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時眨眼頻繁
眨眼和呼吸一樣都是人在生活中最必不可少卻又最容易忽視的生理活動,只有在感到異常時才會注意到這些活動的進行。正常人每分鐘大約要眨眼十幾次,平均2~6秒眨一次眼,每次眨眼需要0.2~0.4秒的時間。如果一個人眨眼次數過多或頻率過快,則屬于不正常的現象。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眼內有異物進入造成眼睛不適而頻繁眨眼,或者陽光過強而使閉眼次數增多,這些都屬于正常的保護性反射動作。
排除這些外界的原因,非正常情況下的眨眼過快則屬于異常現象,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壓力或者過度緊張。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眨眼的頻率與內心的緊張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多人在緊張或者注意力過于集中時就會頻繁的眨眼,這種眨眼不受自身控制并且沒有規律性。兒童如果心理壓力過大,就會頻繁眨眼。家長如果發現了這種狀況,在排除了眼部疾病的情況下,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
例如有的孩子從農村來到大城市生活,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能及時地融入新的生活環境,給兒童造成很大的壓力。除此之外,平時父母缺少對孩子的關愛,只是一味地抓緊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容易使兒童心理壓力過大,得不到緩解,從而出現頻繁眨眼的狀況。家長要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營造一個輕松、溫暖的家庭生活氛圍,使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成人在感到非常緊張時,也會不住地眨眼。有專家發現,1996年克林頓與戈爾的競選辯論中,克林頓平均每分鐘眨眼50次左右,而對手戈爾的眨眼次數則達到了每分鐘100次之多。因此,克林頓給人的感覺輕松自如,讓人覺得他自信滿滿,而戈爾則顯得緊張不安、缺乏信心。競選結果自然是克林頓勝出。
心理學專家還對美國歷年總統辯論的候選人眨眼的頻率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眨眼次數多的人往往遭到了失敗。這說明,當人感到巨大的壓力和緊張情緒時,眨眼的次數就會出賣他。這種神經緊張型的眨眼與心態有關,只要多進行心理調整和暗示,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是可以緩解這種狀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