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光環效應——運用語言魅力,展示自己的優勢

光環效應是指對他人直覺上的一種偏差傾向,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有個良好的印象之后,就會認為這個人的一切都良好,這個人就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反之,則被賦予其他不好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光環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有的青年人由于傾慕朋友的某一可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真所謂一俊遮百丑。將光環效應用在口才藝術上就要求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口才優勢,以出眾的口才在自己頭上形成一道光環,從而讓對方對自己的各方面都做出肯定的評價。

讓別人折服于你的語言魅力

順著人心說話效果可說是事半功倍。順著人心說話能讓你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就征服別人,讓別人拜倒在你的語言魅力之下。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快言快語、舉止簡潔、眼神銳利、情緒易沖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安靜抑郁、不茍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當我們面對不同性格的談話對象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區別對待。

不過,這并不是要你做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你就成為別人的影子了。“順著人心”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熟練地運用這個方法,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你的影響,甚至接受你的意見。那么,如何順著人心說話呢?

1.傾聽

很多人都有發表欲,如果他在社會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制的發表欲,當他滔滔不絕的時候,你就做一個傾聽者。一則,你的傾聽可以滿足對方的發表欲,他一滿足,對你就不會有惡感;一則,你可在傾聽中了解他的個性和觀念。然后,你要順著他的談話,發出“贊同聲”,還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一些問題讓對方說明。如果你這樣做了,你便能贏得對方的好感,甚至使對方更加相信你。

2.不要辯論

如果對方說的話你不同意,你也不要辯駁。即使你們是好朋友,也不宜輕易和他辯論,因為有些事情并不能辯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辯越生氣,最后不歡而散。如果你辯倒對方,那更有可能造成關系的中斷!

3.稱贊

喜歡贊美是人類的天性,其實贊美也是一種愛撫。贊美什么呢?你可以贊美他的觀念、見解、才能、家庭……反正對方有可能引以為榮的事情都可以贊美,話雖不多,效果卻非常驚人。

諸葛亮對關羽便采取此法。馬超歸順劉備之后,關羽提出要與馬超比武。為了避免二虎相斗,諸葛亮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我聽說關將軍想與馬超比武。依我看來,馬超雖然英勇過人,但只能與翼德并驅爭先,怎么能與你美髯公相提并論呢?再說將軍擔當鎮守荊州的重任,如果你離開了造成損失,罪過有多大啊!關羽看了信以后,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頭。

4.引導

這是最重要的方法,在與人協商中,尤其需要“引導”這一招。也就是說,你要在對方已經滿足時,才把你的意思表現出來,但表現的方式還是要順著人心,不要讓對方感到不快,例如你應該說“我很同意你的觀點,不過……”或“你的立場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再提出自己的觀點,把對方的意志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這樣的方法可以用于平時與人相處,可以用于說服別人,也可以用于帶領下屬,效果可說是事半功倍。

巧用妙語,打好圓場

巧妙地說話,其實就是打好圓場。想要事事有個圓滿的收場,就得鍛煉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語商”。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渴望能有個圓滿的收場,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多讀書,多多磨煉,頭腦充實,機智敏捷,反應靈活,并且平日持之以恒。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培養敏捷的表達能力,以及邏輯與語言修辭素養。

有一個銷售員在一家百貨商店前推銷他那些“折不斷的”梳子。為了消除圍觀者的懷疑,他捏著一把梳子的兩端使它彎曲起來。突然間,那把梳子啪的一下斷了,銷售員頓時驚得目瞪口呆。這個時候,只見他把它們高高地舉了起來,對圍觀的人群說:“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梳子內部的樣子。”

如果一個人平時總是思考如何應付復雜的局面和臨場突發情況,臨戰時自然不會倉促和不知所措。

有一個賣瓦盆的人,為了能夠早點把瓦盆賣出去,便當著顧客的面用旱煙鍋子敲了起來。他邊敲邊喊:“聽這瓦盆啥響聲啊!”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瓦盆被敲破了。旁邊看熱鬧的人忍不住笑出了聲。他忙指著瓦片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看這瓦茬子,棱是棱,角是角,燒得多結實呀。”

