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湯恩伯

沈荊唐

湯恩伯,原名克勤。浙江武義縣人。1900年9月20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生。家庭世代務農,父親湯德彩盼子成材,悉心培育其上學。湯恩伯在武義讀完小學后,于1916年至金華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后又轉學到體育專科學校。畢業后,投入呂公望舉辦的援閩浙軍講武堂,后任班長、少尉排長。1921年,伴隨同鄉富商童維梓東渡日本留學,先習日語。1922年3月入明治大學法科。他得童資助,在東京本鄉區追分町開了一家“追分樓飲食店”,以維持學費與生計。但經營不善,入不敷出,于1924年夏歇業返回上海。經同學徐逸樵之助,得浙軍第一師師長陳儀慨允每月資助五十元,再去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炮科。他感恩陳儀之厚愛,跪拜稱陳為“恩師”、“義父”,并改名為“恩伯”。他在日本與陳儀的義女日本蠶桑學校學生王競白相交,感情日增。

1926年夏,湯恩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與妻馬阿謙離婚,改與王競白結婚。經陳儀舉薦,湯在陸軍第一師任學兵連連長,繼任少校參謀。1928年至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軍事教官、第六期上校大隊長,后升任總隊教育處少將副處長,曾編寫步兵連隊操典教材,受教育長張治中贊賞。1930年,軍校編組教導師參加中原大戰,湯任第一旅旅長。戰后升任第四師副師長兼第十八旅旅長,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清剿”長達一年,殺害大量蘇區干部和民眾。湯以“剿匪有功”升任第二師師長。在1932年春第三次“圍剿”鄂豫皖蘇區時,湯部在大別山遭紅軍殲滅性打擊,受撤職處分。未幾,又被蔣介石任為第八十九師師長,“清剿”黃陂一帶。他兇殘殺害蘇區民眾,曾一次槍殺兩千多人。在第五次“圍剿”中,湯任第十縱隊指揮官,率第八十九師和第四、十、八十八師,與紅軍主力在廣昌以南的驛前、白水和石城的洛寨山地,進行了九次激烈的陣地戰。紅軍主力出發長征,湯領兵搶占瑞金,并對紅軍圍追堵截。1935年,湯升任第十三軍軍長,率部北上追擊紅軍;繼任陜西“剿匪”善后辦事處主任,進攻陜北地區的工農紅軍。1936年11月,傅作義第五十九軍在綏遠抗御日本侵略軍,湯恩伯奉命協同作戰,參與收復百靈廟之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湯恩伯第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第七集團軍,任前敵總指揮,在南口的東西大嶺一帶布防,依托山地憑險扼守,與日軍搏殺半個月。9月,調至皖北亳縣集結,所部擴編為第二十軍團,任軍團長,轄第十三軍、關麟徵第五十二軍、王仲麟第八十五軍。1938年編入第五戰區序列,湯將所部分布在邳縣、郯城和蘭陵鎮一帶,與孫連仲第一軍團、龐炳勛第三軍團、張自忠第五十九軍等合力在徐州外圍阻抗日軍。在李宗仁督促下,湯指揮主力向南轉進,在敵側背發起攻擊,與敵激戰三天多,傷亡甚重。3月31日,關麟徵部向嶧縣前進,王仲麟部推向棗莊、嶧縣。4月2日,李宗仁下令向臺兒莊之敵發起總攻,湯恩伯指揮所部在郯城以西的坍王山、禹王山一帶與日軍互相延翼包圍,配合孫連仲部擊潰臺兒莊之敵,殲滅日軍萬余人。4月7日,敵向嶧縣撤退,湯部追擊,取“精兵夜襲”戰術攻占九山,殲擊敵軍。

臺兒莊大捷后,湯恩伯部至歸德地區駐扎。6月,湯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布防鄭州以南鐵路沿線地區。武漢會戰中,湯率部在大別山組織防御,阻擋敵軍南下。戰后,湯部進入河南,設總部于葉縣,1941年兼任魯蘇皖豫四省邊區委員會主任。他曾與李品仙等部進攻長江以北的新四軍,制造國共摩擦。1942年1月14日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四省邊區總司令,主要精力用于對付八路軍和新四軍。他在四省邊區擴充實力,擁兵自重,除正規軍外還收編游雜部隊,總計達四十萬人。湯及其所部在所在地區橫行霸道,苛征暴斂,肆意殺人,禍害至深,民眾苦不堪言,比之與蝗蟲一樣,當地有“水旱蝗湯”之說,連其好友戴笠都深感不安。

