽發短信:“樂樂媽媽,晚上可以督促孩子洗澡洗頭嗎?教室太小。”媽媽明白老師的意思,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又向老師解釋了原因。晚上,等到樂樂回到家里,媽媽當即和樂樂約法三章:“每天出去運動可以,但是回家之后必須洗澡洗頭,否則會把老師熏暈的。”聽完媽媽的話,樂樂忍不住笑起來,同時也覺得很羞愧。當天晚上,樂樂又和爸爸打籃球,不過這次回家后他特意用有花香味道的洗發水,把頭發洗得干干凈凈。第二天上課,樂樂明顯感覺到,老師不再屏息凝氣,而是很愿意與他親近。
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加之大多數孩子都愛運動,愛出汗,導致體味濃重。尤其是頭部的汗毛孔非常粗,另外毛囊和汗腺分泌也很密集,所以頭部的味道尤其大。作為青少年,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每天不管多么累,都要把頭部清洗干凈。
除了注意個人衛生之外,青少年要想打造良好形象,給他人留下好印象,還要注意設計合適的發型。眾所周知,每個孩子的身材、臉型和發質都是不同的。為了更賞心悅目,青少年在漸漸長大之后,也要為自己設計合適的發型。如果不知道自己留什么發型好看,還可以咨詢設計師。合適的發型能對人的形象起到良好的裝飾作用,也可以讓人變得更加精神。反之,一個人即使長得再英俊或者漂亮,如果沒有合適的發型,也不能表現出自身優勢。
和男孩子相比,長發飄飄的女孩更要注重頭部的衛生,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發型。大多數男孩子頭發短,發型的可塑性沒有那么強。但是女孩子不同。她們有的長發飄飄,有的女孩即使頭發短,也比男孩的頭發長,因而女孩的頭發清潔問題更需要做好。此外,頭發長,可塑性強,使得女孩的發型多變。當然,對于青春期女孩而言,愛美之心固然人人有之,但應該以學習為重,而不是把愛美放在第一位。發型要端莊大方、清爽怡人,才更有利于女孩的成長和發育。
總而言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在保證衛生的前提下兼顧形象,從“頭”做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成功地提升個人素質。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長輩的精心呵護,因而凡事都依賴父母和長輩。在這樣安逸的環境中,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越來越差,還有些孩子學會了看父母和長輩的臉色行事。例如,有的孩子已經讀小學六年級,上學的時候還需要長輩幫他們背書包;有的孩子已經讀初中,依然不能生活自理,總是要依靠父母或者長輩照顧。不得不說,這樣的孩子也許學習很優秀,但是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
軍隊,一直有著嚴明的紀律和極高的標準,對于身體姿態方面,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孩子雖然不是軍人,卻也應該遵守軍隊對軍人言行舉止的要求,這樣才能以良好的形象示人。尤其是男孩子,應該培養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比較關心孩子的學習,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可以凡事都不過多要求孩子。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涉及方方面面,學習成績好對于孩子而言,只是成長的一個方面。就像一棵大樹,只有把根扎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樹根就是傾斜的,那么小樹根本無法茁壯成長。孩子也是如此,唯有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幫助孩子建立人生的秩序,孩子才能更好地長大成人。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看似是對孩子舉止的要求,其實能夠間接地培養孩子作息規律,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讓孩子以自律嚴謹的形象示人。做人不但要注重大的方面,也要注重微小的言行細節,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能有效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有一天,爸爸帶著樂樂去同事家里做客。到了同事家里,樂樂坐得很端正,即使同事的兒子皮皮坐在沙發上歪歪扭扭,樂樂也正襟端坐。看著皮皮坐得松松垮垮、頑皮搗蛋的樣子,再看看樂樂坐得那么端正,同事忍不住說:“皮皮,你看看樂樂哥哥坐得多么好,你就像沒骨頭的軟面魚似的,不管走到哪里都歪歪斜斜,能躺著就絕不坐著,能坐著就絕不站著,真不知道你以后該怎么辦!”看到爸爸數落自己,皮皮有些不高興,就帶著樂樂去自己的房間里玩去了。
