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病到天年2:大病預防先除濕
- 路志正
- 1705字
- 2020-06-18 16:15:48
2.發現體內濕氣大的信號
濕邪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不過,其本質卻是離不開水分太多這個特點。因此,身體里是否濕氣太重,還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特征,來判斷自己體內濕氣的情況。
◎伸伸舌頭,有沒濕氣一看便知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濕邪重不重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的舌頭。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去找中醫看病的時候,醫生都會讓你伸出舌頭,這屬于中醫望診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刷牙的時候,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舌頭。看舌頭主要看兩部分:一是看舌體,二是看舌苔。
通過舌體的大小,可以判斷體液的多少。水分越少,舌體越瘦;水分多了,舌體就會脹大起來。咱們去非洲的時候可以看看沙漠地帶的人,他們很少有胖人,這就跟水分的蒸發有關系。舌頭胖了、大了,但是口腔還是原來的大小,舌頭就會頂上牙齒,時間長了就留下齒痕。另外,濕多了以后舌體也可能出現裂紋,像是泡發了一樣,跟咱們洗澡時間長了手上起皺一樣。
再來看舌苔。正常的舌苔應該是薄白而清凈的,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達不到這個程度,出現了膩苔,那可能就預示著身體出現了問題。膩苔是什么樣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掛著一層剛喝完的牛奶一樣,又白又厚。像這種舌苔白厚,看起來比較滑膩的,說明體內濕氣比較重或體內有寒;如果舌苔黃厚而且滑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舌苔薄說明病只是處于初期,病位淺;舌苔厚,說明病已經逐漸侵入體內,病位較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吸煙對舌苔的影響較大,吸煙之人不適合這種辨別方法。煙草本身是辛溫之物,其性燥烈,特別是由口吸入后,煙火之氣會刺激到口腔、咽喉、氣管,尤其是舌尖、舌面比較嚴重。本來這個人是脾虛濕熱,舌苔白膩或黃膩,但吸煙之后,舌苔可能受此污染而出現灰黑色,影響判斷。

除了吸煙者之外,舌象還是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人體臟腑的盛衰、病情的輕重。總體來說,如果舌體胖大,舌頭兩側有牙齒印或舌體有裂痕,舌苔厚、發黏,那就表明你體內的濕氣過重。
◎4個信號暴露身體濕重
除了觀察舌象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濕邪的特點來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
起床后身體疲勞,四肢沉重——濕性重濁
“重”是沉重的意思。有的人起床后覺得特別疲勞,頭上像有東西裹著一樣,整個人沒有精氣神。中醫講“濕重如裹”,“重”的感覺就像一件濕漉漉的衣服裹在身上一樣,讓人懶得動彈。
“濁”是穢濁、垢膩之意。所以,濕邪所引起的疾病,容易出現排泄物和分泌物穢濁不清的現象。比如,泄瀉的人,大便的樣子就發生了變化,大便稀,不成形,表現為穢濁不清的樣子。中醫在分析泄瀉的病理機制時,判定的邪氣中就必有濕邪。另外,女性的白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發生了性狀的改變,比如黏稠腥穢,這就屬于穢濁不清,所以,帶下病在中醫上就被認為是濕病的一種。如果濕邪侵犯皮膚,就會出現濕疹、皰疹流膿等癥狀,這也是穢濁不清的表現。
便完不爽,大便沖不凈,小便淋漓不盡——濕性黏滯
“黏”是黏膩的意思,“滯”是停滯的意思。濕邪致病有黏膩、停滯的特點。有的人清晨大便后,發現大便黏,不容易擦干凈,別人用一兩張紙就行,他得用三四張。而且,有可能沖一次水還沖不干凈。還有的人在小便時排尿不暢,有淋漓不盡的感覺。這些就是濕性黏滯在癥狀上的表現。
濕性黏滯還體現在病程上的纏綿性,患病時間比較綿長,病情膠著難解,反反復復,不易除根。
下肢容易水腫——濕性趨下
《黃帝內經》中說:“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我們說水往低處流,濕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濕邪容易侵襲腰以下的部位。比如,水腫就多以下肢比較明顯,風濕性關節炎也以膝關節、踝關節的腫痛比較常見。如果濕病患者走路或上下樓梯都提不起腳,這時就要重用除濕之藥了。
面色淡白,精力不濟——濕為陰邪,易傷陽氣
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陽氣在人體內是一種開拓性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前鋒部隊,如果阻滯了它的前行,被阻遏的地方就會氣機不通,相應地我們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比如,如果濕邪困住了肌表的經絡,肢體就會困重、懶動;如果濕邪阻于中焦,就會胸脘痞悶;如果濕邪停于下焦,氣化不利就會小便短澀。
被濕邪困住的人,陽氣通常都不會太旺盛,人也變得少氣懶言,精力不濟。那些特別喜歡宅在家里不想動的人,就極有可能是體內濕氣太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