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落 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
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輕者幾日即可痊愈,重者可延續數周,如果頻繁發作,就有可能是頸椎病。其成因多是睡眠姿勢不良,勞累后局部肌肉受冷,頸部肌肉扭傷及長時間過于牽拉。
落枕的癥狀多是頸部疼痛、僵硬,活動受到限制,脖子不能自由活動。有的患者可伴有肩胛骨內上角處疼痛。落枕嚴重者可向頭部和背部放射,甚至影響上肢活動。
預防落枕有三點。
① 要選擇高度及軟硬度等適宜的枕頭。枕頭中間最好有部分凹下去,承托頸部。枕頭的高度,女士應在8~10厘米,男士以10~15厘米為宜。枕頭應軟硬適中。
②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的時候不但要蓋住全身還要蓋好頸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要將頸部長時間對著電風扇直吹。
③ 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應該經常抬頭做頸部運動,防止頸肌慢性勞損。
■頭頸部 痛點、風池
? 揉壓痛點
位置 頸項部疼痛處。
按痛點:在頸項部尋找壓痛最為明顯的痛點,先用拇指指腹在痛點上輕揉,力量要柔和均勻,然后固定指腹于痛點上按壓1~2分鐘,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功效 緩解疼痛。
? 按揉風池
位置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將兩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放于兩側風池處,由輕漸重按壓,然后用揉法作順時針方向輕揉,直至穴位局部感覺酸脹舒適為度。在按揉過程中,輕輕轉動頸部。一般操作2分鐘左右。
功效 治療感冒發熱、頸項強痛、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
■肩背部 天宗、肩井、肺俞
? 按揉天宗
位置 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主動放松頸部肌肉,用中指在患側天宗上用力按揉2分鐘,以肩背有酸脹、上肢發軟無力為度,按揉時緩緩轉動頸項,轉動幅度由小到大。
功效 治療肩胛部疼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及氣喘。
? 拿揉肩井
位置 在肩部,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 取坐位,兩手中指分別按于兩側肩井,掌根、魚際部緊附于鎖骨上部,用掌力和指力(中指力稍重)由輕而重地邊拿、邊提捏肌肉,同時按揉肩井。拿揉次數和時間以肩、項肌肉放松為度,一般一次2~3分鐘。
功效 治療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肩膀疼痛、手臂不能伸舉、肩背部酸痛、中風后遺癥、難產、發熱、頭痛等。
? 按壓肺俞
位置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按摩方法 坐在椅子上,用中指按壓對側穴位,按壓穴位時上身向對側扭轉。
功效 治療所有呼吸系統疾病(如發熱、呼吸困難等)、痤瘡、全身困倦、背部酸痛、皮膚干燥、皮膚瘙癢、自汗、盜汗等。
■上肢 后溪、落枕
? 按后溪
位置 在手掌尺側,第5掌指關節后的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甲按于后溪,力量由輕漸重,使酸麻重脹的感覺向上擴散。
功效 治療癲癇、發熱、瘧疾、耳聾、眼睛紅腫疼痛、手臂疼痛、胸痛、頸椎病疼痛、落枕等病癥。
? 按落枕
位置 在手背側,第2、3掌骨間,掌指關節后0.5寸處。
按摩方法 左側落枕者用右手拇指點按左側落枕2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度,同時活動頸部;右側則相反。力量由輕漸重,使酸脹的感覺向上擴散,如感應放射到頸項部則療效更佳。
功效 治療落枕、頸項強痛、手臂疼痛、麻木、拘攣、癱瘓、胃痛。
■下肢 承筋
按揉承筋
位置 在小腿后側,合陽與承山連線的中點,腓腸肌肌腹中央;或俯臥或正坐垂足位,小腿后部肌肉的最高點。
按摩方法 取坐位,拇指按于患側承筋,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由輕到重,以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