同事問樂樂爸爸:“老宋,你是怎么教導樂樂的?孩子教得真好,看著素質就很高。”樂樂爸爸笑起來:“其實,樂樂有段時間也和皮皮一樣,總想躺著,吃完飯就往沙發上一歪看電視。后來,我就和他約法三章,讓他必須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但是孩子自制力差,還需要經常提醒,一開始他也很煩,后來發現保持端正的姿態的確能給人好印象,自己也會顯得比較有精神,漸漸地也就接受了。為此,我還專門和他做過一個實驗,就是和他通電話,分別嘗試躺著、歪斜著和正襟危坐且面帶笑容的姿態,讓他通過電話線感受聲音的不同。他這才相信姿態不同,也會影響聲音,更何況是當面看到一個人歪歪斜斜呢!后來,他也就有意識地改變,也不反感我和他媽媽總是提醒他了。”同事情不自禁地對樂樂爸爸豎起大拇指,說:“老宋,你可真是教子有方,我也要向你學習,還要讓皮皮多和樂樂學習。”
獨生子女習慣了被父母嬌慣著,所以他們不知不覺間就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然而,作為父母,可以疼愛孩子,卻不要放縱溺愛孩子,否則孩子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事例中樂樂的爸爸非常用心,為了說服樂樂保持端正的姿態,他還專門以不同的姿態打電話給樂樂,讓樂樂感受到姿態不同通過電話線傳遞的聲音都會不同。可想而知,如果是親自面對姿態不同的人,給人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為此,樂樂才能主動接受爸爸媽媽的監督,也積極地調整姿態,最終成為有氣質、有素質的優秀男孩。
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和他人相處,也要在人群中生活。尤其是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要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的行為規范,從而融入社會人群之中。作為青少年,身體正處于快速的生長發育階段,也正在養成人生的好習慣和良好的行為舉止,就更應該努力規范自己的言行。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彬彬有禮,保持端正的姿態,才能提振自己的精氣神,也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有理不在聲高,輕聲細語展現修養
在潛意識的影響下,人們在說重要的事情,或者是著急緊張的情況下,說話的聲音會情不自禁地提高,這都是“有理聲高”的觀念在搗亂。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聲音高并不能代表有理,從人際交往的角度而言,這反而是沒有禮貌的表現。要想展現自身的良好修養,女孩要學會溫言細語,讓語言如同清泉汩汩流入人心;男孩要學會彬彬有禮,不卑不亢,以適中的聲調和禮貌的語氣與他人溝通,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一個人的修養,體現在很多方面,既有大的思想品質方面,也有小的言行舉止方面。作為青少年,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在與人相處時有更好的表現,給人留下好印象,也有助于自身建立和維護好人際關系。
周末,樂樂和媽媽一起去超市里買東西,人很多,每個收銀臺前都排著長長的隊伍。樂樂和媽媽也在隊伍后面排著,正在這個時候,有位女士拿著東西突然擠到前面去,想要加塞。在樂樂和媽媽前面的是位男士,馬上高聲喊道:“嘿,不要加塞,去后面排隊!”女士對于男士的話假裝沒聽見,連頭都沒回,就繼續往前擠。男士走過去,站在女士身后以更大的聲音喊道:“不要加塞,耳朵聽不見嗎?”女士這才回過頭,怒吼男士:“我就一件東西。”男士說:“不管你幾件東西,大家都在排隊,你加塞還有理了嗎?”就這樣,男士和女士爭吵起來,媽媽正觀察著爭吵的情況時,沒留意到樂樂也走了過去。
樂樂走過去之后,非常有禮貌地說:“您好,阿姨,插隊是不對的。如果您覺得自己東西少,或者著急提前結賬,至少應該和前面的人打個招呼,我想大家也能理解你的。”樂樂的話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周圍的顧客都為樂樂豎起大拇指,說:“這個孩子很明白事理,也非常有禮貌。要是這樣的勸說都沒有效果,那可真的沒救了。”女士難以面對眾人指責,只好乖乖地去排隊了。
男士阻止女士加塞的行為是對的,不過也許因為男士的聲調過高,所以導致原本就理虧的女士惱羞成怒,非但沒有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反而與男士爭執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爭吵升級,后果就會很嚴重。樂樂的做法很對,他尊稱該女士為阿姨,并以溫和的態度為女士指出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士繼續插隊,不愿意聽從勸阻,就會招來眾人的指責。為此,女士迫于壓力,只好去隊尾處排隊,也由此避免了矛盾的升級和擴大。
