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與健康(第三版)
- 劉翠格
- 2759字
- 2020-02-26 13:40:47
第二節 健康概念和標準
一、健康概念
多年來,人們一直對健康概念進行探討,因為對健康的認識不同,便出現了不同的理解。例如:a.沒有疾病就是健康;b.沒有不舒服就是健康;c.生理功能正常就是健康;d.心理、生理健全就是健康;e.生理、心理與社會性之完整與安寧就是健康;等等。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良好狀態。1989年WHO給健康的闡述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四個方面均呈健全狀態。
(1)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指人體結構和生理功能正常。生理健康是其他健康的基礎,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體形健康,即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的達標;二是體態健康,即沒有病態和殘疾,坐姿、行姿勻稱;三是體能健康,指個體活動的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活性良好。生理健康體現為:體力充沛,精神飽滿,能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強度的緊張工作與生活。
(2)心理健康 以生理健康為基礎并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發展。心理健康包含三方面原則:一是心理與環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應客觀現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二是心理與行為的整體性,指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在自身是一個完整和協調的統一體;三是人格的穩定性,指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的主要內容:一是維護個人健康,懂得一些醫藥衛生常識,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酗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達到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二是不損害他人健康,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三是為增進社會健康事業奉獻愛心,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為社會大眾的健康造福。
世界衛生組織把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范疇是有科學依據的。巴西科學家馬斯經研究發現,有貪污受賄行為的人易患癌癥、腦出血、心臟病、神經過敏癥;做事有悖于道德準則的人,必然導致緊張、恐懼、內疚等心態,這種精神負擔會引起神經中樞、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削弱免疫系統的防衛能力,最終導致疾病、早衰或死亡。而善良的品格、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使體內產生有益的激素和酶類,使機體免疫力增強,有利于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體魄。
(4)社會適應良好 指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人際關系角色的適應。社會適應良好是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高級健康層次。
二、健康的標準
1.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身體健康標準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從事日常生活,擔負繁重的工作,不感到過分緊張疲勞。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變化。
⑤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這10條標準,具體地闡述了健康的定義,體現了健康所包含的體格、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內容。首先闡明健康的目的在于運用充沛的精力承擔起社會任務,而對繁重的工作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第二,強調心理健康,處處事事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及態度;第三,提倡具有應變能力,對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各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坦然面對各種變化,不斷調整身心,快速適應條件的改變,以達到內外平衡的完美狀態;第四,對體格健康的幾個主要表現提出標準,諸如體重(適當的體重可體現出良好合理的營養狀態)、身材、眼睛、牙齒、肌肉等狀態。
2.WHO制定的心理健康標準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協調和控制情緒。
③具有較強的意志和品質。
④人際關系和諧。
⑤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
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⑦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3.WHO關于身心健康的新標準
圍繞健康新概念,WHO歸納和總結了在人群實踐的經驗,于1999年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新標準,即“五快”(機體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
(1)五快 快食、快眠、快便、快語、快行。
快食,就是有良好的食欲,吃得痛快,不挑食,不偏食,不厭食。快食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快食說明消化功能好,腸胃和肝臟沒有疾病。
快眠,就是睡得快,上床很快入睡,睡得沉,醒后精神飽滿,頭腦清醒。快眠說明神經系統興奮-抑制過程協調好,且內臟無病理信息的干擾。
快便,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感覺輕松。快便說明腸胃功能好。
快語,說話流利,反應迅速,表達準確。快語說明思維敏捷,頭腦清醒。
快行,步履輕盈,動作流暢,行走自如。許多疾病會導致身體虛弱,下肢無力,步履沉重。快行說明運動功能及神經協調機能良好,精力充沛。
(2)三良好 良好的個性人格、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個性人格,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樂觀豁達,胸懷坦蕩。
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對人際關系充滿熱情。
4.青年人的健康要點(WHO)
①吃得正確:保持飲食平衡和有規律,有助于現在健美,將來健康。
②喝得正確:干凈的水和果汁有利于健康。不要飲酒,喝醉是不明智的。
③吸煙嗎?如果你想健美有吸引力,請別吸煙。
④適當放松:運動、音樂、藝術、閱讀和與其他人交談,可以緩解壓力并陶冶情操。
⑤積極自信:要積極自信和富有創造性,要珍惜青春。
⑥知道節制:遇事三思而后行,大多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⑦負責的性行為:把握自己的性行為并對此負責。
⑧運動有好處:運動可以使你健美和感覺良好;參加運動的每一個人都可贏得健康。
⑨散步:散步是一種輕緩的運動,可以調理身心,使你感到舒適。
⑩吸毒:吸毒是一條死胡同,要堅決地說“不”。
5.中華醫學會提出的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
①軀體沒明顯畸形、駝背等不良體形,骨關節活動基本正常。
②無偏癱、老年性癡呆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神經功能檢查基本正常。
③心臟基本正常,無高血壓、冠心病及其他器質性心臟病。
④無慢性肺部疾病,無明顯肺功能不全。
⑤無肝腎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惡性腫瘤及影響生活質量的嚴重器質疾病。
⑥有一定的視聽能力。
⑦無精神障礙,性格健全,情緒穩定。
⑧能恰當地對待家庭和社會的人際關系。
⑨能適應環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⑩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
應當知道,身體健康是動態的,一個過去不健康的人會因為學會珍視生命、關愛身體從而變得健康,一個過去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忽視身體的感受而被病魔所擊中。所以,不要為目前的健康所樂觀,也不要為不符合健康標準所沮喪。若想長久保持健康,或從不健康變得健康,就需要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行為,一種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