1944年4月,日本侵略軍以十二萬兵力發動豫湘桂大戰。湯恩伯雖擁有四十萬兵力,但他部署不當,指揮失誤,所部聞風喪膽,一觸即潰,只五天即棄守鄭州,接著許昌、洛陽、葉縣、臨汝亦相繼失守,前后僅三十八天河南全省便淪入敵手。湯之主力部隊在撤逃中還被地方武裝包圍繳械,湯本人化裝成伙夫才得逃脫。湯之昏庸誤國引起朝野極大憤怒,豫籍參政員紛紛彈劾,要求軍法審判;河南黨政代表團寫請愿控訴書,歷數湯之十大罪狀;新就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陳誠,嚴厲責備湯之失敗是因為“四不和”,即將帥不和、軍民不和、軍政不和、官兵不和。后得蔣介石庇護,湯于8月被撤職了事。半年后,湯即被任命為第三方面軍司令官,下轄十四個美械師,在黔南、湘西抗擊日軍。1945年5月進入廣西,與張發奎合力收復桂林。

抗戰勝利后,湯恩伯被蔣介石派到上海受降,解除滬寧地區日軍武裝;嗣后被任命為京滬衛戍司令兼第一綏靖區司令。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后,湯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衛戍司令官。他率五個整編師及十五個旅約十二萬兵力大舉進攻蘇中解放區。1947年3月任第一兵團司令官,指揮八個整編師向魯中山區實行重點進攻。結果所部張靈甫整編第七十四師三萬二千余人在孟良崮被殲,他又受到撤職處分。1948年7月,他被任命為衢州綏靖公署主任,編組第二線部隊。

1949年1月,蔣介石在下野前,派湯恩伯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囑其憑借長江天塹,確保中樞要地之安全。這時,主政浙江的陳儀,看清了時局大勢和人心向背,為免富庶的江南毀于戰火,策動早年受恩于己的湯恩伯起義立功。他于1月28日派外甥丁名楠攜親筆信去上海面見湯恩伯,向湯提出:(一)釋放政治犯,(二)停止修筑工事,(三)保護一切屬公財物,(四)改編所屬部隊,(五)開放長江渡口;并謂如能履行上述五項,即可取消戰犯名義,獲得相當職位。湯假意向丁表示不日赴杭與陳面商,卻派人攜原信赴奉化向蔣介石告密。陳儀隨即于2月17日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23日在上海寓所被捕。湯此舉更贏得蔣之信賴,但是他不能挽救國民黨統治徹底失敗的命運。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湯恩伯苦心經營的防御線,強渡長江成功,第三天即解放南京。湯指揮沿江所部撤向上海、杭州,構筑堅固工事,陸海空聯合行動,加固防御。結果人民解放軍先于5月4日解放杭州,接著于5月12日向上海郊區發動強大攻勢。湯恩伯無力抗御,于5月24日率五萬殘兵從吳淞登艦逃向福建,8月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接著又兼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廈門綏靖總司令。9月底,廈門戰役開始,湯恩伯部在解放軍猛烈攻擊下潰不成軍,殘部撤往金門等東南沿海島嶼。10月24日,解放軍某部三個團在金門西北角古寧頭一帶強行登陸,湯部倉皇應戰,同時電請蔣介石準其撤離金門。蔣不準,并嚴令湯督兵死戰。在空軍狂轟濫炸的配合下,加以解放軍后續梯隊不濟,湯得以守住陣地。后來湯到臺灣后,蔣不滿其主退之事,只給以“戰略顧問”虛銜。

1954年5月,湯恩伯因病去日本東京治療,6月29日不治身死。

主要參考資料

湯恩伯上將逝世十周年籌備委員會編:《湯恩伯先生紀念集》,1964年臺灣版。

政協浙江省武義縣委員會文史與學習委員會編:《武義文史資料》第6輯《湯恩伯史料專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

徐時人:《關于湯恩伯在日本留學的情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43輯,中華書局1964年版。

文強:《“中原王”湯恩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2輯,中華書局1962年版。

《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編輯組:《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湖南省| 濮阳市| 环江| 许昌县| 通化市| 江安县| 通城县| 永顺县| 大安市| 宁晋县| 留坝县| 乐陵市| 彭泽县| 泽州县| 清原| 大英县| 长海县| 甘德县| 南雄市| 海盐县| 新龙县| 岳西县| 息烽县| 延边| 宣城市| 灵台县| 梧州市| 武宁县| 霍城县| 临颍县| 阳山县| 沙洋县| 九寨沟县| 潼关县| 宝坻区| 海兴县| 许昌市| 扶风县| 梅河口市| 铜陵市|