常言道,有理不在聲高。很多人誤以為沒理的人就該遭到厲聲訓斥,殊不知,當吵鬧升級,只能說明有理的人素質也不高。尊重,永遠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尊重,則人際關系根本無法繼續維護下去。作為理性的人,一定要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青少年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情緒激動。在遇到看似不公平的事情時,一定要先控制好自身的情緒,對待他人不卑不亢,才能讓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而不至于事與愿違。
日常禮儀要掌握,待人接物不失禮
作為青少年,雖然剛剛走上獨立社交的道路,卻也要掌握日常禮儀,這樣才能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得更好,也能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很多父母在平常生活中,總是肩負起接待客人的重任,而完全忽略了對孩子禮貌待人好習慣的培養。實際上,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例如,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切勿讓孩子留在自己的房間里自顧自地玩耍,而應該在客人到來的時候迎接客人,向客人問好,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在客人要離開的時候,孩子還應該和父母一起送別客人。這樣一來,在日久天長的練習和實際操作中,孩子就會越來越懂得如何待人接物。
要培養自身良好的禮貌習慣,除了按照父母的教導做好各種事情之外,孩子還應該有意識地學習禮貌。畢竟父母因為自身的教育經歷、生活習慣、禮貌觀念的限制,也未必能夠把禮貌做得面面俱到。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以自主地學習禮貌知識,除了掌握日常基本的禮儀之外,也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禮貌素養。此外,隨著國門的打開,孩子很有可能需要與國際友人相處,也可以學習一些西方禮儀,這樣在與國際友人相處時,才能做到有禮有節。總而言之,禮貌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從生活經驗中得到禮貌的啟示很重要,如今也有各種各樣關于禮貌的書籍能提供給孩子自主學習。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這里所謂的笑臉人其實就是指有禮貌的人。對于孩子而言,唯有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素質,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在人際交往中才能占據主動,也能憑借禮貌贏得他人更大的尊重。
隨著皮皮漸漸長大,爸爸發現皮皮越來越不懂禮貌。這個周末,爸爸因為要加班,就把皮皮也帶到單位里。到了單位,皮皮看到爸爸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連頭也不抬,招呼也不打,就自己半躺到沙發上開始玩游戲。爸爸對皮皮說:“皮皮,快問叔叔好。”皮皮這才極其不情愿地問道:“叔叔好。”看著皮皮小家子氣的樣子,爸爸覺得很尷尬。
爸爸想不明白皮皮為何這么不懂禮貌,為此,也幾次三番教育皮皮,但是效果都不好。后來,爸爸發現這是因為皮皮沒有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原來,每次家里來人,他們從來不讓皮皮出來。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爸爸媽媽馬上調整策略,以后不管家里來什么人,都會讓皮皮出來見客人,也在客人離開的時候,要求皮皮出來送客人。皮皮呢,通過爸爸媽媽的教誨,也通過閱讀一些關于禮貌的書,意識到自己要想擁有好人緣、走到哪里都受人歡迎,就必須更加禮貌地對待他人。為此,皮皮雖然不好意思和別人問好,卻也逼著自己必須變得更加大方,主動問候他人。隨著一段時間的練習,皮皮在禮儀方面做得越來越好,爸爸再也不擔心皮皮的禮貌問題了。
青少年都處于半大不小的年紀,一定要懂得禮貌待人,這樣才能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得更好,也才能讓自己擁有好人緣。其實,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也是要求其養成禮貌習慣的,更何況是已經長大的青少年!
