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病到天年2:大病預防先除濕
- 路志正
- 1068字
- 2020-06-18 16:15:48
3.北方人也別忽視了祛濕
過去,人們總覺得只有南方濕邪大,容易有濕病。因為南方地處東南沿海地帶,屬于海洋性氣候,外界的濕度比較大,所以人們直觀地認為,南方濕邪危害大。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就明確指出:“吾吳濕邪害人最廣。”而北方干燥,剛勁多風,濕邪不甚。不過,據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結合對病人的調查,發現北方同樣多濕,只是感邪的途徑有異,受侵的臟腑有別而已。
說到濕,很多人會想到南方的梅雨季節。一到這時,很多地方陰雨綿綿、高溫高濕。物品容易發霉變質,甚至腐爛,散發出穢濁惡毒的氣味。對于體虛之人而言,這種惡毒之氣會從口鼻侵入人體,直犯上中二焦,使人產生胸悶脹滿、身重腰痛的感覺。
相對而言,雖然北方的氣候沒有那么多濕,但是濕病卻不少見,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感受內濕的機會多了,而內濕是沒有地域之分的。北方濕病的增加,我認為主要跟下面幾點有關系。
生活習慣
北方人比較豪放,以酒為漿,酒也是水濕的一種。適量飲酒可以通經活絡,對身體有益,但酒為水谷發酵熏蒸而成,性熱而質濕,如果喝多了,就會在體內形成濕熱。我在年輕時滴酒不沾,如今年齡大了,手部關節容易出現僵直的癥狀,而黃酒有促進血液循環、防治關節僵硬的作用,所以我每天晚上都會喝一杯黃酒。不過,即便是藥用,我在喝的時候也會加入1/3的熱水,這樣既能溫酒又降低了酒精的濃度。
冷飲
我們今天家家戶戶都有了冰箱,蔬菜、水果、飲料等食物將冰箱塞得滿滿的。為了清熱解暑,很多人喝冷飲,吃冰淇淋、涼水果。冷飲入胃會傷到我們的脾陽,如果脾陽不足,水濕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濕邪。如果你大便不成形,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這就說明脾虛了,要引起注意。
膏粱厚味
膏粱厚味是指那些油膩、精細的食物,也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為什么膏粱厚味吃多了,會讓我們內生濕濁呢?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一部機器,那食物就是讓這部機器正常運轉的能量來源。只是這種能量是有定數的,如果吃了過多的膏粱厚味,能量超過了身體所需要的,就會蓄積在體內,化為濕邪,濕久又會化熱。
運動少
北方屬于內陸地區,過去我們的出行方式主要靠走路,而現在我們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出門時又有車,運動少了,濕濁之氣出不去,就會滯留在體內。如果我們去跑步或打籃球,就會出很多汗,水濕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排出去。但我們若只是坐著,身體運化水濕的系統缺乏鍛煉,功能也會慢慢減弱。
緊張等精神因素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極易造成精神緊張,這會導致體內代謝物的增加,增加濕濁之氣。
上面這5點造成了北方同樣多濕的現象,雖然相對南方少了一些,可我們也絕對不能因北方干燥而忽視了濕邪致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