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偏頭痛

偏頭痛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為血管性頭痛,呈現與脈搏一致的搏動性痛或脹痛,是由于顱內動脈收縮、擴張功能障礙引起的發作性頭痛,也稱為“血管神經性頭痛”。

偏頭痛在臨床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顱內血管收縮期、顱外血管擴張期和緩解期。

(1)顱內血管收縮期 也稱先兆期,一般在頭痛數分鐘前或幾個小時內發生,主要表現為腦供血不足。癥狀為眼前冒金星、偏盲、視野缺損;一些患者還可能出現短暫半身麻木、肢體無力及言語不清等,但較少會發展成永久性損害。出現上面的癥狀就預示著頭痛即將發作。

(2)顱外血管擴張期 由于血管擴張引起的頭痛,一般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梢允且粋阮~顳部或雙側呈持續性跳痛或鈍痛、脹痛,大多數都很劇烈,以致影響工作、學習,同時伴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或發紅、煩躁、惡心、嘔吐、食欲差、心悸等自主神經癥狀,入睡后頭痛可減輕或消失。在此期間有時可見腦電圖異常,經顱多普勒檢查提示血流速度加快,腦血流圖呈低張或速降波。

(3)緩解期 頭痛和血管擴張持續一段時間后趨于正常,進入緩解期,以上癥狀消失,患者無明顯不適,僅少數人存在頭暈、乏力、多夢等。若在緩解期進行儀器檢查,多數不能發現異常。這段時期可持續數周至數月不等。

事實上,上述三個時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且無明顯間隔期,每個時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可無先兆期。

氣候的變化、飲食或藥物等都有可能引起偏頭痛的發作,因此偏頭痛患者要注意消除或減少偏頭痛的誘因。在飲食方面應該避免飲用紅酒和進食含奶酪的食物;避免過度勞累和焦慮的情緒,保持充足的睡眠;應與由眼、耳、鼻及鼻竇、牙齒、頸部等的病變引起的頭痛鑒別。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應首先治療牙病。

偏頭痛發作時,可以用冰袋冷敷,躺下來休息一會兒,按摩頭部,飲用綠茶,靜心冥想,頭纏毛巾,能夠緩解癥狀。但癥狀嚴重時還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頭面部 百會、頭維、太陽、率谷、強間、風池、天柱、翳風

? 按揉百會

位置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前頂后1.5寸。兩耳尖直上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或仰臥位,選準百會,用中指或食指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感向頭部四周放散為佳。

功效 治療頭痛、偏頭痛、眩暈、脫發、驚悸、健忘、高血壓、低血壓、腦卒中(中風)、耳鳴、失眠、鼻塞、脫肛、痔、泄瀉等。

? 按揉頭維

位置 頭前側,在兩側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或仰臥位,用中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側頭維約2分鐘,按后分別點按半分鐘,以酸脹感向整個前頭部和兩側放散為佳。

功效 治療偏頭痛、頭皮癢、前額神經痛、高血壓病、結膜炎、視力減退、迎風流淚等。

? 按揉太陽

位置 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食指螺紋面分別按于兩側太陽,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如需要較大范圍或力量較重的按揉,可以用兩手的魚際部代替。

功效 治療頭痛、感冒、發熱、頭暈、目赤腫痛等。

? 按揉率谷

位置 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方。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臥位,用食指或中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頭兩側的率谷約2分鐘,以頭兩側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 治療偏頭痛、頭暈、嘔吐、頭發枯黃等。

? 按揉強間

位置 在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4寸。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或中指按壓強間半分鐘,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好。

功效 主治頭痛、目眩、頸項強痛、癲癇、心煩、失眠。

? 按揉風池

位置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將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于兩側風池處,其余四指抱頭,由輕而重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按揉后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偏頭痛、頭脹痛、眩暈、面部烘熱、耳中鳴響、發熱、頸項強痛、目赤腫痛等。

? 按壓天柱

位置 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按摩方法 取坐位,兩拇指分別按壓同側的天柱,頭偏向一側時,對側的拇指要向斜下方按壓穴位。

功效 治療偏頭痛、發熱、頭暈、頸肩部酸痛、頸椎病、困倦、疲勞、低血壓、高血壓、醉酒、暈車等。

? 按揉翳風

位置 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將食指尖或中指尖放于患耳翳風處,由輕漸重,加壓按之,然后揉之,一般按壓半分鐘,揉2分鐘,使翳風處出現酸脹感,最好使這種感覺向內耳傳導。

功效 治療偏頭痛、耳聾、耳鳴、聾啞、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中耳炎、外耳道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腔炎、甲狀腺腫大、牙痛、眼疾、膈肌痙攣。

■上肢 外關、陽溪

? 按外關

位置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手的拇指尖按于另一手臂的外關,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內關,向內對按20~30次,以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主治發熱、感冒、肺炎、耳鳴、耳聾、落枕、偏頭痛、肋間神經痛、上肢關節痛、肘部疼痛。

? 按揉陽溪

位置 在腕背橫紋橈側,拇指上翹,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健之間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只手拇指螺紋面按于另一只手的陽溪,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治療頭痛、腕關節疼痛、腱鞘炎、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前臂疼痛、中風半身不遂、目赤腫痛、耳聾等。

■下肢 陽陵泉、太沖、三陰交、太白、足通谷

? 掐陽陵泉

位置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尖重掐患側陽陵泉,朝足趾方向用力,約1分鐘,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偏頭痛、頭暈、面紅目赤、咽喉腫痛、牙痛、痤瘡、蕁麻疹、丹毒、手臂痛等。

? 按揉太沖

位置 足背面,第1、2跖骨結合部之后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指端順時針方向按揉太沖約2分鐘,按揉后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 治療頭脹痛、頭暈、偏頭痛,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乳房脹痛等。

? 按揉三陰交

位置 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按摩方法 取坐位,小腿放于對側大腿上,拇指按于三陰交,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頭痛、失眠、心悸、高血壓病,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男性陽痿、遺精等。

? 按壓太白

位置 在足內側緣,當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按壓太白,以有酸脹感為佳,每次持續10分鐘左右。

功效 主治頭痛、胃痛、腹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腳氣、痔漏等。

? 按揉足通谷

位置 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前方,赤白肉際處。

按摩方法 盤腿坐下,立起一側膝蓋,拇指按同側的足通谷,做小范圍環形按揉。

功效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癲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湘阴县| 马山县| 成武县| 祁连县| 偏关县| 甘洛县| 南郑县| 呼伦贝尔市| 渭南市| 体育| 克山县| 武汉市| 文山县| 丹寨县| 古蔺县| 教育| 乐亭县| 赞皇县| 芒康县| 浦县| 达尔| 武威市| 鄂州市| 许昌县| 建平县| 霍州市| 景德镇市| 普兰店市| 大英县| 汾西县| 连平县| 衢州市| 金昌市| 金华市| 吉木萨尔县| 金山区| 河源市| 永康市| 桐梓县|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