禮貌是人際相處的潤滑劑,也是打開陌生人心扉的敲門磚。青少年一定要懂得禮貌,并把禮貌切實運用到社會交往中,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素質,有效地拓展人脈關系,豐富人脈資源。青少年喜歡在同齡人之中尋求友誼,就更要懂禮貌,以真誠友善為自己贏得好人緣。此外,在遇到不同的交往對象時,青少年還應該因人而異,根據交往對象的年齡、性別、身份、地位等的不同,給予交往對象友好的對待。
禮儀細節要關注,人生成長更從容
新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得到父母的照顧,也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然而,孩子總要長大,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在襁褓中的嬰兒已經變成了小小少年。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實際上,孩子并非生而與父母作對,父母要對孩子更加悉心引導,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也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懂得怎樣才能有禮貌地對待他人。
說到禮貌,很多人馬上想到“請”“謝謝”“對不起”等基本的禮貌用語,不得不說,這些禮貌用語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禮貌要求。當人際關系越來越深入,彼此之間了解更多、交情更深時,只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關注禮儀的細節。禮貌不但能夠促進陌生人之間的關系融洽,也可以讓熟悉的人感到非常舒服。這是因為人人都喜歡被禮貌地對待,而不喜歡被粗俗無禮地對待。尤其是在那些正式的場合,注意禮貌的細節,更能夠彰顯自身的素質和涵養。
最近,樂樂經常跟著爸爸出席各種場合,越來越懂得禮儀。這不,恰逢周末,樂樂還跟著爸爸一起去參加公司的年會呢!年會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在開完會之后聊一聊,相互溝通。樂樂跟在爸爸身邊,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非常有禮貌,得到了很多人的贊許。
年會中,爸爸遇到了曾經提拔他的頂頭上司,馬上與對方攀談起來。在爸爸與前上司攀談的過程中,樂樂一直面帶微笑站在旁邊傾聽。看著彬彬有禮的樂樂,前上司問:“這個孩子是你家的?”爸爸點點頭,樂樂向爸爸前上司問好:“伯伯好!”前上司很高興,還逗著樂樂說了好幾句話呢!后來,爸爸給前上司敬酒,前上司說:“來吧,小家伙,咱們仨!”樂樂當即舉起酒杯,與前上司伯伯干杯。看到樂樂的杯子端得比較高,爸爸當即提醒樂樂:“樂樂,在給長輩敬酒的時候,要把杯子端得比長輩的杯子低。”前上司連聲說:“小孩子,沒關系的。”樂樂馬上對爸爸的話心領神會,當即把杯子放得低一些。前上司哈哈大笑起來,對爸爸說:“你這是要培養一個真正的紳士啊!”說完,前上司又轉頭對樂樂說,“你這個小家伙,真是孺子可教。”就這樣,樂樂陪著爸爸一起,和前上司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到爸爸對于樂樂的禮儀教養是無處不在的。樂樂呢,也知道禮儀的重要性,更是從很多次人際交往中獲益,所以也很積極主動地接受爸爸的教導。對于青少年的禮儀培養,父母和青少年都要非常努力,不但要注重基本的禮儀,也要盡力把禮儀的細節做好,這樣才能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禮儀素質,也讓自己成為懂得禮貌、處處受人歡迎也得到他人認可和尊重的人。
很多父母對于提升青少年的禮儀素養沒有那么重視,總覺得青少年還小,還沒有真正長大,所以無須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殊不知,人生中的很多好習慣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否則,一個不懂得禮貌的青少年只會變本加厲,最終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粗俗者,自己卻毫不自知。人的一生中,大多數人認為只有金錢、物質、學識、能力是資本,卻沒有意識到發自內心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禮儀也是資本。因為是否懂得禮儀,與人際關系是密切相關的,也決定了一個人將會擁有多少朋友和人脈資源。
民以食為天,不可不知的餐桌禮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飲食歷史,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在中國,餐桌絕不僅僅是飽腹的地方,也是表情達意的重要場所。不管是表達對長輩的尊重和孝敬,還是為了求人辦事而說些軟話,或者是為了與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都可以在餐桌上進行。中國的餐桌文化源遠流長,也可以說自古以來,圍著或長或方或圓的餐桌,人們進行過很多活動,甚至有的時候只是席地而坐吃簡單的野餐,也會在人們的心中產生不一樣的情感。
所謂民以食為天,充分告訴我們飲食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也因為深厚的飲食文化,使得餐桌禮儀得以盛行。那么,餐桌禮儀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小小的餐桌,實際上大有乾坤。