參加面試時,主考官所問的問題并不一定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便算是成功。

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來面試,主考官問了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離開現在的企業?”他回答:“在那家企業沒有前途。”“那么怎么樣才算有前途?”主考官接著問。“企業蒸蒸日上,個人才能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你們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名列前茅,員工收入也很高,這是有口皆碑的,怎么能說在這個企業沒有前途呢?”這位求職者被問倒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他不清楚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他先前的論點將無法成立,這樣就不能自圓其說了。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提問,“你最大的優點是什么”和“你最大的缺點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可是要回答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接下來主考官有可能會問:“你的這些優點對我們的工作有什么幫助?你的這些缺點會對我們的工作帶來什么影響?”然后還可能層層深入,“乘勝追擊”,求職者是很容易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的。幾乎所有的面試問題都有可能被主考官深化和挖掘,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一定要先考慮周到,然后再給予回答,這樣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需要自夸,但在某些場景中,需要好好運用自己的口才,把話說得巧妙高超。

說話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

平時說話要懂得揚長避短的道理,多說一些自己的長處,少說一些自己的短處。

古人云:“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常人的眼睛里,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會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就算是偉人也毫不例外:拿破侖矮小、林肯丑陋、羅斯福曾患脊髓灰質炎,而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們極其輝煌自信的一生。

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在1988年最初去美國邁阿密大學留學時,學的是體育管理專業。他發現那是“富人玩的游戲”,于是在離畢業還有半年時,他毅然報考沃頓商學院。

美國沃頓商學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李一考得并不輕松,前后面試了三次,仍沒結果。最后一次面試,他干脆在考場上直截了當地問主考官:“如果我沒有被錄取,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工作經驗。在美國,商學院錄取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商務工作經驗。”

李一做出的反應不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或者是如何改變自己的缺點,而是立刻反駁:“按你們的招生材料所說,沃頓作為世界最優秀的商學院,肩負著培養未來商務領袖的重任。但世界各國發展很不平衡,如果按你們現在的做法,商務成熟的國家會招生特別多,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一個也不招,這跟沃頓商學院的辦學宗旨是自相矛盾的。”

出人意料的是,李一的反駁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賞。面試結束后,招生辦主席秘書給李一打了一個電話:“主席對你的印象特別好,說你很自信,與眾不同。”后來,在當年52個申請該校的學生當中,李一成為唯一被沃頓商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

李一的自信贏得了考官的欣賞,為自己鋪墊了人生道路上的一塊重要基石,更重要的是,他戰勝了自己,他能夠揚長避短,主動出擊。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博士曾在1999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中發表觀點:對于一個集體,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對于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努力去補齊短板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對手的每一匹馬都有相對應的絕對優勢。但沒有關系,不需要補齊短板,只要注重自己能夠形成優勢的策略,簡單地進行以長擊短的順序調整: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下等馬對上等馬,就能獲得完全不同的結局。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取之處。你也許不如同事長得漂亮,但你卻有一雙靈巧的手,能做出各種可愛的小工藝品;你現在的工資可能沒有大學同學的工資高,不過你的發展前途卻比他的大,等等。這并不是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因為世界這么大,永遠沒有絕對的好,只有相對的好,永遠沒有絕對的失敗,而只有相對的成功。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萬條,但最難找的就是適合自己走的那條路。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的路,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發展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機會,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每個人都應該盡力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找準屬于自己的人生跑道。當你事業受挫了,不必灰心也不必喪氣,相信堅強的信念定能點亮成功的燈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特長,所以不要懷疑自己,更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認清你自己的優勢與弱點,如果你身上有暫時或是永遠無法補齊的“短板”,那么就吸引別人注意你身上的閃光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只要你善于利用,就能揚長避短,形成制勝的優勢。

學會保持神秘感

如果你渴望在社會交往中,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同時,得到更多仰慕的目光,那么就要掌握與人保持適度距離的技巧。保持適當的神秘感,會讓你更有吸引力。

人們總說,得不到的東西是最好的,在沒有得到之前,總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追逐目標的快樂過程。獅子般的人一旦與人親近,便失去了威嚴。這就是重要人物總是為保持神秘感,減少在公眾場合的露臉次數的原因。所以保持適當的神秘感,會讓你更有吸引力。

