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你怕了嗎:壓力與驚恐
壓力下的安慰行為
人類大腦的邊緣系統的功能是保證人類能夠生存下去,它能幫助人類避免危險或者不適,從而使我們感到安全,并且隨時尋找機會以獲得安全和舒適。不論我們感到舒適或者不適,大腦都會通過身體語言將這種情緒表現出來。
一般情況下,在感到舒適時,這種精神上的幸福感反映在非語言行為上就表現為滿足和高度自信;而感到不適時,身體就會表現出相應的壓力或者不自信的狀態。人在感到緊張或者不愉快的時候,大腦的邊緣系統為了恢復舒適和幸福的感覺,就會驅使肢體做出一些安慰的動作。
這些安慰行為是為了緩解消極的情緒,使心理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通常情況下這些行為都是可以被觀察和解讀的。
人類的安慰方式多種多樣,兒童時期在感到不安時會吸吮自己的拇指,而成人之后則變成了許多更為隱蔽、更容易被社會接受的方法,例如將吮拇指轉變為咬鉛筆等。當人受到負面刺激時,例如一個難回答的問題或者遇到某些壓抑的事,就會觸摸自己的臉頰、頭部、脖頸、手臂或者腿部。
這些行為都是由于感到不適時大腦要求身體采取某種行動,來刺激神經末梢并且釋放能夠使大腦鎮定的內啡肽,從而使大腦得到安慰。
最常見的安慰行為是撫摸頸部,由于脖子的神經比較敏感,通過按摩這里,能夠起到降低血壓和減緩心跳的目的,使自己能夠平靜下來。男性和女性撫摸頸部的方式有所區別,一般男性的力度較大,他們會用力按摩喉結附近的部位或者脖子的兩側和后側。而女性在感到壓力或不安、恐懼、憂慮時,通常會用手覆蓋或觸摸位于喉結和胸骨之間微微凹進去的部位,也叫作“頸窩”。
觸摸臉部也是在人感到緊張或焦慮時一種常用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包括摩擦額頭、觸摸,或舔嘴唇、拉扯耳垂、玩弄頭發等。而鼓起臉頰然后再輕呼一口氣則可以釋放掉內心的一部分壓力。有時通過聲音也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例如獨自走路感到害怕時,就會通過吹口哨或者哼歌來使自己平靜。有些處于壓力狀態下的人會不斷地打哈欠,其實這也是一種安慰方式,緊張會導致人的口腔干燥,而哈欠會促進唾液的分泌,從而緩解緊張造成的口干。
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安慰動作是搓腿,而比較明顯的自我安慰動作則是自我擁抱,一個感到痛苦或者孤獨的人蹲在房間的角落用雙手環抱住自己是經常能夠看到的情景,旁觀者也很容易能夠看出這個人正經歷著痛苦和悲傷。這個動作來自于幼兒時期母親抱孩子的動作,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動作,擁抱能夠使人的心情得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