餐桌禮儀第一項,就是入座的禮儀。在正式的就餐場合,要等到長輩入座之后,晚輩才能入座。在入座時,要用雙手拿起椅子往后放,然后從左側入座。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在餐桌上哪個位置是長者的位置,常常鬧出笑話,自顧自坐到上座。不管是方桌還是圓桌,正對著門口的位置是上座,理應留給長輩或者位高權重的人或貴賓落座。
餐桌禮儀第二項,入座之后,先不要急于動筷子,同樣要等長輩或者主人動筷子之后,晚輩和客人才能動筷子。這樣的主次順序,是不能打亂的。對于擺放在自己面前的菜,可以在靠近自己的盤沿夾菜,而不要把筷子伸到盤子的對面去夾菜,更不要在盤子里挑挑揀揀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對于擺放位置距離自己比較遠的菜,則可以少吃一些,從而避免總是要伸長胳膊越過整個桌子去夾菜。如今帶有轉盤的圓桌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還是要避免頻繁地轉動轉盤,以免給他人帶來不便。在轉動轉盤之前,還要觀察是否有人正在夾菜,如果有,就要等到別人夾完菜之后再轉動轉盤,否則會讓人心生反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自己喜歡吃且擺放在面前的菜品,也不要自顧自地吃,畢竟桌子上的每道菜都是給所有人品嘗的,要顧及他人。
餐桌禮儀第三項,在餐桌上不要發出異常的響聲,如擤鼻涕、咳嗽等,一定要離開餐桌去洗漱間進行。當情不自禁發出響聲的時候,如打嗝,就要及時道歉,以“不好意思”“對不起”等來緩解大家的尷尬。此外,喝湯的時候也要借助湯勺,把湯舀入自己的嘴巴里,而不要就著盤碗喝湯,避免發出難聽的響聲。
餐桌禮儀第四項,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他人夾菜,可以用公筷給長輩或者客人夾菜,也可以把圓桌上的菜品轉到長輩或者客人面前,讓他們自己夾菜。當餐桌上每次新上來一個菜,都要轉動到長輩或者客人面前,讓他們優先品嘗,看起來這些都是不起眼的細節,卻會給他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餐桌禮儀第五項,當需要吐骨頭等異物的時候,不要用嘴巴直接吐出來,而是要用手拿出來,放到盤子里或者是鋪開的餐巾紙上。如果吐出來的東西不是干凈的骨頭,也可以用餐巾紙捂住嘴巴,從而直接把嘴巴里的東西吐到餐巾紙里包起來。用臟的紙巾要丟到垃圾桶里,不要留在桌子上,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好的感覺。
餐桌禮儀第六項,在中國,餐桌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也是溝通感情的地方,即使美食非常符合你的口味,也不要一味地悶頭大吃,而是要邊吃飯邊與身邊的人溝通幾句,調節氣氛,在長輩或者主人說話的時候,還要看著他們的眼睛,從而表示尊重和關注。
餐桌禮儀第七項,在離開餐桌的時候,同樣要等長輩或者主人離開后再離開。如果一定要先離開,也要對他們說些道歉的話表示禮貌,再行離開。
當然,餐桌禮儀絕不只有這些,針對不同的就餐對象,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青少年在關注基本餐桌禮儀的基礎上,還應該關注更多的用餐細節,才能讓自己在餐桌上有更好的表現,也能夠以優雅的用餐行為贏得他人的好感。
吃是人的本能之一,所以在餐桌上,人們總是會看到眾生百態。要想提升自己的禮貌和涵養,青少年就一定要掌握就餐禮儀,不管是餓還是不餓,都要保持良好的用餐習慣,也要在滿足自身食欲的同時,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關系。當然,如果青少年作為主人參加用餐,那么就要細心地照顧好客人,尤其是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小客人。當青少年恰到好處地肩負起小主人的責任時,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
養成規矩意識,遵守規矩構建社會秩序
前幾年發生的北京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之后沒過多久,又有男子進入虎山被老虎傷害的事件發生。這讓人們不由得沉思:這類事件中,最無辜且可悲的是誰?老虎原本就是山林里的大王,非常兇殘,是因為人類將其禁錮在動物園里,限制了它的野性,從而改變了它的生活習性。但是,老虎的本能沒有改變。在野生動物園里,當事人在距離老虎不遠的地方,當著老虎的面公然從車里下來交換座位,激發出老虎的野性,使得老虎變得嗜血兇殘。然而,老虎是無辜的,因為老虎并沒有做逾越規矩的事情,不守規矩的反而是人。不得不說,事件的當事人對于生命沒有敬畏之心,所以才會導致命喪虎口。假如他們知道什么叫作害怕,也知道什么叫作恐懼,那么完全可以行駛到安全的地方再交換座位,也就不會刺激老虎獸性大發。第二個事件更讓人覺得無語,當事人為了逃票,翻墻進入動物園,結果不幸跌入虎山,同樣成為老虎的獵物。事件發生后,有人覺得農民工收入低,所以才為了節省門票錢翻墻進入動物園。也有人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那就是規矩就是規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無視規矩。去動物園并非不可避免的消費,因而是否翻墻進入動物園也就成為人為的選擇。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再次敲響遵守規矩的警鐘。