有一種情況最適用于戀愛中的人。心理學中有一種升值規律,即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朝思暮想。兩個剛認識不久的人一定會非常迫切地希望知道對方的事情,盡管這是理所當然的愿望,卻也會造成不利局面。對方一旦了解你的全部事情,對你的興趣也可能會隨之急速冷卻,因此,要使每次約會都有新鮮感并使他對你持續抱有興趣,一定要在戀愛期間保有一點神秘感。

不要說太多關于自己的事情,如果從自己出生開始到現在的一切,你都對他說得一清二楚,那你對他就根本沒有神秘感可言。因此,若提到自己的事也要堅持不說某一時期或某些話題,留出一段空白。

保持神秘感,并不是指拉遠距離,隔著十米遠說話。保持神秘感,也要注意保持合適的距離。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里,當里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里,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這個實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我們看到,這樣的距離是讓人不能承受的,它侵犯了人的私密空間。專家提醒我們正常的交往范圍如下所示。

親密距離:近范圍是15厘米之內;遠范圍是15~44厘米。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遠范圍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

個人距離:近范圍是46~76厘米;遠范圍是76~122厘米。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的身體接觸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

社交距離:近范圍為1.2~2.1米;遠范圍為2.1~3.7米。這個距離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近范圍的距離。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關系有不同的人際距離。距離與情境和關系不相對應,會明顯導致人們出現心理不適感。

公眾距離:近范圍約3.7~7.6米;遠范圍在7米之外。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于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眾演講之類,當演講者試圖與一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臺,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溝通。

如果你在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同時,想要得到更多仰望的目光,那么就要掌握與人保持適度距離的技巧。距離產生的神秘光環一定會讓你更加富有吸引力。

不要夸夸其談

有些人講話常常不考慮聽者的感受,也不讓他人有講話的機會,所以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滿。其實,話語不在多少,只要恰到好處地說到“點兒”上即可,說多了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古人言:“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善于交際的人往往虛懷若谷,在談話中給別人留一片天地,而自以為是之人常常口若懸河、夸夸其談,不給別人留說話的空間。后者把自己看得很重,常常會讓別人敬而遠之,而前者常常把自己放得很低,虛心接受,自然會贏得大家的尊重。社交中多一點謙和、謙虛、謙讓、謙恭能讓你在危急時刻獲得絕處逢生的機會。

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為表示自己的雄心壯志,說:“我一定會發明出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便問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來盛放這種溶液呢?”

年輕人由于把話說絕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將“一切”換為“大部分”,愛迪生便不會反詰他了。

詞用對了,修飾程度不同,說起話來分寸就不一樣。如“好”一詞,可以修飾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這些詞要慎重使用。

好的修飾詞能使意思表達完整,恰到好處。過于夸張或過于縮小的修飾詞,則會與客觀實際相沖突。屠格涅夫的小說《羅亭》中,皮卡索夫與羅亭有一段對話:

羅:妙極了!那么照您這樣說,就沒有什么信念之類的東西了?

皮:沒有,根本不存在。

羅:您就是這樣確信的嗎?

皮:對。

羅:那么,您怎么能說沒有信念這種東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個。

因此,遇到沒有把握的事,一定要多用“可能”“也許”“或者”“大概”“一般”等模糊意義的詞,為自己的判斷留有余地。

話多的人不一定智慧多。在人際溝通中,說話切記不要旁若無人、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應該給人留余地,讓別人也有講話的機會,這才是智者所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双流县| 从江县| 浦县| 壶关县| 京山县| 田阳县| 荔浦县| 禄丰县| 延川县| 太白县| 余干县| 武隆县| 沂水县| 黄石市| 东阿县| 大连市| 太保市| 阿图什市| 舟曲县| 资中县| 靖宇县| 旬邑县| 滨海县| 揭东县| 婺源县| 吉林市| 郁南县| 台南县| 庆元县| 青神县| 五台县| 九寨沟县| 通化县| 苏州市| 颍上县| 社旗县| 韩城市| 长阳| 新晃|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