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耳鳴
耳鳴是指在沒有外界聲源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的感覺,是臨床多種疾病的伴隨現象。尤其在安靜的環境中更明顯,這也常是耳聾的先兆。
耳鳴根據其特征可以分為持續性耳鳴與節律性耳鳴。持續性耳鳴可有單一頻率或多頻率聲調的混合,多為主觀性耳鳴。節律性耳鳴多與血管跳動一致,偶爾與呼吸一致,耳鳴的頻率較低。如為肌肉收縮引起則耳鳴的頻率較高。節律性耳鳴,多為客觀性耳鳴。
耳鳴是聽覺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種癥狀。耳鳴常與高血壓病、神經衰弱或藥物中毒、巨大聲音的震動引起鼓膜缺損有關。
① 經常出現耳鳴的人要注意日常家庭護理,避免接觸強烈的噪聲、放松心情,注意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
② 精神長期高度緊張與身體疲憊都容易加重耳鳴,因此要適當調節工作節奏,放松情緒,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比如增加健康的業余愛好與活動,從事能引起自己興趣的事情,保持繁忙而有節奏的生活方式等都能轉移注意力,但要避免繁重、勞累的事務。
■頭面部 頭竅陰、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率谷、天柱、風池
? 按壓頭竅陰
位置 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中1/3與下1/3交點處。
按摩方法 兩手的中指分別放在同側穴位上,手指垂直按壓頭竅陰20~30次,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主治耳鳴、頭項痛、耳痛、耳聾、喉痹等。
? 點按耳門
位置 在面部,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按摩方法 將雙手拇指橈側面分別置于兩側耳門處,由上向下摩10~20次,然后用拇指尖點按耳門1分鐘,點按時微微張口。操作時局部有輕度溫熱感,兩耳內隨點按有一塞一通感。
功效 治療耳鳴、耳聾等耳疾,齒痛,頸頜痛。
? 點按聽宮
位置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按摩方法 將拇指橈側面置于聽宮處,由上向下摩10~20次,然后用拇指尖點按聽宮1分鐘,點按時微微張口。操作時局部有輕度溫熱感,兩耳內隨點按有一塞一通感,點按后即有聽力改善的感覺。
功效 聽宮是治療耳鳴、重聽的特效穴位。對由于耳或臉部肌肉造成的頭痛、眩暈、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也很有效。
? 按揉聽會
位置 在面部,耳屏間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按摩方法 將雙手拇指橈側面分別置于兩側聽會處,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用拇指尖點按聽會半分鐘,點按時微微張口。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耳鳴、耳聾等耳疾,齒痛,頸頜痛。
? 按揉翳風
位置 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將食指尖或中指尖放于患耳翳風處,由輕漸重,加壓按之,然后揉之,一般按壓半分鐘,揉2分鐘,使翳風處出現酸脹感覺,最好使這種感覺向內耳傳導。
功效 用于治療耳聾、耳鳴、聾啞、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中耳炎、外耳道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腔炎、甲狀腺腫大、牙痛、眼疾、偏頭痛、膈肌痙攣。
? 按揉率谷
位置 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方。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臥位,用中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率谷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常用于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神經性耳鳴(耳聾)、結膜炎等。
? 按壓天柱
位置 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按摩方法 兩拇指分別按壓同側的天柱,頭偏向一側時,對側的拇指要向斜下方按壓穴位。
功效 治療發熱、頭暈、頸肩部酸痛、頸椎病、疲勞、低血壓、高血壓、醉酒、耳鳴、暈車等。
? 按揉風池
位置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將雙手食指、中指指腹分別放于兩側風池處,由輕漸重,加壓按之,然后揉之,一般點按半分鐘,揉按2分鐘,使酸脹感擴散到耳前。
功效 治療感冒發熱、頸項強痛、頭痛頭暈、耳鳴、目赤腫痛等。
■背部 肝俞、腎俞
? 點揉肝俞
位置 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按摩方法 取坐位,兩手握拳,用四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點揉肝俞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主治月經來潮前兩脅脹痛、乳房脹痛不適、腰背痛、煩躁易怒、厭食油膩、神經衰弱、肝炎、黃疸、失眠、惡心嘔吐、食欲缺乏、耳鳴、眩暈等。
? 按揉腎俞
位置 在背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立位,雙手中指按在兩側腎俞(拇指壓在肋骨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突按揉穴位30~50次;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效佳。
功效 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腫脹、全身疲勞、耳鳴、陽痿、遺精、早泄、月經不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