什么叫規矩?就是特定的人類群體中,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言行舉止的規則。在特定的人群中,規矩對于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不需要有例外。作為青少年,一定要從小就養成遵守規矩的好習慣,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如果有一次嘗到不守規矩的甜頭,日后就會變本加厲,也可能最終導致嚴重的后果發生。從利益的角度來看,也許最初不守規矩不會受到懲罰,反而還會得到額外的利益,但是日久天長,不守規矩就會釀成惡果,也會導致事情朝著不可預期的方向發展。
很多父母對于青少年是否遵守規矩并不在意,有的時候,他們為了省事,還會慫恿青少年以年紀小為由不遵守規矩。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就是在害孩子,這樣的縱容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明智的父母絕不因為任何理由而放縱孩子,相反,他們會始終嚴格約束孩子,也會讓孩子知道哪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唯有符合社會生活的秩序,孩子們才能更和諧地融入人群,也才能實現和證明自身的價值,從而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認可。否則,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只會招致他人的厭惡,導致人際關系陷入困境。
有一個周末,媽媽和樂樂一起去商場里購物。在乘坐電梯的時候,媽媽上了電梯之后靠著右邊站立,樂樂上了電梯之后上了兩個臺階,和媽媽并肩站立。看到樂樂站立的位置,媽媽對樂樂說:“樂樂,你可以去我前面站著。”樂樂不解:“媽媽,我為何要去你的前面站著?”媽媽笑著說:“你認真觀察下,電梯附近是否經常有標語提醒,讓人們靠著右邊站立?”樂樂說:“沒有發現,但是,為什么要靠右站立呢?”媽媽告訴樂樂:“很多人在乘坐電梯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有急事,所以要快速通過電梯。如果大家都隨便站立,導致電梯通道擁堵,那么著急的人就無法快速通過電梯。因而乘坐電梯的時候,要靠著右邊站立,而把左邊留出來給著急的人通行。”樂樂恍然大悟。
此后乘坐電梯的時候,樂樂也總是自覺地靠著右邊站立。果然,他發現電梯左側常常有著急的人,一步好幾個臺階地上下電梯。有的時候,他自己因為某些事情著急,也會三步并作兩步地通過電梯。
在這個事例中,樂樂一開始不知道在電梯上為何要靠右站立,因而總是隨便站在一個地方,無意間就擋住了通道。后來,在媽媽的提醒下,樂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而也模仿媽媽的樣子靠著電梯右側站立,把左側留給需要的人通行。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雖然小但是非常實用的規矩,對于維護整個社會的秩序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例如,不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這其實不僅是為了還給別人安靜的環境,也可以彰顯出我們良好的素質。再如,不要在排隊的地方隨便插隊,也不要在排隊的時候跟別人貼得太近。當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規矩。另外,在進入特殊的經營場所時,我們還要學會遵守經營場所制定的規矩。例如,駕駛自駕車在野生動物園里穿行的時候,一定不要打開車門,否則付出的將會是生命的代價;在加油站加油的時候,手機響起,不要隨便接聽手機,因為手機的信號對于加油站是危險因素,很可能引起嚴重的后果。如果不守規矩不但會危害自己的性命,也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危害。
整個社會都是因為有了規矩才變得秩序井然。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必須遵守規矩,不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安全,也是為了讓生活更順利,讓每個人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記住,一時不守規矩也許能得到自由,但是這樣的自由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正如人們常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規矩約束內享受相對的自由。此外,維護社會秩序人人有責,當看到有不遵守規矩的人和事情時,每個人都要挺身而出維護秩序,畢竟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氛圍要靠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青少年的規矩意識;作為青少年,也應該積極主動地遵守規矩,從而約束和規范自身的言行,讓自己能夠符合社會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